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美产"造假血本无归!FTC已罚1580万,7月紧盯!

2025-08-29Amazon

Image

近期,一场关于“美国制造”标签的合规风暴,正在悄然席卷全球跨境电商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几次重磅出击,不仅给美国本土企业敲响了警钟,更是直接点名了亚马逊、沃尔玛等电商巨头。这一系列动作,让不少敏锐的跨境卖家,尤其是亚马逊平台上的朋友们,开始意识到一场针对商品原产地标签的严格审查,或许就在眼前。

这可不是件小事,毕竟“美国制造”这几个字,在当前的国际贸易环境下,意味着流量、信任,甚至是品牌溢价。那么,FTC到底做了什么?这场风暴会如何影响我们广大的跨境电商从业者呢?

FTC重拳出击,剑指“美国制造”标签乱象

最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可是铆足了劲,一连向亚马逊和沃尔玛这两大零售巨头发出正式警告函。函件内容直指核心:平台第三方卖家滥用“美国制造”(Made in USA)标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

这次的警告信,措辞那叫一个严厉,明确要求两大电商平台必须强化对第三方卖家产品原产地的审核力度。这可不是简单的“提个醒”,而是要它们对那些违反联邦法律和平台自身准则的卖家,采取实实在在的“纠正措施”。意思就是,该下架的下架,该处罚的处罚,绝不能手软。

当然,FTC的这次行动,可不是只盯着电商平台。它还同步向四家美国本土企业发出了警告信,这其中就包括了像Oak Street Bootmakers、Stand Flag Poles、Pro Sports Pads以及USA Big Mountain Paper这样的品牌。这些企业都被要求立即停止“美国制造”的宣传,除非它们能拿出确凿、可信的证据,证明自己的产品确实达到了“全部或几乎全部”在美国本土制造的严格标准。

FTC主席安德鲁·弗格森先生(Andrew Ferguson)在公开声明中掷地有声地强调:“消费者在购买‘美国制造’产品时,心中都怀揣着一份期待,那就是这些产品真正地支持了美国的工人和美国经济。”这句话,点明了FTC此次行动的根本目的,那就是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维护市场的公平与诚信。

那么,“美国制造”这个标签,为何会在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引发如此大规模的违规现象呢?说到底,核心动力还是那两个字——“流量”。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流量就是生命线。

我们都清楚,进入2025年,美国社会对“美国制造”产品的关注度持续攀升。特别是当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贸易紧张局势,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担忧,使得美国消费者对本土产品的支持情绪更加高涨。

外媒数据显示,自2025年初以来,通过谷歌搜索引擎查询“美国制造”关键词的搜索量,几乎翻了一番。更有高达43%的美国民众表示,他们在过去一年中对这类产品的兴趣显著增加。不光是谷歌,在亚马逊这个电商巨头上,自今年年初以来,对“美国制造”产品的搜索量也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

这种强烈的“本土情结”,无疑给那些希望快速获取流量、提升销量的卖家带来了巨大的诱惑。然而,这种诱惑也成为了一些卖家铤而走险,滥用甚至虚假标注“美国制造”标签的心理基础。在利益驱动下,部分卖家抱着侥幸心理,试图通过虚假宣传来迎合消费者需求,获取不正当的市场优势。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最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新媒网跨境获悉:亚马逊平台或将迎来严查风暴

面对监管机构的重压,各大平台和商家都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沃尔玛在收到警告后,第一时间就作出了明确表态,坚决表示对第三方卖家的不合规产品“零容忍”,并承诺一旦发现问题,将立即下架处理。这种迅速而果断的反应,体现了一个大型平台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然而,令人玩味的是,亚马逊方面却选择了“沉默”。这种“沉默”,在卖家群体中反而激起了更大的焦虑。大家心里都清楚,越是这种时候的沉默,往往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业内普遍预计,亚马逊极有可能在近期掀起一场针对“Made in the USA”标签的严查风暴,而且其力度和范围,恐怕会超出许多卖家的预期。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对“美国制造”标签的认定标准,可以说达到了“苛刻”的程度,绝非企业可以随意用来作为营销噱头。这份标准,清晰地划定了合规的红线,不容任何模糊或投机取巧的空间。

根据FTC的明确规定,只有当产品同时满足以下所有三个条件时,才能合法地使用“Made in the USA”标签进行宣传:

第一,产品的最终组装,必须在美国本土完成。这要求产品在生产的最后环节,即消费者所见的最终形态的组装过程,必须发生在美国境内。

第二,产品的核心加工环节,也必须在美国进行。这里的“核心加工”,指的是那些赋予产品主要功能、形成产品主要特性的关键制造步骤。如果这些关键步骤是在其他国家完成的,即便最终在美国组装,也无法满足要求。

第三,也是最严格的一条,那就是产品的所有或几乎所有零部件,都必须源自美国。这意味着,不仅是加工和组装,就连构成产品的原材料和组成部分,也要有“美国血统”。这极大地提高了“美国制造”的门槛,确保了这一标签的纯粹性与真实性。

这样一套严格的标准背后,自然有相应的严厉处罚机制作为支撑。FTC绝不是说说而已,他们是动真格的。数据显示,从2021年到2024年这短短几年间,FTC已经在11起与虚假“美国制造”标签相关的案件中,累计开出了高达1580万美元的巨额罚单。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虚假使用该标签的企业,将不仅面临联邦诉讼,还会承担民事重罚,而且这种处罚力度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这意味着,监管机构的执法决心越来越强,违规成本也越来越高。

FTC的这些要求,归根结底,是为了提升市场的信息透明度与商品的真实性。面对FTC的直接警告和平台即将到来的严查,摆在广大卖家面前的,无疑是一道两难的抉择题:是继续抱有侥幸心理,冒险使用虚假标签?还是彻底进行整改,拥抱合规经营?

许多有经验的卖家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了肺腑之言,他们感叹道:“那些依靠虚假标签赚来的利润,看似诱人,实则短暂。虚假的原产地宣传,最终不仅可能导致账号被永久封停,更会引发资金被冻结,甚至面临巨额罚款,最终落得血本无归的境地。”这样的前车之鉴,无疑是给所有抱有侥幸心理的卖家敲响了警钟。

对于广大亚马逊卖家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强烈而清晰的信号。合规经营,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将此次风暴视为一次深刻的自我审视与业务调整的契机。

首先,要立即对自身产品的供应链进行一次“大体检”。务必仔细核实产品的原材料采购来源、生产加工地以及最终组装环节等所有关键步骤,确保它们完全符合FTC关于“美国制造”的各项严苛规定。这意味着要追溯到每一个零部件的源头,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其次,对于所有在售商品的Listing(商品详情页)进行一次全面而彻底的检查。如果其中含有任何不符合规定的“Made in the USA”相关表述,无论是标题、五点描述、产品特性,还是图片中的文字说明,都应该立即、毫不犹豫地进行修改或删除。任何模糊不清、容易引起误解的宣传,都可能成为未来被审查的风险点。

再者,鉴于亚马逊平台在监管压力下,极有可能会增加对产品原产地相关文件的审核要求,卖家们务必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这意味着要将产品的生产证明、原材料采购凭证、供应商资质证明、工厂审核报告等相关资料整理齐全、妥善保管。这些文件不仅需要真实有效,更要能够清晰、完整地链条式地证明产品的真实原产地,以便在平台或监管机构要求时,能够随时、迅速地提供。

合规之路,道阻且长,但也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必经之路。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已经明确表示,在今年7月份,他们将持续不断地强调“美国制造”要求的重要性。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确保美国民众能够对那些标有“美国制造”标识或进行相应广告宣传的产品,充满信心,相信它们确实是百分之百的美国制造。这种持续的强调和监督,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市场的诚信基础,保护消费者权益,并为真正符合标准的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新媒网跨境认为,此次FTC针对“Made in the USA”标签的行动,为广大跨境电商卖家,尤其是亚马逊平台上的从业者,敲响了一记响亮的警钟。它再次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产品质量固然重要,但合规经营、诚信为本,才是企业能够长久立足、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基石。

这条合规之路,虽然可能充满挑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精力去核查、去整改、去完善。但从长远来看,它也是通向品牌价值提升、市场信誉积累、以及业务可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让我们所有跨境电商人,都以此为鉴,共同维护一个健康、透明、公平的贸易环境,为中国制造、中国品牌赢得更广阔的国际声誉。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1396.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严查“美国制造”标签乱象,警告亚马逊、沃尔玛等电商平台,并对多家美国本土企业发出警告信。亚马逊平台或将迎来严查风暴。此举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公平与诚信,对跨境电商卖家,特别是亚马逊卖家提出了合规经营的要求。
发布于 2025-08-29
查看人数 101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