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亚马逊Bresser母公司IPO终止,净利暴跌28%超3亿库存!

2025-09-03Amazon

Image

在风起云涌的商业大潮中,每一家怀揣梦想的企业,都渴望能在资本市场中展翅高飞,通过上市叩开发展新篇章。这不仅是对企业实力的认可,更是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然而,通往资本市场的道路并非坦途,上市审核流程之严谨、要求之细致,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也让一些原本前景看好的公司,在关键时刻未能如愿。

新媒网跨境获悉,近日,一家在精密光学领域深耕多年的国内企业——广州市晶华精密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华光学”)的上市之路,暂时画上了休止符。这家公司,正是大名鼎鼎的亚马逊欧洲战望远镜、温湿度传感器品牌Bresser的幕后推手。其首次公开募股(IPO)在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审核进程,最终走向了终止。对于一家有着深厚行业积累和海外市场表现亮眼的企业来说,这样的结果,无疑给正在冲刺资本市场的同行们敲响了警钟,也引发了大家对企业内在健康状况的深思。

晶华光学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997年。它诞生于广州黄埔区,最初名为广州市晶华光学电子有限公司,从创立之初就专注于精密光电仪器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无论是仰望星空的天文望远镜,还是户外探险的运动光学产品,亦或是探索微观世界的显微镜,甚至是贴近生活的气象类仪器,晶华光学都倾注了大量心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他们的业务版图更是逐步扩展到前沿的汽车智能感知系统和精密光学部件领域,构建起一套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销售运营、技术服务的全链条业务体系。这份对专业领域的执着和深耕,也让晶华光学在2022年荣获了国家级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称号,这份荣誉,足以证明其在细分领域的专业实力和创新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晶华光学旗下的Bresser品牌,在跨境电商平台上表现尤为出色。借助亚马逊的广阔平台,Bresser在海外市场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多款产品屡次登上热销榜单。其中一款温湿度传感器,在亚马逊德国站更是积累了超过1.2万条评论,月销量轻松突破3000个。这样的市场表现,无疑显示了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及品牌号召力。

在多个赛道取得不俗成绩之后,晶华光学自然有了更大的发展抱负。早在2014年,他们就为上市之路开始了积极的铺垫。那一年,公司整体从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紧接着在2015年2月,晶华光学的股票首次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挂牌,完成了第一次与资本市场的亲密接触。虽然这段挂牌历程于2021年1月告一段落,但晶华光学追求上市的脚步并未停歇。

2023年11月,晶华光学再次向IPO发起冲锋,在新三板创新层挂牌后,又于同年12月迅速提交了公开股票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的申请。这种挂牌后立即申请上市的动作,无疑展现了晶华光学对资本市场的强烈渴望和雄心壮志,也让外界看到了其加速发展的决心。

然而,现实往往比理想更加骨感。尽管晶华光学有着多年的行业积淀和两次冲刺上市的经验,但这一次的北交所上市之旅,最终还是以失利告终。这份结果,引发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深入分析晶华光学此次上市受挫的原因,或许我们真的可以从企业自身找找问题。在正式撤回IPO申请资料之前,晶华光学曾先后经历了三轮问询,但始终未能顺利推进到上市委员会审议阶段。到了2024年底,由于财务报告到期需要补充审计,公司的上市进程被迫中止。而在仅仅两个月后,晶华光学便发布了拟撤回上市申报的公告,令人唏嘘。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结合监管机构的问询重点以及其他公开资料来看,晶华光学此次未能成功闯关,主要症结聚焦在三大核心问题上:一是企业持续存在的业绩下滑风险;二是其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面临的质疑;三是境外收入的真实性问题。这些都成为了监管机构特别关注的焦点。

从业绩表现来看,晶华光学近年来的财务数据确实不容乐观。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总营收均呈现同比下滑态势,分别下降了2.17%、6.59%和5.13%。更令人担忧的是净利润方面,2023年晶华光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了28.87%,降至7306.32万元。而到了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更是再度下滑20.13%,仅为3554.04万元。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持续低迷的业绩表现,无疑是企业健康状况亮起的红灯,也是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最为看重的风险信号。

除了业绩下滑,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也成为了被质疑的重点。招股书数据显示,在报告期内,晶华光学的研发费用率仅在2.68%到3.21%之间徘徊,远低于行业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在当今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研发投入是企业保持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如果研发投入长期不足,就可能导致企业技术更新缓慢,产品竞争力下降,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对于一家自称“专精特新”的企业来说,无疑是其核心竞争力的软肋。

更让监管机构担忧的是晶华光学境外子公司营收的真实性问题。在申请文件中,晶华光学表示其境外主体销售精密光电仪器的收入金额较高,甚至占据了公司精密光电仪器总收入的约九成。然而,交易所通过核查发现,该公司境外客户的回函比例远低于境内销售的回函比例。这种境内外回函比例的巨大差异,与境外高收入的表述形成了明显的矛盾,缺乏合理的解释。对于一家高度依赖海外市场的公司而言,境外收入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是衡量其业绩质量和风险水平的关键指标,一旦被质疑,对企业的信誉和上市进程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监管机构还点出了晶华光学可能存在的其他问题,比如自主生产比例较低、存货规模高企以及存货增速与营收不匹配等。更让人警惕的是,在高达3亿多元的存货中,仅仅库龄在1年以上的存货就有1.3亿元之多。这不仅仅是库存积压的问题,更深层次地反映出晶华光学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可能存在比较严重的漏洞。一个健康运营的企业,需要高效的库存周转和严谨的内部管理,这些问题的暴露,无疑加剧了监管机构对晶华光学管理水平的担忧。

新媒网跨境认为,晶华光学此次上市受挫,绝非偶然的市场波动所能解释。这更像是其内在经营困境的一次集中爆发。这场IPO的失败,本质上暴露了企业在盈利能力、技术创新和公司内控管理三个维度上的系统性缺陷。这些实实在在的“硬伤”,共同构成了北交所审核中难以逾越的障碍。

对于任何一家立志在资本市场闯出一片天地的企业而言,这次晶华光学的经历,无疑是深刻的警示。未来,晶华光学如果要想再次踏上上市征程,不仅需要交出一份漂亮且经得起检验的财务报表,更关键的是,它必须在技术创新上构建起坚实可靠的壁垒,在业务发展上描绘出清晰可持续的逻辑。毕竟,资本市场从来都是放大企业价值的平台,而不是用来遮掩企业自身问题的“遮羞布”。只有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规范管理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的企业,才能最终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实现企业的腾飞。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4063.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晶华光学北交所IPO终止,该公司是亚马逊欧洲站望远镜品牌Bresser的幕后推手。主要原因是业绩下滑风险、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面临质疑、境外收入真实性问题。公司曾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但近年营收和净利润均下滑,研发投入不足,境外客户回函比例异常,引发监管关注。
发布于 2025-09-03
查看人数 60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