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基净利腰斩62%!跨境巨头转型代价太沉重
近期,中国跨境电商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傲基股份,对外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的盈利预警。新媒网跨境获悉,根据公司初步预测,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预计将落在1亿元至1.3亿元之间,相比去年同期出现了50%到62%的大幅下滑,这一消息在行业内引起不小的关注和思考。
面对这样的业绩调整,很多人都在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家行业巨头在半年之内利润“腰斩”?傲基股份在声明中也详细阐述了其核心考量,主要可以归结为三大方面的成本压力叠加影响。
首先,是全球贸易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随之而来的关税政策调整,再加上跨境物流成本的持续攀升,这无疑给公司的运营带来了双重考验。放眼全球,贸易规则的细微变动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得企业的合规成本随之增加。同时,全球供应链的波动性,以及国际燃油价格、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共同推高了跨境运输的费用。这些外部因素的叠加,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直接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让每一笔交易都变得更加“沉重”。对于像傲基这样深耕跨境多年的企业而言,如何在全球变局中找到更具成本效益的运营之道,是当前亟需解决的挑战。
其次,是为了强化物流解决方案业务而进行的短期内大量基建投入,也暂时成为了利润的“拖累”。为了提升自身在全球范围内的物流履约能力,傲基股份近年来在海外租赁了更多的仓储设施,布局更广阔的物流网络。然而,这些新投入的仓库,虽然代表着公司对未来物流效率和客户体验的长期承诺,但在短期内,其带来的相关收入增长尚未完全显现,而伴随而来的使用权资产摊销等营业成本却已大幅上升。这就像播下一颗种子,在等待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中,前期的浇水施肥是必不可少的投入,回报却需要时间来沉淀。这种战略性投入导致的短期阵痛,是许多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都可能遇到的阶段性考验。
最后,公司在战略孵化项目上的前期投入,也给当期的利润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傲基股份正在积极拓展智能家居、大健康等全新的品类,这些新兴业务无疑承载着公司未来的增长希望。然而,任何一项创新业务从概念到成熟,都需要经历漫长的研发和市场培育阶段。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这些新领域的研发投入同比增加了40%,总额达到了1.8亿元,这显示了公司对创新的坚定决心。但目前,这些尚在孵化中的项目对营收的贡献还不足5%,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剪刀差,进一步稀释了整体利润。这种为了长远发展而进行的“战略亏损”或“战略投入”,是企业在追求转型升级和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也是对企业战略定力和执行力的一次大考。
傲基股份同时提示,实际的中期业绩或许会与当前的预告存在一定差异,完整的报告预计将在8月底正式发布。届时,我们或许能更全面地了解这家跨境电商巨头在转型浪潮中的具体表现。
提到傲基股份,很多业内人士都会回想起它曾经的辉煌。作为中国跨境电商早期崛起的代表之一,它曾被誉为“华南城四少”之一,其发展历程几乎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跨境电商成长史。从2010年成立至今,傲基股份凭借着对平台红利的精准把握,特别是早期对亚马逊平台的深度依赖,一度实现了业绩的快速腾飞,主营的家居家具产品也深受海外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跨境电商并非一路坦途。2021年的“亚马逊封号事件”无疑是行业的一道分水岭,也成为了傲基股份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那场突如其来的行业风暴,不仅让傲基股份在当年蒙受了高达5.9亿元的亏损,更让其业务规模至今未能完全恢复到当年的高点。这次深刻的冲击,也让傲基股份痛定思痛,深刻意识到仅仅依赖单一平台,即使再强大,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转型,成为摆在面前刻不容缓的课题。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回溯其转型轨迹,傲基股份的战略调整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观察。
首先是渠道多元化。为了降低对亚马逊单一平台的过度依赖,傲基股份积极拓展新的销售渠道,将目光投向了沃尔玛(Walmart)、Wayfair等更多元化的国际电商平台。这种“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不仅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也为公司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触达不同消费群体的海外买家。
其次是产品线的聚焦。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尝试与探索后,傲基股份将产品重心调整到更具竞争优势的家居大件商品。数据显示,2024年家具家居及家用电器类产品实现了67.4亿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4.6%,占据了公司总业绩的63%,这表明公司已经成功地构建了自身的核心优势品类。聚焦优势产品,深耕细作,无疑能更好地发挥供应链和品牌优势。
再者,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物流基建的加码。2024年,傲基股份的物流解决方案业务收入达到了24.41亿元,同比激增47.7%,显示出其在物流领域的强劲投入和初步成效。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北美和欧洲地区的仓库数量已增至33个。通过重资产投入,掌控履约环节,傲基股份试图构建起一道坚实的竞争壁垒。这种做法,不仅能提升配送效率和用户体验,更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自身铸就了难以被轻易模仿的“护城河”。
然而,任何深度的转型都伴随着阵痛与代价。从2022年到2024年,傲基股份的营收从71亿元持续攀升至107.1亿元,这展现了公司在规模扩张上的韧性。然而,与其营收增长不完全匹配的是,其盈利能力却显露疲态:同期归母净利润从2.19亿元上升至5.32亿元后,在2024年又回落至5.04亿元;毛利率也从34.5%降至30.8%,“增收不增利”的特征逐渐凸显。这反映出在追求规模和转型投入的同时,利润空间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024年,傲基股份成功登陆香港交易所,本希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加速转型步伐。然而,在上市不到一年,公司便遭遇了业绩滑坡的考验。截至8月18日,公司股价已跌至7.98港元,总市值缩水至33.13亿港元,较发行价近乎腰斩。这无疑再次印证了跨境电商转型之路的漫长与不易,也提醒我们,资本市场对于企业长期价值的认可,最终还是会回归到基本面和持续盈利能力上来。
傲基股份的盈利预警,绝非一个孤立的事件。它更像是当前整个跨境电商行业在全球变局中的一个缩影,折射出许多企业正在共同面对的困境。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让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张的道路上充满了不确定性。物流成本的持续攀升、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些挑战不仅仅困扰着傲基股份,更是整个行业需要共同应对的考题。
作为中国跨境电商领域的重要一员,傲基股份的业绩波动,无疑揭示出行业当前正遭遇的共性难题: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以及不断变化的贸易政策,这些因素持续挤压着本就稀薄的利润空间。即便是像傲基这样投入重金建设物流基建、积极孵化新战略项目的企业,也难逃短期内收益滞后的转型阵痛。
新媒网跨境认为,从更深层次来看,这种阵痛的背后,实则是跨境电商行业从“粗放增长”模式向“精细化运营”模式必然过渡的体现。市场分析人士普遍指出,如何在不断扩张物流网络以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有效控制运营成本;以及如何高效孵化新业务,实现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已经成为所有转型企业必须攻克的战略核心命题。
支撑这一深层转型的,是整个行业生态的结构性变化。
从消费端来看,以美国、欧洲市场为代表的消费者,受到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消费行为变得更加理性谨慎。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真正具备“高性价比”和“实用性”的产品,而非盲目追求品牌或非必要消费。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正倒逼着出海企业必须更精准地洞察消费者需求,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从供给端来看,近年来,大量的中国卖家持续涌入跨境电商赛道,将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中国产品带向全球。然而,这也导致了同质化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流量争夺和价格战的愈演愈烈。过去那种简单粗暴的铺货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维系。如何在海量的商品中脱颖而出,通过品牌建设、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来形成独特竞争力,是每个卖家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成本端来看,运费、仓储费、广告投放等各项刚性支出持续高企,这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摊薄。这无疑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运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谁能更好地精打细算,谁就能在市场中占据优势。
显而易见,跨境电商行业曾经的“躺赢”时代已经彻底落幕。当流量红利、政策红利等外部优势逐渐消退,行业正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一个更加考验企业内功、比拼效率与深耕品牌的新阶段。面对这些挑战,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唯有不断创新,提升运营精细化水平,并坚定不移地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才能在全球市场中行稳致远,书写新的篇章。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okstock-profit-halved-62-giant-pain.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