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秋促:有人赚翻十倍,有人惨0单!官方竟逼“内卷”!

2025-09-04Amazon

Image

亚马逊秋季大促硝烟散尽,卖家众生相:是喜是忧?还被逼着‘卷’起来了?

金秋十月,本是收获的季节。而对于全球的亚马逊卖家来说,每年的秋季Prime Day(会员日)都是一场备受瞩目的销售盛宴。就在不久前,这场万众期待的“秋日狂欢”如期而至,亚马逊各大站点(除了日本、澳大利亚),页面上都挂满了红红火火的“Prime Big Deal”标志,预示着一场购物热潮的到来。

每年Prime Day,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总会浮现心头:你,爆单了吗?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承载着无数跨境卖家日夜期盼与努力。

回顾去年,外媒数据显示,2023年10月的秋季大促成绩斐然,其整体表现甚至超越了除当年夏季Prime Day之外的所有亚马逊促销活动,平均每笔订单金额达到了53.47美元,可谓相当亮眼。

然而,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与去年的火爆相比,今年的秋季大促似乎在卖家群体中激起的涟漪不大。不少卖家在后台查看数据后,普遍反映今年的整体销售情况远不如去年同期,心头难免涌上一丝失落。

秋季大促,有人欢喜有人忧,平淡才是大多数?

正如老话所说,世事无常,每年的Prime Day,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上演着一幕幕商家浮沉的真实写照。

在这次秋季大促中,当然不乏那些喜迎爆单的幸运儿,他们的成功案例为低迷的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有卖家眉飞色舞地分享喜悦,表示通过巧妙叠加优惠券,效果立竿见影,仅仅一晚上就轻松突破了千单大关,让他喜出望外。

另一位卖家则透露,截至大促开始的当日下午三点,其欧洲站的订单量已经追平了往日一整天的销售额,这样的强劲势头,无疑让整个团队士气大振。

更有卖家惊喜地发现,自家店铺销量直逼2000单,秋促的爆发力甚至超越了夏季会员日,预计整体销量有望实现十倍的增长,这简直就是梦想照进现实。

还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卖家也表示,秋促的出单量超出了原先的预期,预计美国站的最终销量至少能翻十倍,欧洲站也能达到七倍的增长,可谓是硕果累累,让人艳羡不已。

平时日均订单量在一万的卖家,在大促期间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完成了近8000欧的销售额,这种爆发力令人惊叹,也展现了精心准备的回报。

然而,在这些成功的案例背后,更多卖家感受到的却是平淡无奇,甚至有些许失落,似乎这场购物狂欢与他们擦肩而过。

有卖家无奈发问,语气中充满了不解与焦急:“亚马逊这次真的有好好宣传秋季会员日吗?我刷新后台都快把F5键按烂了,也没见着几个单子啊!”这番话道出了许多默默坚守的卖家的心声。

另一位身在美国站的卖家则苦笑:“到底是谁家的店铺在爆单啊?同在美国站,我这边怎么就一单都没出呢?”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心生感慨,也反映出不同卖家境遇的巨大差异。

还有卖家表示,大促期间的销售额与前一天和上周同期相比,基本持平,没有任何惊喜可言。不仅如此,反而还因为参与大促额外支出了50美元的会员折扣费,感觉有些“亏本”,这种投入与产出的不平衡,无疑增加了他们的经营压力。

最令人心酸的莫过于遭遇“0单警告”的卖家。他们一边刷新页面,一边看着同行竞品纷纷挂上节日促销的醒目标志,陷入了“谁的折扣大,谁就亏得更多”的无奈内卷之中,这种无力感让人深思。

确实,与今年夏季的会员日相比,这次秋促实现真正意义上“爆单”的卖家数量并不多见。毫无疑问,许多亚马逊卖家在秋季大促中的销量不尽如人意,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复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当下跨境电商市场的复杂与多变。

多重因素叠加,秋季大促为何难达预期?

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解读。

首先,促销活动的频次日益增多,使得消费者对“秋季大促”这类年中促销活动的认知度和期待值有所降低。在各种购物节层出不穷的当下,许多精明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将购物预算和热情留给即将到来的“黑五网一”(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等传统大型购物节,期待在那时能够获得更大、更诱人的折扣。这种消费心理的转变,无疑影响了秋促的购买力。

其次,如今的电商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流量争夺战愈演愈烈。沃尔玛(Walmart)、Wayfair、Target等美国本土电商平台,以及近年来强势崛起的以极致性价比著称的Temu等国内外各大电商平台,也都在同期纷纷推出自己的促销活动。这无形中形成了一场多平台瓜分流量的局面,无疑分流了亚马逊的一部分潜在消费者,让整体市场流量被稀释。

再者,据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今年报名参加秋季大促的亚马逊卖家数量有所减少。不少卖家坦言,如果不是有清库存的需求,或者特定商品需要冲量,一般不会轻易报名此类活动。这意味着参与大促的商品品类和数量可能不如以往丰富,消费者的选择空间相对缩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购买热情。

此外,亚马逊设定的50美元Prime专享折扣门槛,对于部分卖家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报名费”。这笔额外的成本,进一步压缩了本就有限的利润空间,也劝退了一些原本犹豫是否参与的卖家,使得整体活动的参与度和规模受到影响。

最后,亚马逊针对秋季大促设定的严格价格限制,也打乱了许多卖家的促销节奏。为了符合平台要求,不少卖家不得不提前调整折扣力度,导致原有的销售策略受到冲击,未能充分发挥促销效果,从而影响了最终的销售业绩。

正是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才导致部分亚马逊卖家在今年的秋季大促中未能达到预期的销售目标,也反映出跨境电商运营的挑战性。

更令人惋惜的是,还有一些卖家甚至因为各种突发状况,错失了参与秋季大促的宝贵机会。例如,购物车(Buy Box)的意外丢失,或是FBA(亚马逊物流)仓库爆满导致商品无法及时入库。更有甚者,因视频验证、账号关联、CPC(点击付费广告)造假等原因导致账号被暂停或查封,这些都让卖家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损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商机溜走,深感遗憾与无奈。

亚马逊官方“下场”,竟要逼卖家“卷”低价?

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是,新媒网跨境获悉,在秋季Prime Day来临之前,有细心的卖家在亚马逊平台上发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标签。这个标签的出现,似乎预示着亚马逊正在悄然引导卖家们走向一场“低价内卷”的竞争新格局。

具体来说,这个新标签出现在商品详情页的显眼位置,赫然显示着“Not competitively priced”(价格不具竞争力)的字样。这无疑是亚马逊官方在直接向消费者“喊话”:这件商品的价格,相对而言偏高了。

试想一下,当消费者兴致勃勃地点击进入商品详情页,却发现自己心仪的商品被贴上了“价格不具竞争力”的标签,他们还会选择毫不犹豫地购买吗?恐怕大多数消费者会因此望而却步,转而去寻找价格更有优势的替代品。

为了留住这些潜在客户,卖家们别无选择,只能被迫进一步压缩商品的利润空间,努力降低价格。虽然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这似乎是个好消息,能买到更划算的产品;但对于卖家而言,无法保持合理的加价率,就意味着利润被大大挤压,经营压力也随之倍增。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让许多中小卖家深感困扰。

面对这一变化,不少卖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看法。他们认为,这是亚马逊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来自一些以极致低价策略著称的竞争平台,如Temu等,而采取的提升平台流量和吸引力的手段。有卖家甚至直言不讳地指出,这简直就是官方“下场”逼迫卖家进行“内卷”!未来的价格战,难道真的要向更低价平台看齐了吗?这无疑让原本就充满挑战的卖家们,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尽管目前这一标签仍处于内部测试阶段,尚未全面上线,但其对商品转化率的潜在影响已让卖家们忧心忡忡。可以预见,一旦这项功能正式推出,那些被贴上“价格不具竞争力”标签的商品,很可能将面临不得不降价的局面。这不仅会进一步加剧电商市场的价格竞争,也对卖家的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和品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挑战将更加严峻,但也催生了更多创新和优化运营模式的机遇。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4444.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亚马逊秋季Prime Day落幕,卖家表现参差不齐。部分卖家爆单,但多数卖家销售额平淡甚至低于预期。促销活动频繁、平台竞争激烈、卖家参与度下降等是原因。亚马逊推出“价格不具竞争力”标签,或将加剧卖家间的低价竞争。
发布于 2025-09-04
查看人数 77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