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沥青:中国狂揽51%!掘金425亿市场!

石油沥青,作为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石材料,其在亚洲市场的动态,一直牵动着区域经济发展的脉搏。特别是对于中国而言,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对石油沥青的需求和供应格局变化,不仅关乎国内产业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区域乃至全球的市场平衡。深入了解亚洲石油沥青市场的趋势,对于我们中国的相关企业和从业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根据近期市场观察,亚洲石油沥青市场在未来十年预计将保持温和增长态势。到2035年,该区域的市场销量预计将达到690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0.3%。与此同时,市场总价值有望在同一时期达到42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7%。值得注意的是,去年(2024年)的市场消费量略有下降,达到6600万吨,而中国在该市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占据了总消费量的51%,也是主要的生产国,产量份额高达45%。在进出口方面,亚洲区域去年总进口量为1300万吨,主要由中国和印度引领;出口量则达到1500万吨,主要来自新加坡、伊朗、伊拉克和阿联酋等国。同时,区域内进出口价格较历史高点均出现显著回落,反映出市场竞争的加剧。
市场预测展望
随着亚洲地区对石油沥青需求的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十年市场将呈现上升趋势。尽管增速将有所放缓,但在2024年至2035年期间,市场销量预计将以0.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扩张,到2035年末有望达到6900万吨。
从价值层面来看,市场预计将以1.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35年末,市场总价值(以名义批发价格计算)有望达到425亿美元。
消费市场分析
去年(2024年),亚洲地区的石油沥青消费量在连续两年增长后,略微下降了0.4%,达到6600万吨。从2013年到2024年,总消费量以平均每年2.3%的速度增长,趋势相对稳定,期间虽有波动,但总体保持上升。2023年增速最为显著,达到了6.6%。消费量在2020年曾达到峰值6800万吨,但在2021年至2024年间,消费量有所回落。
同期,亚洲石油沥青市场的总收入略微下滑,去年(2024年)达到352亿美元,较前一年减少了2.1%。这一数据涵盖了生产商和进口商的总收入,不包括物流、零售营销成本及零售商利润。自2013年到2024年,市场价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8%,趋势图显示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些显著波动。市场价值在2023年达到360亿美元的峰值后,去年有所下降。
主要消费国洞察
中国依然是亚洲最大的石油沥青消费国,去年(2024年)消费量达到3400万吨,占据了亚洲总消费量的51%。这一数字远超位居第二的印度(800万吨)四倍之多。韩国以370万吨的消费量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5.5%。
从2013年至2024年,中国石油沥青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为4.3%。同期,印度和韩国的年均消费增长率分别为4.7%和6.4%,显示出这些主要市场稳健的需求增长。
在消费价值方面,中国以199亿美元的市场规模遥遥领先,印度(38亿美元)位居第二,日本紧随其后。从2013年到2024年,中国市场价值的年均增长率为3.5%。印度和日本的年均市场增长率分别为3.8%和0.0%。
从人均消费量来看,去年(2024年)韩国(71公斤/人)、哈萨克斯坦(69公斤/人)和沙特阿拉伯(61公斤/人)位居区域前列。在过去十余年间,主要消费国中马来西亚的消费量增速最为突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6%,而其他领先国家的增长步伐则相对温和。
生产状况一览
去年(2024年),亚洲地区石油沥青产量小幅下降至6800万吨,与前一年基本持平。从2013年到2024年,总产量以年均2.2%的速度增长,趋势保持一致,波动较小。2015年增速最为显著,同比增加了5.8%。产量在2020年达到7000万吨的峰值,但在2021年至2024年期间有所回落。
按出口价格计算,去年(2024年)石油沥青的生产价值略微缩减至363亿美元。自2013年到2024年,总生产价值呈现小幅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6%。在此期间,生产价值波动较为明显。基于2024年的数据,产量较2022年下降了2.6%。2022年曾出现最显著的增长,同比增加了19%,使生产价值达到373亿美元的峰值。然而,从2023年到2024年,生产增长未能重拾强劲势头。
主要生产国透视
中国以3100万吨的产量,依然是亚洲最大的石油沥青生产国,约占总产量的45%。中国的产量是排名第二的印度(530万吨)的六倍。韩国以510万吨的产量位居第三,占总份额的7.4%。
从2013年到2024年,中国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5.0%。同期,印度和韩国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和0.3%,反映了不同国家在生产能力扩张上的差异。
进口市场动态
去年(2024年),亚洲石油沥青进口量小幅下降3.5%,至1300万吨,这是继连续两年增长后的第三年下滑。从2013年到2024年,总进口量年均增长4.3%,但趋势波动明显。2015年增速最快,增长了19%。进口量在2023年达到1300万吨的峰值后,去年略有回落。
按价值计算,去年(2024年)石油沥青进口额缩减至51亿美元。总体而言,进口价值呈现相对平稳的趋势。2017年增长最为突出,增幅达41%。进口额在2023年达到59亿美元的峰值,随后在去年有所下降。
主要进口国分布
去年(2024年),中国(350万吨)和印度(280万吨)合计占据了亚洲总进口量的约50%。马来西亚(99.1万吨)、土耳其(97.6万吨)、越南(93.6万吨)和印度尼西亚(63.7万吨)紧随其后,共同占据了总进口量的28%。泰国(39.1万吨)、乌兹别克斯坦(35万吨)、哈萨克斯坦(34.4万吨)和日本(25.4万吨)的进口量相对较小。
从2013年到2024年,印度进口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9.3%,增长最为显著,而其他主要进口国的增速则相对温和。
亚洲主要石油沥青进口国(按2024年进口量)
| 国家 | 进口量(万吨) |
|---|---|
| 中国 | 350 |
| 印度 | 280 |
| 马来西亚 | 99.1 |
| 土耳其 | 97.6 |
| 越南 | 93.6 |
| 印度尼西亚 | 63.7 |
按价值计算,中国(14亿美元)、印度(10亿美元)和越南(5.28亿美元)是亚洲最大的石油沥青进口市场,合计占总进口额的58%。在过去十余年间,印度进口价值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5.1%,是主要进口国中增长最快的,其他主要进口国的增长步伐则更为温和。
进口价格走势
去年(2024年),亚洲地区的石油沥青进口均价为每吨407美元,较前一年下降了10.8%。总体来看,进口价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21年增速最快,同比上涨28%。进口价格在2013年曾达到每吨606美元的峰值;然而,从2014年到2024年,进口价格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
主要进口国之间的平均价格存在显著差异。去年(2024年),在主要进口国中,越南的进口价格最高,达到每吨564美元,而哈萨克斯坦的进口价格则相对较低,约为每吨54美元。
从2013年到2024年,乌兹别克斯坦的价格增长率最为显著,年均增长2.3%,而其他主要进口国的进口价格则呈现下降趋势。
出口市场概况
去年(2024年),亚洲地区的石油沥青出口量下降了1.8%,至1500万吨,这是继连续两年增长后的第三年下滑。从2013年到2024年,总出口量以年均3.5%的速度温和增长。然而,在此期间也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基于2024年的数据,出口量较2021年下降了19.4%。2021年增速最为显著,增长了32%,使出口量达到1800万吨的峰值。从2022年到2024年,出口量的增长势头有所减弱。
按价值计算,去年(2024年)石油沥青出口额小幅缩减至66亿美元。在过去十余年间,出口价值呈现温和增长。2021年增速最为突出,同比上涨70%。出口额在2022年达到85亿美元的峰值;然而,从2023年到2024年,出口额维持在较低水平。
主要出口国分布
新加坡、伊朗、伊拉克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这四大主要石油沥青出口国,其去年(2024年)的总出口量占据了亚洲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二以上。韩国(140万吨)位居其次,土耳其(120万吨)紧随其后。这些国家合计占据了总出口量的近18%。泰国(48.5万吨)的出口量则相对较少。
从2013年到2024年,土耳其的出口量增速最为显著,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60.0%,而其他主要出口国的增速则相对温和。
亚洲主要石油沥青出口国(按2024年出口价值)
| 国家 | 出口价值(亿美元) |
|---|---|
| 新加坡 | 13 |
| 伊拉克 | 12 |
| 阿联酋 | 10 |
| 韩国 | (数据未提供,但根据原文排序及总份额,应在之后) |
| 土耳其 | (数据未提供) |
| 泰国 | (数据未提供) |
按价值计算,新加坡(13亿美元)、伊拉克(12亿美元)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0亿美元)是去年(2024年)出口额最高的国家,合计占总出口的52%。在主要出口国中,伊拉克出口价值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最高,达到63.6%,而其他主要出口国的增长步伐则更为温和。
出口价格走势
去年(2024年),亚洲地区石油沥青的出口均价为每吨445美元,较前一年下降了2%。总体而言,出口价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17年增速最快,同比上涨35%。出口价格在2013年曾达到每吨572美元的最高点;然而,从2014年到2024年,出口价格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
主要出口国之间的平均价格存在一定差异。去年(2024年),新加坡(每吨484美元)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每吨453美元)的出口价格相对较高,而伊朗(每吨376美元)和泰国(每吨383美元)的出口价格则相对较低。
从2013年到2024年,伊拉克的价格增长率最为显著,年均增长8.2%,而其他主要出口国的出口价格则呈现下降趋势。
对中国跨境从业者的启示
面对亚洲石油沥青市场的这些变化,对于我们中国的跨境从业人员而言,有几点值得关注:
首先,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消费国和生产国,其市场需求和供应策略将持续对区域格局产生核心影响。理解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尤其是“十四五”规划及远景目标中对于公路、港口、机场等项目的投入,将直接预示着沥青的长期需求。
其次,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快速崛起,特别是其进口需求的显著增长,为中国的沥青出口企业提供了新的增长机遇。然而,价格的波动和国际竞争的加剧,要求我们不断优化成本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再者,新加坡、伊朗、伊拉克和阿联酋作为重要的出口国,其供应能力和策略调整,将直接影响区域市场的平衡和价格走势。我们需密切关注这些国家的产能变化、出口政策以及地缘政治风险,以便及时调整采购或销售策略。
最后,全球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也可能对石油沥青的生产和使用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未来,绿色环保型沥青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或许会成为新的竞争高地。
总之,亚洲石油沥青市场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要求我们中国跨境从业者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持续关注区域内主要经济体的发展动向,并灵活调整我们的经营策略,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抓住机遇,实现稳健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sia-bitumen-china-51-grabs-425bn-market.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