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杀出重围!出口逆势0.6%增长,超5成靠一带一路!

2025-09-09跨境电商

Image

七月流火,炎热的天气并没有阻挡中国经济稳步前行的步伐。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当下,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数据也引发了广泛关注。七月份,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额虽然出现了小幅调整,具体为下降0.1%,主要市场如东盟、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出口额均有所波动。其中,对美国市场的出口降幅相较上月略有扩大,达到了1.5个百分点;对欧盟的出口则由六月份的增长转为小幅下降。不过,从今年一月到七月的累计数据来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依然实现了0.6%的增长,这背后,是无数企业在全球变局中砥砺前行、积极应变的生动写照。尽管增幅较上半年累计同比收缩了0.2个百分点,但这份成绩依然展现了中国制造的强大韧性与活力。

当前,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的一些关税议题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沟通协商阶段。正如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虽然双方暂时避免了进一步的关税升级,但围绕经贸议题的对话和磋商仍在持续。美国方面,考虑到其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实际压力,暂时放缓了加征关税的脚步,但这并不意味着关税这一工具就此被搁置。而中国,则凭借其坚韧的产业链供应链、庞大的国内市场优势以及关键资源的战略储备,展现出了沉着应对复杂局面的大国定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八月十二日,中美双方发布了《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这无疑为全球经贸注入了一股暖流。声明中明确,美国方面承诺将继续调整对中国商品(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关税的措施,并自八月十二日起,继续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长达九十天。作为对等回应,中方也自八月十二日起,继续暂停实施24%对美加征关税以及相关非关税反制措施,同样为期九十天。接下来的九十天,双方将围绕彼此的核心关切进行更为密集的沟通与协商,这些沟通的成果,将深刻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中美经贸关系的走向,备受全球瞩目。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一个全球经济的复杂动向。尽管目前我国对非美国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出口保持了增长势头,但全球贸易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在某些情况下,个别国家可能因其自身经济考量或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其贸易政策出现一些变化,从而对我出口形成一定的挑战。例如,新媒网跨境获悉,一些国家在制定2026年预算案时,可能会考虑调整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以适应各自国家的发展需求。面对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始终保持警惕,并积极寻求多元化的市场布局和应对策略。

此外,近期全球金融市场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受美国联邦储备银行降息预期增强、我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以及中美经贸关系趋于缓和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强。无论是在岸还是离岸市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度成功突破了7.15关口。汇率的变动,无疑对那些以外贸为主的企业获取订单和控制成本带来了新的考验,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企业的利润空间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这也促使我们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管理优化来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贸易数据速览

让我们用具体的数据,来感知中国经济的脉搏。

2025年1月至7月,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了35774.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2.3%的增长。其中,出口额为21308.2亿美元,增长了6.1%,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进口方面,总额为14466.3亿美元,虽然同比略有下降,但累计贸易顺差高达6841.9亿美元,这显示出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持续优化和升级。

聚焦到七月份单月,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也表现不俗,达到了5453.2亿美元,同比增长5.9%。其中,出口额为3217.8亿美元,增长7.2%;进口额为2235.4亿美元,增长4%。七月单月的贸易顺差达到了982.4亿美元,继续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而作为传统优势产业的纺织品服装行业,其贸易数据也值得细细品味。

今年1月至7月,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累计达到1817.4亿美元,同比微降0.1%。在这其中,出口额为1707.4亿美元,实现了0.6%的增长,这离不开行业企业的辛勤耕耘和创新发展。进口额为109.9亿美元,同比下降10%。累计贸易顺差则高达1597.5亿美元,同比增长1.4%,纺织服装行业对国家贸易顺差的贡献依然举足轻重。

再看七月单月,纺织品服装贸易额为285.1亿美元,同比下降0.6%。其中,出口额为267.7亿美元,同比微降0.1%;进口额为17.4亿美元,下降7.4%。七月单月的贸易顺差为250.2亿美元,同比增长0.5%。

市场分析:纺织服装贸易的趋势与亮点

2025年1月至7月,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点,折射出全球经济脉动与中国产业的深度融合。

一、七月服装出口呈现调整,累计增幅略有回落

七月份,纺织服装出口确实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当月出口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总额为267.7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额为116亿美元,保持了0.5%的增长,但环比下降了3.7%;服装出口额为151.6亿美元,同比下降0.5%,环比下降0.7%。需要指出的是,服装出口的环比增速较六月份回落了13个百分点,这提示我们行业正处于一个调整和适应期。

然而,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1月至7月,纺织服装累计出口额达到1707.4亿美元,仍实现了0.6%的增长。尽管增幅较上半年累计同比收缩了0.2个百分点,并略低于全国货物贸易的整体水平,但这0.6%的增长也来之不易,彰显了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深厚底蕴和自我修复能力。分产品来看,纺织品出口额为821.2亿美元,增长1.6%;服装出口额为886.2亿美元,同比微降0.3%。这些数据描绘了一个正在经历转型升级、不断寻找新增长点的行业图景。

二、四大传统市场承压,“一带一路”蓬勃发展

七月份,受全球经贸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我国对四大传统纺织服装出口市场均面临不同程度的下行压力。其中,对美国出口下降9.7%,对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出口下降5.9%,对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出口下降2.2%,对日本出口下降3.9%。这些数据反映出全球市场需求的波动以及贸易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

然而,令人欣喜的是,我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出口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比增长4.3%,较上月上升2个百分点。这再次印证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拓展多元化市场、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方面的巨大潜力。

从1月至7月的累计数据看,我国对欧盟和日本的纺织服装出口分别增长6.1%和0.5%,保持了稳健的增长。而对美国和东盟的出口则分别下降5.9%和5.7%。这四大传统市场合计出口额为885.7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1.8%。与此同时,新媒网跨境预测,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出口额达到了974.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总体出口的比重更是高达57.1%,首次超过传统市场,成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引擎”,这无疑是我们在全球化浪潮中寻找新机遇、构建新格局的生动实践。

(1) 对美国出口情况:挑战与适应并存

七月份,我国对美国出口纺织服装44.8亿美元,同比下降9.7%,降幅较上月扩大了1.5个百分点。主要出口产品如针织和梭织服装的出口额为29.1亿美元,同比下降8.9%。其中,出口量同比下降1.7%,出口单价下降7.3%。这表明,在面对美国市场调整时,我们的企业正在积极调整策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1月至7月,我国对美国出口纺织服装累计261.5亿美元,同比下降5.9%,降幅较1月至6月扩大了0.8个百分点。其中,核心产品针织和梭织服装的出口额为165.9亿美元,同比下降2.6%,降幅较1月至6月扩大1.5个百分点。尽管如此,出口量仍同比增长3.6%,这说明我国产品的竞争力依然存在,但在价格方面面临一定压力,出口单价下降5.9%。

从外媒报道的美国进口数据来看,六月份美国自全球进口纺织服装总额为94.7亿美元,同比下降1.8%。其中,自越南的进口增长25.9%,自印度进口增长3.5%,自孟加拉国的进口更是增长42.5%。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自中国内地的进口额下降了41.8%。在这些主要的进口来源地中,越南、中国内地、印度和孟加拉国分别占据了17.5%、16.3%、9.2%和7.8%的市场份额。从量价指数来看,美国六月份的进口数量增长了2.9%,但进口单价下降了4.5%,这体现了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的动态调整和市场竞争的加剧。

(2) 对东盟出口情况:深度合作是关键

七月份,东盟经济体受到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外部关税调整以及区域内需求波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像越南、泰国这类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七月当月,我对东盟服装出口显著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外部经贸摩擦对东盟地区经济和消费信心造成的影响。

七月份,我国对东盟出口纺织品服装37.4亿美元,同比下降5.9%,降幅较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纱线面料出口21亿美元,同比下降1.1%。具体到部分国家,对越南出口同比下降9%,对柬埔寨出口则逆势增长5.9%,显示出区域内不同国家的市场表现差异。服装出口8.9亿美元,同比下降18.8%。

1月至7月,我国对东盟纺织服装累计出口292.5亿美元,同比下降5.7%。其中,对越南出口纺织服装100.2亿美元,同比下降5.5%;对柬埔寨出口40.4亿美元,同比增长16.1%,表现抢眼;对印度尼西亚出口32.3亿美元,同比增长5.3%。分产品来看,1月至7月我对东盟出口纱线面料159.6亿美元,基本持平;出口服装75.2亿美元,同比下降16.2%。这些数据表明,深化与东盟国家的产业链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3) 对欧盟出口情况:稳定中寻求突破

欧洲统计局在八月二十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七月份,欧盟的年通胀率为2.4%,略高于六月份的2.3%;欧元区的年通胀率为2.0%,与六月份持平。虽然通胀率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在部分国家如罗马尼亚(6.6%)、爱沙尼亚(5.6%)和斯洛伐克(4.6%)仍处于较高水平。

七月份,我国对欧盟出口纺织服装44.5亿美元,同比下降2.2%,由六月份的增长转为小幅下降,较上月下降5个百分点。尽管如此,从国别来看,对德国、荷兰、西班牙的出口依然保持了增长,当月我对这三个国家的出口额分别为8亿美元、5.98亿美元和5.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5.5%和7.2%,显示出欧洲部分核心市场的韧性。从产品角度看,七月份对欧盟出口针织和梭织服装29.8亿美元,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数量增长2.2%,出口单价下降1.9%。

1月至7月,我国对欧盟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44.4亿美元,同比增长6.1%,增幅较1月至6月回落了2个百分点,但整体仍保持了积极的增长态势。主要产品针织和梭织服装出口额148.2亿美元,增长8.7%,其中出口数量增长10%,出口单价下降1.2%。

从外媒报道的欧盟进口数据来看,六月份欧盟进口纺织服装105.2亿美元,同比增长16%。前三大进口来源地分别是中国、孟加拉国和土耳其,进口额分别为33.3亿美元、15.7亿美元和11.7亿美元,三者合计占比过半。同比来看,欧盟自中国内地的进口增长29%,自孟加拉国进口增长27%,自土耳其进口则下降5%。这表明中国在欧盟纺织服装市场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4) 对日本出口情况:邻里互通,挑战并存

八月二十日,日本财务省发布的最新外贸数据显示,七月份日本的出口额受到了全球贸易环境,包括与美国贸易政策调整的间接影响,出现了自四年前以来最显著的下滑。其中,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10.1%,已是连续第四个月减少;对中国出口同比下降3.5%,连续第二个月减少。

七月份,我国对日本出口纺织服装12.1亿美元,同比下降3.9%。主要出口产品针织和梭织服装的出口额为7.9亿美元,下降2.5%,其中出口数量下降1.5%,出口单价下降1.1%。这体现了中日两国贸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的联动性。

1月至7月,我国对日本纺织服装累计出口87.3亿美元,同比增长0.5%,总体保持了稳定。其中,出口针织和梭织服装56亿美元,同比增长0.9%,出口数量增长2.6%,出口单价下降1.7%。

从外媒报道的日本进口数据看,六月份日本进口纺织服装24亿美元,同比增长13.7%。中国、越南和意大利是日本纺织服装的前三大进口来源地,进口额分别为11.2亿美元、4.4亿美元和1.1亿美元。中国依然是日本最大的纺织服装进口来源,占比高达46.7%。与去年同期相比,日本自中国内地、越南和意大利的进口分别增长9%、22%和12%。

(5)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国纺织服装的“新蓝海”

七月份,我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纺织服装143.7亿美元,同比增长4.3%,较上月上升2个百分点,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市场上,亮点频现:对吉尔吉斯斯坦出口增长20.4%,对俄罗斯联邦出口增长6.9%,对波兰出口增长11.5%,对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出口更是大幅增长76%,这些都证明了“一带一路”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中国产品广阔的市场空间。

从1月至7月的累计数据看,我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纺织服装达到了974.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其中,对大韩民国出口增长2%,对吉尔吉斯斯坦出口增长3%,对巴西联邦共和国出口增长1.7%,对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出口增长40.9%,对波兰出口增长11%,对智利共和国出口增长24%,对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出口增长33%。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共建国家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合作正不断深化,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一带一路”市场在我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已达到57.1%,这不仅为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也为共建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机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三、产品结构调整:量增价稳,品质为先

七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产品结构上呈现出新的特点。纱线、面料、家用纺织品和针织和梭织服装这四大类商品的出口额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分别增长2%、0.7%、0.9%和0.4%。同时,出口量也保持了积极的增长,纱线、面料、家用纺织品和针织和梭织服装的出口量分别增长12.4%、8.6%、7.9%和3.3%。

然而,我们也看到,这四大类商品的出口单价在七月份延续了跌势。其中,纱线、面料、家用纺织品和针织和梭织服装的出口单价分别下降9.3%、7.3%、6.5%和2.8%。这反映出当前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从1月至7月的累计数据看,纺织品累计出口额为821.2亿美元,同比增长1.6%;服装出口额为886.2亿美元,同比下降0.3%。在四大类商品中,纱线、面料和家用纺织品出口额分别增长5.7%、2%和0.3%,而针织和梭织服装出口额下降0.1%。整体来看,四大类商品都呈现出“量升价跌”的态势。出口数量方面,纱线、面料、家用纺织品和针织和梭织服装分别增长13.2%、9.7%、11.2%和5.5%;出口价格方面,则分别下降6.6%、7.1%、9.8%和5.3%。新媒网跨境认为,制成品价格下跌幅度超过中间品,这确实对制成品厂商的利润空间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但也正是这种市场压力,促使我们的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努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四、区域发展:百花齐放,各具特色

七月份,在全国纺织服装出口版图中,各地区展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在排名前七的重点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中,浙江省、山东省、福建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别实现了0.5%、1.1%、8.4%和14%的增长,其中福建和新疆的增长势头尤为强劲。而江苏省、广东省和上海市则分别下降了4.9%、1.8%和4.2%,这反映了不同区域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的适应性差异。

从1月至7月的累计数据看,排名前七的重点地区中,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和上海市分别增长5.4%、2.1%、7.7%和3.1%,保持了稳健的增长。而广东省、福建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则分别下降8.1%、14.5%和2.6%。令人鼓舞的是,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中,有20个省份实现了出口增长。其中,湖北省(21%)、北京市(10%)、黑龙江省(44%)、重庆市(17%)和吉林省(23%)的增幅表现尤为突出,这些区域的崛起,为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展现了中国经济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和潜力。

五、进口市场:结构调整,满足内需

七月份,我国纺织服装进口总额为17.4亿美元,同比下降7.4%。其中,纺织品进口额为8.3亿美元,下降12.6%。具体到产品,纱线进口额为3.5亿美元,下降21.6%,进口量下降17.7%,单价下降4.7%。面料进口额为2.1亿美元,下降11.8%,进口量下降2.2%,单价下降9.9%。服装进口额为9.1亿美元,同比下降2%。其中,针织和梭织服装进口额为8.1亿美元,同比下降2.3%,进口量下降4.7%,但单价上涨2.6%。这表明国内市场对高品质或特定细分服装产品的需求依然存在。

1月至7月,纺织服装累计进口额为109.9亿美元,同比下降10%。其中,纺织品进口55.8亿美元,下降13.2%;服装进口54.1亿美元,下降6.5%。从大类商品看,纱线累计进口额下降18.8%,进口量下降15.3%,单价同比下降4.1%。面料进口额同比下降14.7%,进口量下降12.7%,单价同比下降2.3%。针织和梭织服装进口额下降6.1%,进口量下降6.1%,但单价微涨0.1%。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国在满足自身纺织服装需求方面,正不断优化进口结构,合理利用国内外资源,共同推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六、棉花市场:供给优化,价格波动

根据中国棉花协会发布的信息,七月份,尽管纺织行业传统上处于淡季,但得益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持续向好和外部经贸会谈的积极进展,国内棉花价格总体呈现上涨态势。我国上半年经济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中美经贸会谈取得积极进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台纺织产业支持政策等一系列利好消息,持续提振了市场信心。加之国内棉花商业库存的不断消化以及新疆棉区遭遇高温天气等因素,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一度上涨至年度高点附近,体现了市场对未来预期的积极反馈。

在需求方面,虽然纺织行业淡季特征依然明显,新增订单略显疲软,但棉价的上涨也促使企业更加注重成本控制,部分企业出现减产、限产现象,同时“抢出口”效应趋于理性,七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环比略有下降,这都是市场在供需关系中自我调节的正常表现。

展望未来供给方面,中国棉花协会对2025/26年度全国棉花产量进行了首次预测,预计总产量将达到689.5万吨,同比增长3.5%,这将为国内棉花市场提供坚实的供给保障。此外,有关部门新增发放了20万吨棉花进口滑准税加工贸易配额,进一步补充了市场供应,使得市场资源相较前期更为充裕,为产业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七月份,我国进口棉花5.3万吨,同比下降73.4%,但环比增长93.5%,显示出进口节奏的调整。主要来源国占比中,澳大利亚联邦由于新棉上市及上月基数较低,跃升至首位;巴西联邦共和国、美国则因装运进度放缓,排名有所下降。2024/25年度前十一个月,我国共进口棉花98万吨,同比下降68.2%。同时,1月至7月,化学纤维累计进口量下降4.7%,但进口均价增长0.8%。

七月份,在我国宏观经济氛围持续向好,以及上半年经济数据陆续发布的多重积极因素叠加下,加上进口棉数量的阶段性低迷和商业库存持续下降形成的短期供应偏紧预期,国内棉价在月中一度走高至每吨15500元人民币上方,接近全年最高点。到了月底,市场观望情绪渐浓,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有所回落,带动棉价小幅回调,这是市场价格回归理性的表现。同期,国际棉价受到美元持续走强、巴西和澳大利亚新棉上市补充国际棉花资源,以及美国农业部上调新年度供应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呈现震荡走弱态势,导致国内外价差有所扩大。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 3128B)七月月均价为每吨15362元人民币,同比下跌311元人民币,环比上涨545元人民币;Cotlook A指数七月月均价为每磅78.9美分,同比下跌3.1%,环比上涨0.5美分/磅,折算成1%关税价格为每吨13926元人民币,低于国内棉价1436元人民币,内外价差较上月扩大485元人民币。这表明棉花市场正经历一个正常的供需调整和国际价格联动过程。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china-textile-breaks-out-0-6-growth-bri-dominates.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七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小幅调整,对美出口下降,但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强劲。中美贸易关系缓和,人民币汇率走强。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需提升国际竞争力。2025年1-7月纺织品服装出口累计增长0.6%。
发布于 2025-09-09
查看人数 71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