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中国外贸超燃!出口13万亿,民企大爆发!

2025-09-07跨境电商

Image

2025年上半年,中国外贸在全球经济风云变幻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这份成绩单不仅亮眼,更充满了韧性与活力,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脉动。

新媒网跨境获悉,我们不仅稳住了阵脚,更实现了多项历史性的突破,其中“三个首次”尤为引人注目:

  • 我国出口规模首次突破了13万亿元大关,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竞争力的有力证明,展现了我国产业的强大韧性。
  • 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首次突破了60万家,这表明了市场主体活力的持续迸发,也折射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的蓬勃生机。
  • 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了12万亿元,它们已然成为中国外贸版图上的中流砥柱,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了不可替代的力量。

这“三个首次”的背后,凝聚着无数国人的智慧和汗水,它们是中国外贸顶住外部压力、迎难而上的坚韧写照,更是创新活力与开放魄力持续释放的生动体现。这些数字,不单是冰冷的统计,更是中国经济向好、活力奔涌的有力证明,是我们向着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的坚实步伐。

外贸腾飞的底气:通达四海的航线与不断扩大的“朋友圈”

外贸成绩的斐然,离不开国家物流大动脉的日益畅通。台风刚刚过境,深圳盐田港的20个泊位上,巨型货轮已全部停靠,港口内一派繁忙景象,吊臂起起落落,集装箱如积木般精准堆叠。今年以来,这种高效率、高强度的作业已成为盐田港的常态。

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商务部的负责人介绍,仅仅今年上半年,他们就新增了11条国际航线,而海铁联运线路也增至33条,这极大地提升了货物的流通效率。这并非个例,放眼全国,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上海港、宁波舟山港、青岛港等我国主要港口也同步发力,今年上半年累计新增了超过72条国际航线,连接了19个以上新的海外目的地和挂靠港口,进一步织密了全球物流网络。

物流网络的升级,不仅局限于海运。内陆腹地的活力同样日益彰显。比如,“西部陆海新通道”在今年首次实现了“铁路笼车衔接海运滚装船”的创新模式,这是多式联运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让内陆货物出海更加便捷高效。中老泰(中国-老挝-泰国)货运班列已迈入常态化开行,为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往来注入了持久动力。此外,重庆发出的首趟图定中亚班列也成功启程,为中西部地区打通了通往中亚陆路的新动脉,构建起更加立体多元的国际物流通道。

在美丽的山城重庆,现代化生产线上,每分钟都有近百台笔记本电脑高效下线。这些凝聚着中国智慧与勤劳汗水的“重庆造”产品,如今 благодаря日益广阔的全球贸易“朋友圈”,搭乘着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迅速抵达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手中,让全球都能感受到中国制造的效率与品质。

通达四海的“朋友圈”,正是我国外贸顶压前行的坚实底气所在。商务部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今年上半年与斯里兰卡(位于印度洋的岛国)、孟加拉国(南亚国家)新建了贸易畅通工作组,使得总数达到32个。此外,还与格林纳达(加勒比海岛国)、阿塞拜疆(里海沿岸国家)、哥伦比亚(南美洲国家)等国新签了关于深化贸易畅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总数达到8个。这些举措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贸易伙伴圈,也深化了互利共赢的合作基础,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更多平台与机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专家深入分析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我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尤为突出。今年上半年,这一贡献率已高达79.4%;而到了6月单月,更是接近98%的惊人数字。这充分说明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深化国际合作、拓展贸易空间方面的巨大能量。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对传统市场、新兴市场以及其他经济体的出口都实现了稳健增长,其中新兴市场对整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这展现了中国外贸多元化发展、韧性十足的良好态势。

民企担当:撑起外贸“半壁江山”,创新激发无限活力

如果说外贸是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那么民营企业无疑是其澎湃不竭的动力源泉。今年上半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12万亿元大关,其增速比全国整体高出4.4个百分点,成为当之无愧的“半壁江山”。在我国外贸总量中,民营企业所占的比重已达到57.3%,这清晰地表明,民营经济正在中国外贸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以其独特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些民营企业不仅体量巨大,更在科技创新上走在前列,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中国智造”的新篇章。在河南,一家民营企业历经八年磨砺,成功研发并织出了“电子丝”——低介电电子玻璃纤维纱。这看似细微的丝线,却是集成电路中的关键基础材料,其性能与5G通信中的高频高速传输需求紧密相连。过去,这类高端材料的供应商主要集中在技术发达的日本和欧美。而今,这家中国企业成功实现6000万米的量产,产品刚一面市,就凭借卓越的品质和创新技术,拿下了欧美、日韩等高端市场的订单。今年上半年,这家企业的出口额突破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0%,充分展现了“中国智造”在全球高科技领域的巨大潜力和竞争力。

在素有“世界工厂”之称的广东东莞,这里九成以上的企业都是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主体。当传统玩具行业通常进入7月“淡季”时,这里的AI玩具车间却一片繁忙景象,处处是智能制造的身影。一家有着20多年传统代工经验的企业,曾因代工利润逐年降低而面临转型阵痛。然而,他们敏锐洞察到AI产业的巨大前景,毅然决然地投身AI玩具的自主研发。这项战略转型,不仅为企业打开了全新的市场空间,更迎来了西班牙、巴西等国家的代理商纷纷下单,让“中国玩具”焕发出新的科技魅力,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数据充分印证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在全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八成,这充分说明了它们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方面的显著优势。今年上半年,民营企业出口高技术产品实现了12.5%的增长,这标志着它们正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新媒网跨境认为,民营企业已成为拉动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力量,其产品的灵活性和强大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外贸的韧性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制度创新:护航外贸企业驶入新赛道,开辟绿色发展新天地

中国外贸的持续腾飞,离不开国家制度创新的保驾护航。今年以来,从深化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到优化口岸开放布局,一系列创新政策措施接连出台,为外贸企业开拓新市场、走上新赛道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便捷的条件。这些政策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也激发了市场活力。

在江苏连云港,曾经令人避之不及的“餐饮废油”,如今经过精密的工艺蝶变,摇身一变,成为了助力飞机翱翔蓝天的生物航油。在全球航空业加速推进“净零排放”转型的背景下,生物航油不仅是绿色低碳发展的积极实践,更蕴藏着巨大的出口潜力,为中国在全球绿色产业中赢得一席之地。然而,作为一种全新的产品类别,生物航油在出口之初面临着没有成熟路径的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卡脖子”问题,商务部等多个部门共同创设了“白名单”监管方案,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正是得益于这项制度创新,今年5月,全国首票生物航油在连云港成功出口,并于7月14日顺利抵达海外客户的目的港。连云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此次成功出口为后续大规模生产和出口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将加速生产,预计每月出口量可达3万吨左右。这不仅是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迈出的坚实一步,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制度创新也推动了另一类“看不见的出口”——保税维修产业的蓬勃发展。在西南重镇成都,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们正一丝不不苟地对十余台来自海外的飞机发动机进行精细维修。高精尖的维修技术,让这些曾出现故障的发动机焕发新生。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的进厂维修量达到了97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整个维修市场呈现出强劲的上升态势,显示出中国在高端服务贸易领域的强大实力。

为了进一步支持保税维修产业发展,今年3月,我国发布了第一批自贸试验区保税维修产品目录,其中涵盖了飞机、船舶、盾构机等10大类大型装备产品,为保税维修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已有280多个保税维修项目在24个省(区、市)落地生根,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表示,他们的维修范围已从最初的核心机高压涡轮,扩展到高压压气机,未来还将拓展到低压涡轮等更多部件,这种增长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也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产生了积极的带动效益,让“中国服务”在全球舞台上日益闪耀。

2025年上半年,中国外贸的这份亮眼成绩单,是全体国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是国家战略部署的成功实践,更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和持续创新的驱动下,中国外贸的航船必将乘风破浪,驶向更加辽阔的蓝海,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china-h1-trade-hits-13t-private-explodes.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2025年上半年中国外贸成绩亮眼,出口规模首次突破13万亿元,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和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也均创新高。民营企业成为外贸主力,创新驱动增长。国家通过制度创新,如跨境电商试验区和生物航油“白名单”等,护航外贸企业发展,并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活力。
发布于 2025-09-07
查看人数 90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