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惊魂“扫号”:虚拟验证一错即封,欧洲站5万欧担保!
各位跨境电商的卖家朋友们,大家好!
最近,亚马逊平台上又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这不,新媒网跨境获悉,平台再次启动了大规模的虚拟身份验证,让不少卖家朋友们直呼“太上头,太让人焦虑了!” 这项被称为最让人“头疼”的平台审核,正实实在在地考验着大家。
你看,朋友圈里、卖家群里,类似的吐槽和疑问此起彼伏:
- “我的新店铺,还没来得及上架产品呢,就撞上虚拟认证了!”
- “收到视频验证通知,可账户法人是亲戚,平时根本不参与运营,这可怎么办?”
- “老店铺今年刚换了法人,前不久也收到了审核通知,这是巧合吗?”
- “手上的几个店铺都收到通知了,难道这是大面积撒网?触发审核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 “我的欧洲站账号也中招了,都运营四年了,真没想到……”
- “感觉欧洲站这次尤其厉害,是不是那边开始全面严查了?”
… …
卖家们收到的审核邮件,大多措辞严谨,直指问题核心。邮件显示,依据《亚马逊服务商业解决方案协议》的第三条规定,平台对某些销售账户进行了停用处理。原因无他,平台认为或其风控系统判断,这些卖家账户涉嫌参与了欺骗性、欺诈性或不合法的活动。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咱们的买家权益,平台才需要在视频面谈中通过虚拟身份验证来确认卖家的真实身份。
一位名叫小张的卖家朋友就分享了他的遭遇,他那英国站运营了四年的老账号,这次不幸“中招”。小张表示,这个账号一直以来都非常规矩,从未有过刷单、跟卖等任何违规行为。对于为何会被平台盯上,他感到十分不解。而平台要求提供的资料,更是洋洋洒洒一大堆,包括身份证明文件、银行或信用卡对账单、企业注册信息,甚至详细的供应链文件等,每一项都马虎不得。
综合大家的反馈,不难发现,和小张一样,很多卖家朋友都在疑惑:“平台为什么会突然在此时群发审核通知呢?” 而这次“中招”的群体中,欧洲站的卖家尤为突出。当然,各种情况都可能触发审核,比如更换法人、法人年纪较大、公司工商状态出现异常等等。而且,无论是新开设的账号还是运营多年的老账号,无论是跨境卖家还是本土卖家,似乎都在亚马逊这次严格审查的“射程”之内。
实际上,这并非亚马逊今年第一次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视频验证通知。一些深谙平台规则的业内人士透露,从亚马逊Prime会员日前两个月开始,平台就已经陆陆续续地在进行“扫号”行动了。而那些有过亲身经历的“过来人”更是用血泪教训告诉大家:虚拟视频验证,真的没那么容易通过!
这里,不得不提一位名叫小李的卖家朋友。他就是因为轻视了这次验证的重要性,觉得“不就是视频聊天嘛,能有多难?” 于是,他只是简单培训了一下负责运营的同事,就让其去参与验证了。谁曾想,亚马逊工作人员问的问题,那叫一个出人意料,不仅有关于店铺基本情况的,还有关于法人本人,甚至问道:“您认识上一个法人吗?” “是否共享过店铺链接?” 等等,运营同事一下子就被问懵了,回答支支吾吾,逻辑也显得混乱。结果可想而知,这次视频验证以失败告终,他的账号也因此“挂掉”了。
小刘的遭遇也同样让人唏嘘。他的新账号刚刚开通,正全身心投入到品牌注册和产品筹备中,还没有来得及创建或上架任何产品,更没有机会与任何消费者互动,自然也谈不上处理或履行任何订单。然而,在视频验证之后,他的账户竟然也被停用了,平台判定这个账户已经被用于从事欺骗性、欺诈性或非法活动。最终的结论是:账户将不会被重新激活。这无疑给小刘的创业热情泼了一盆冷水。
“一旦虚拟视频认证失败,并且被平台判定为账户欺诈,那么后续想要挽回就真的太难了,机会往往只有一次。”业内专家语重心长地提醒大家。二次申诉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因此,各位卖家朋友们务必谨慎对待,在参加认证之前,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据了解,如果店铺存在更换法人的情况,那么在视频验证中,提问一定会深入到更换法人的具体原因。新店铺的视频审核时长相对可能会短一些,但老店铺的提问则会更加细致和全面,问题可能涉及到店铺的历史信息、法人背景、供应链的具体环节、甚至是专业的运营知识等方方面面。因此,回答问题的流畅度、前后逻辑的严密性以及内容的真实性,都会直接影响最终的验证结果。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考试”,更是一次对卖家诚信和专业度的全面考察。
欧洲站合规风暴升级,美国市场也并非坦途
从亚马逊一波又一波大范围、高强度的严格审查中,我们不难发现,欧洲站已经成为了跨境电商合规的“风暴眼”。除了大家熟悉的视频验证、侵权封店、以及严格的食品和商品安全审核之外,近期欧洲站的卖家朋友们还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税务合规挑战。
就拿意大利市场来说吧,自2025年4月起,意大利税务机构就推出了全新的财务担保要求,可谓是“重拳出击”。如果卖家在意大利设有财务代表,或者公司是在欧盟或欧洲经济区以外注册成立的,那么就必须提供两种类型的财务担保:
首先是财务代表担保:这要求卖家的财务代表必须提供至少48个月的担保,并附上一份自我声明,确认他们完全符合意大利增值税法中规定的具体主体要求。这项规定无论是对于新注册还是已有的意大利增值税登记都一视同仁。
其次是个人担保:对于那些在欧盟或欧洲经济区以外注册成立的纳税人,则必须通过银行担保、购买保险单或者政府债券的形式,提供至少50,000欧元的个人担保,且担保期限不得少于36个月。更具体的是,这份担保书必须明确写明卖家的地址,并由本人亲自递交给负责卖家登记的意大利税务局省级办公室。这些繁琐而严格的规定,让相关意大利卖家为此忙得焦头烂额。
而德国市场和英国市场也同样不太平。近期,已经有多位卖家收到了来自税务部门的查税通知,理由是认为卖家存在低申报、少报漏报的情况,要求补缴大额税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天价账单”,中招的卖家们正陷入两难的抉择之中:是选择“弃号止损”不缴税,还是咬牙补缴税金继续运营?这不仅是金钱上的考量,更是对卖家未来战略布局的深刻考验。
与亚马逊群发视频验证几乎巧合的是,英国国家犯罪管理局(NCA)同期也公布了一则重磅消息。据外媒报道,仅在2024年,英国就查处并端掉了1.15万家涉嫌欺诈的空壳公司。这些公司因不符合《2006年公司法》对“注册办公地址”的严格要求而被清除。警员与相关部门重点对那些高风险地址、公司注册代理及关联董事进行了深度排查。其中一个典型案例让人触目惊心:竟然有一个伦敦的地址被用于注册了多达4,000至5,000家企业,而这些企业实际的经营地点却分散在英国其他地区,甚至是海外。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正是各国政府和平台严厉打击的对象。
此外,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所有跨境卖家关注。近日,欧洲议会以压倒性多数(619票赞成、26票反对、46票弃权)通过了一项重要的决议。这项决议明确要求,来自第三国(即非欧盟国家)的卖家必须在欧盟境内设立实体仓库,并从该仓库向欧洲消费者发货。此举的深层考量在于,货物可以整批进入欧盟,接受统一、高效的检查,这远比在海关对单个包裹进行逐件查验来得更加高效便捷,有助于提升监管效率和消费者权益保障。
该决议原则上还支持了欧盟委员会此前提出的一项方案:对来自欧盟以外的每个包裹征收2欧元的处理费。虽然这项费用已在之前的电子商务通报中有所提及,但议员们也要求委员会进一步核实这一金额是否恰当,是否符合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各项规则,并且特别强调,这笔费用绝不能以任何形式转嫁给欧洲消费者,以保护本地居民的消费利益。
更引人关注的是,欧洲议会还强力支持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取消现行“150欧元以下商品免征关税”条款的建议。议会指出,正是由于这一豁免条款的存在,导致约65%的入境包裹被故意低报价值,从而逃避关税。这种不公平的竞争行为,不仅损害了欧盟本土企业的利益,也扰乱了正常的贸易秩序。通过取消这一豁免,旨在实现更公平、透明的贸易环境。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关税新政的实施,确实让不少跨境卖家感受到了压力。因此,许多卖家将欧洲市场视作美国的“平替”,甚至将其看作和美国市场一样充满无限商机的“掘金重地”。然而,从欧洲市场近期出现的种种情况来看,这个市场虽然商机无限,但也同样是荆棘丛生,挑战重重。新媒网跨境认为,如果卖家只是抱着逃离美国关税的原则来布局欧洲,那可能从出发点上就错了!因为在合规这一块,全球各个主要市场只会不断提高准则和要求,这是大势所趋!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合规经营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然趋势。只有真正把合规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主动拥抱变化,积极应对挑战,才能在波澜壮阔的跨境电商大潮中,行稳致远,赢得未来!让我们一起,以诚信为本,以合规为盾,乘风破浪,共创辉煌!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