COP30促专利开放!70%风光潜力,跨境掘金新赛道

2025-11-15跨境电商

COP30促专利开放!70%风光潜力,跨境掘金新赛道

2025年,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气候变化的议题上。特别是在贝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COP30)上,如何推动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构建更公平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焦点。本次峰会不仅见证了G77国家与中国对“贝伦行动机制”(Belém Action Mechanism, BAM)的明确支持,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对“公正转型”的深入思考——即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确保发展中国家不被落下,其经济社会发展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

全球正迈向一个充满希望的绿色未来,但若能源转型所需的关键矿产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仍深陷贫困与发展困境,这一愿景便难以实现。当前的国际贸易、技术和金融框架,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它们是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等清洁能源技术所需的钴、锂、镍和稀土等关键矿产的主要供应者。然而,由此形成的系统却往往让富裕国家的投资者获得不成比例的回报,同时也减缓了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步伐。

对关键矿产资源的争夺,已然呈现出与昔日对化石燃料争夺相似的态势。然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开采其矿产财富的过程中,并未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实质性的发展。以非洲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为例,该国钴产量约占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三,为全球数字设备提供动力,但其80%的人口至今仍无法获得电力。这鲜明地展示了资源富集国在现有国际体系下面临的困境。

类似的情况也体现在贸易规则的实践中。例如,印度曾为鼓励本国太阳能面板产业发展而引入“国内含量规则”,却在外媒报道中指出,世界贸易组织(WTO)最终裁定其违反了相关协议。同样,印尼因实施旨在提升镍资源经济价值的国内加工规定,以满足电池生产对关键原材料的需求,推进能源转型,也遭遇了来自欧盟的质疑和WTO的审查。这些案例共同揭示了现有全球规则在某种程度上,对发展中国家为实现能源转型和气候目标所需的绿色工业化战略形成了阻碍。

2025年在贝伦举行的COP30,无疑提供了一个通过集体行动弥合发展差距的宝贵机遇。国际社会正共同探讨一系列多边行动,以期加速向更清洁、更绿色的未来转型。以下四个方面的行动,尤其值得关注和推进。

一、优化贸易规则,促进价值提升

当前的国际贸易框架,往往倾向于推动发展中国家出口未经加工的原材料,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在原产地或附近进行深加工,或通过采购政策向上游供应链延伸。这种模式在无形中,制约了资源富集国家通过绿色工业化实现就业增长、加强环境保护的政策选择空间。

因此,国际社会应呼吁贸易部长们在WTO框架内,就一项具有时限的“气候-工业和平条款”展开谈判,以在2035年之前,为关键矿产的本地价值增加、绿色采购和加工要求提供保护。此外,各国政府应致力于修订贸易和投资规则,允许本地价值增加、可持续采购,并更新相关框架以规范关键矿产的出口和使用。

当前,一些投资者与国家之间的争端解决机制(ISDS)可能被外国投资者利用,以限制主权国家的权利,甚至阻碍地方矿产深加工、环境保护或气候行动的措施。这些机制的改革或取消,是构建更公平贸易环境的关键。针对气候危机前制定的贸易规则,也应进行修订,以支持欠发达国家在国内建立可再生能源和新兴技术的工业基地,而非仅仅局限于原材料出口和成品进口。简而言之,它们需要足够的政策空间来实现可持续的工业化发展。

二、共享绿色技术,加速全球转型

技术本应是绿色时代实现公平发展的强大工具,然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专利限制和高昂的许可费用,仍难以获取先进的绿色技术。当前全球知识产权(IP)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绿色技术生产的高度集中,这无疑延缓了全球范围内绿色和气候友好技术的部署进程。

为此,COP30峰会应积极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向WTO TRIPS理事会正式提出“气候技术豁免”请求,涵盖电池、电网软件、电解槽及关键部件等优先技术,并建立快速专利池和开放许可制度。同时,应责成相关标准制定机构在12个月内提供互操作的开放标准。

专利池、开放许可和共享技术标准,可以在保持对发明者公平激励的同时,显著加速绿色技术的创新和推广。特别是电池和电网软件的开源设计,有望刺激南方国家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产量。这些国家合计拥有全球70%的风能和太阳能潜力,一旦技术壁垒降低,其在绿色能源发展中的潜力将得到极大释放,从而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迈向新阶段。

三、完善气候金融,支持公正转型

尽管富裕国家多次作出承诺,但其提供的气候资金仍显不足且进展缓慢。发达国家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0亿美元(约合2580亿欧元)气候资金的目标,距离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且其中大部分以贷款而非赠款形式提供。这些贷款进一步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债务负担,并使借款方面临汇率风险。

发展中国家需要长期、负担得起且以本币计价的资金,以实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建设清洁产业,并增强抵御气候冲击的能力。在COP29的基础上,COP30应授权多边开发银行以接近零的实际利率提供本币贷款,用于公正转型项目,并利用担保窗口吸收汇率风险。债务减免工作应寻求支持气候行动,优先考虑创造本地就业和实现公正转型成果。将金融与公平原则相结合,可以加速能源获取、技能再培训和社区主导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从而使那些对气候变化贡献最少的人能够建设具有韧性的低碳未来。

下表展示了当前气候融资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挑战 建议应对措施
资金总量不足,与实际需求差距大 增加气候资金规模,确保与发展中国家实际需求匹配
贷款占比高,增加主权债务与汇率风险 提高赠款比例,提供长期、低息、本币计价贷款
资金到位慢,效率有待提升 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资金拨付效率
缺乏对“公正转型”的针对性支持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在能源转型中的就业、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
治理机制复杂,透明度不足 强化多边开发银行的职责,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和问责制

四、创新治理模式,构建公平框架

COP30峰会还有助于设计一个更公平的气候行动协调系统。为此,拟议的“贝伦行动机制”(Belém Action Mechanism, BAM)有望提供一个规划、资助和监测公正转型的平台。该机制能够通过连接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倡议,填补国家、社区和行业在气候行动中的关键空白。

鉴于G77国家与中国在2025年已明确表示支持,各方应在COP30上就建立BAM的文本达成一致,并为其设定三项近期任务:

  1. 确定非债务融资来源: 探索并落实除贷款以外的多元化资金渠道,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
  2. 促成气候技术获取: 包括推动TRIPS豁免路径和专利池的建立,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和应用绿色技术。
  3. 将工人、原住民和地方社区的参与嵌入国家转型契约: 确保公正转型过程中,最受影响的群体能够充分参与决策和利益共享。

对于巴西而言,建立这一机制将使COP30成为一个以“实施”为标志的峰会,而非仅仅停留在承诺层面,为全球气候治理留下重要的遗产。

气候危机要求的是结构性变革,而非渐进式改革。“打破绿色金融大坝”将释放发展中国家在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产业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巨大潜力。贝伦峰会可以被铭记的,将不仅仅是承诺。如果贝伦峰会能够在公平和公正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它将作为气候正义与全球繁荣最终实现协同的转折点,被载入史册。

对于中国的跨境行业从业者而言,这些全球层面的讨论和可能的政策转变,都蕴含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无论是绿色供应链的构建、清洁能源技术的输出与合作、还是参与全球绿色金融投资,理解并积极适应这些变革,都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我们应密切关注全球绿色转型中的贸易规则新动向、技术共享的新模式以及气候金融的新机制,为中国企业在全球绿色经济浪潮中抓住先机、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cop30-patent-open-70-wind-solar-gold.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2025年COP30在贝伦召开,聚焦全球气候治理与绿色金融发展,强调公正转型,确保发展中国家权益。G77+中国支持“贝伦行动机制”,呼吁优化贸易规则、共享绿色技术、完善气候金融、创新治理模式,构建公平气候框架。文章分析了关键矿产资源争夺、技术壁垒、气候资金不足等挑战,并提出应对建议。
发布于 2025-11-15
查看人数 82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NMedia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