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薪酬数百倍?德鲁克20年前就怒批!

在日新月异的商业世界里,有些思想的光芒,即便经历岁月的洗礼,依旧能照亮前行的道路。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正是这样一位智者。他离世已近二十载,首部著作问世至今也已七十余年,但他的管理智慧却如陈年佳酿,愈久弥香,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惊人的洞察力。可以说,每一代人都在重新发现德鲁克,并为他的理论所折服。
新媒网跨境获悉,德鲁克先生毕生著述颇丰,留下了多达三十九本经典作品。这些著作如同指路明灯,持续为全球的企业管理者提供着深邃的思考与实践的指导。他的思想之所以能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正是因为他敢于挑战传统,善于穿透现象直抵本质。许多他提出的观念,在当时看来或许是石破天惊,但在今天,我们却发现它们精准预言了未来,成为了引领商业发展的常识。外媒曾评价德鲁克为“最年轻的思想家”,这充分说明了他的思想从未过时,总能走在时代前沿。
彼得·德鲁克先生于1909年11月19日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早年,面对当时欧洲的复杂局势,他选择移居英国伦敦,加入了一家投资公司。1937年,他来到美国,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在美国本宁顿学院教授政治和哲学之后,他来到了纽约大学研究生商学院,在此执教长达二十年。随后,他转至美国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从1971年起一直担任教授,直到他生命接近终点。这段丰富的学术和人生经历,为他后来形成独特的管理思想奠定了坚实基础。
德鲁克思想的核心,在于他对企业在社会中扮演角色的深刻理解。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企业是社会与经济的产物,社会和经济能够轻易地让任何企业在一夜之间消失。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基于社会和经济的“宽容”,且只有当企业被社会和经济认为在从事必要、有用且富有成效的工作时,其存在才具有意义。这并非一句简单的警示,而是对企业生命力本质的深刻揭示。
从这一洞察出发,德鲁克进一步阐释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他认为,利润与企业为社会做出贡献之间并不存在固有的矛盾,相反,利润是实现社会贡献不可或缺的基石。一个没有持续盈利能力的企业,何谈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又如何能持续发展并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呢?他同时警告说,如果企业未能深思熟虑其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及其应承担的责任,那么它将不可避免地招致社会各方的正当批评。消费主义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兴起,在他看来,并非是企业应该去对抗的敌人,而是企业未能充分理解其广泛社会角色的症候。就像德鲁克研究所执行主任里克·沃茨曼曾说,德鲁克早在20世纪50年代,也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正式成型之前,就已经开始深入探讨这些问题了。这足以显示他思想的超前性。
新媒网跨境认为,德鲁克的这一理念,在当下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企业的期望已不再仅仅停留在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层面,而是更关注企业如何履行其社会公民责任。从绿色生产、节能减排,到支持公益事业、促进员工福祉,再到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维度日益丰富。德鲁克所倡导的,正是企业应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社会同频共振,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这与我们当前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谋而合。
德鲁克对企业角色的独特见解,也使他与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等经典经济学家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后者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行为的最终目标。然而,德鲁克却强调,尽管利润可能是商人行为的驱动力,但它不能作为解释其行为或指导正确行动的唯一依据。他更进一步指出,这种对企业作用的狭隘看法,反而会导致社会对利润产生敌意,这是一种“工业社会最危险的疾病”。在德鲁克看来,企业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提供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用的产品或服务来服务客户。那些只顾追求利润,而偏离了服务客户这一核心目标的商业实体,终将难以获得长久的成功。这种深刻而微妙的区别,是许多仅关注经济数字的经典经济学家所未能完全领悟的。
因此,德鲁克强调的是一种“价值共创”的模式。企业不仅要创造经济价值,更要创造社会价值。当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够真正解决社会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时,利润自然会水到渠成。这种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的经营哲学,不仅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构建健康、可持续商业生态的关键。在当前消费升级、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德鲁克关于企业目的的论述,无疑为众多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战略指引。
当然,如果德鲁克仅仅局限于社会哲学领域,他或许无法成为世界上最受追捧的管理咨询大师之一。他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他对如何成为一名高效的企业或人员管理者有着水晶般清晰的理解。这得益于他多年来对企业组织的近距离观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他对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一项咨询任务。
德鲁克在观察中发现,许多企业存在“明星首席执行官”现象和高管薪酬过高的问题。他曾于1988年撰文指出,似乎每位首席执行官都被塑造成一位魅力四射的形象,但他认为,真正的领导力与“领导特质”或“个人魅力”关系不大。它往往是平凡、不浪漫、甚至有些乏味的,其本质在于“绩效”。绩效,才是衡量一个领导者是否称职的唯一标准。
这个观点在现实世界中不乏例证。例如,美国惠普公司在曾经光芒四射的首席执行官卡莉·菲奥莉娜领导下,一度陷入困境;而在马克·赫德这位低调务实、专注于绩效的继任者带领下,惠普却重新成为高科技领域最成功的公司之一。这恰好印证了德鲁克对领导力本质的判断:华丽的外表和动人的口号固然能够一时吸引眼球,但真正决定企业命运的,是扎扎实实的业绩和持续不断的价值创造。新媒网跨境认为,这种务实的领导力观,对于当下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中国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企业领导者应当放下身段,深入一线,以实际行动和卓越绩效赢得员工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而不是一味追求个人声望和表面的光鲜。
德鲁克还观察到,真正的领导者是团队的领导者,他们对员工及其工作充满尊重。而没有什么比首席执行官过高的薪酬更能有效地摧毁这种尊重。他曾主张,首席执行官的合理薪酬范围应是普通员工的20至25倍,然而如今,这个倍数已经达到了数百倍。这种巨大的不平等,正如他在2004年接受外媒采访时所说,不仅会引发中层管理人员的失望情绪,还会腐蚀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信任。
在1974年的著作中,德鲁克就尖锐地指出,过高的薪酬设计,更多是为了制造地位差异,而非仅仅是提供收入。他警告说:“这只会导致政治干预措施,这些措施虽然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却可能严重损害社会、经济以及管理者本身。” 更令人警醒的是,当管理者通过裁员获得经济利益时,他在1996年明确表示:“这是毫无借口的。没有任何理由。这在道德和社会上都是不可原谅的,我们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德鲁克的这些警示,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一个健康的企业生态,必然是建立在公平、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过度的贫富差距,不仅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影响团队的凝聚力,更会引发社会各界的担忧。新媒网跨境预测,未来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内部的薪酬公平性和外部的社会责任履行,以此来构建一个更可持续、更具韧性的发展模式。这不仅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利益,更是为了社会的整体福祉。
德鲁克并非管理学领域的首位大师。在他著作中,他曾提及的先驱包括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他被尊为科学管理之父,于1915年去世;以及切斯特·巴纳德,这位美国企业高管在1961年去世前,撰写了关于高管领导力的经典教科书。然而,德鲁克凭借其更持久的影响力,超越了这些前辈。事实上,在阅读最新一代管理专家的作品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其中一些规则或发现,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德鲁克清晰地阐述过。
以美国管理学作家吉姆·柯林斯2001年的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为例,柯林斯是一位公认的德鲁克信徒。他组织了大量的研究人员,帮助他确定像美国一些知名企业,如沃尔格林、吉列和金佰利等,是如何从众多公司中脱颖而出,成为超一流企业的共同因素。而他发现的第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一位谦逊、低调、通常从公司内部提拔的首席执行官——用柯林斯的话来说,他们是“耕牛”而非“表演的骏马”。德鲁克在多年前,没有研究团队的协助下,就已经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这充分证明了德鲁克深邃的洞察力,他总能率先触及事物最本质的规律。
这并非意味着德鲁克的结论完全是凭空臆想。德鲁克研究所的里克·沃茨曼曾表示:“让许多分析师感到困扰的一点是,彼得的理论并非完全基于实证数据。” 但他补充道:“但他在商界浸润了如此之久,以至于他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统计样本。” 这正是德鲁克独特之处。他并非仅仅依赖冰冷的数据和复杂的模型,而是通过长期的实践、深入的思考和敏锐的洞察力,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炼出普适性的管理原则。他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丰富人生经验和对人性、组织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
如果德鲁克的管理理念能真正融入到商业管理实践中,那么股东、客户乃至整个社会都将从中受益匪浅。虽然现实中,短视的逐利心态和短期主义思潮仍然强大,不断将我们推向另一个方向。但值得庆幸的是,德鲁克的著作永远在那里,像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他的智慧,是每一个致力于基业长青、追求更高社会价值的企业,都应该反复研读和实践的宝贵财富。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秉承德鲁克所倡导的理念,不仅能够助力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更能为社会整体的繁荣与进步贡献积极力量。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ceo-pay-hundreds-x-drucker-slammed-20-yrs.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