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40%!沃尔玛免月租,北美掘金新机!

当前,全球电商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对于中国的跨境电商从业者而言,北美市场始终是核心焦点。在这一广阔舞台上,两大零售巨头——美国亚马逊(Amazon)与美国沃尔玛(Walmart)——的竞争态势,直接影响着无数卖家的战略选择与经营成效。2025年,随着市场环境的持续演进,深入理解这两大平台在运营模式、市场定位及用户群体上的异同,对于希望拓展北美业务的中国卖家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旨在对亚马逊与沃尔玛的各项关键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包括市场份额、销售费用、入驻流程、物流配送及品牌推广等方面,力求为国内跨境从业者提供一份务实、理性的参考指南。
电商与零售市场份额分析
亚马逊在美国电商市场的主导地位依然显著,占据着近四成的在线零售份额。尽管在几年前全球疫情期间,供应链曾一度面临挑战,但亚马逊的市场增长势头依旧强劲,销售额持续攀升。对于中国卖家而言,这意味着亚马逊拥有巨大的消费者基础和流量入口,但也伴随着更为激烈的竞争。
与此同时,美国沃尔玛(Walmart)在电商领域的进步也同样引人注目。通过充分利用其遍布全美的庞大线下门店网络,沃尔玛显著提升了线上影响力及客户便利性,尤其在在线生鲜杂货销售方面表现突出。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策略,不仅优化了消费者体验,也为考虑多渠道布局的卖家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尤其适合那些能够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或专注于特定零售品类的中国卖家。
销售费用结构对比
平台销售费用是卖家盈利考量中的核心要素。亚马逊通常收取月度订阅费,并根据商品类别加收销售佣金和物流配送费,这些费用累积起来,对卖家的成本结构影响较大。尤其对于利润空间有限的中国卖家,精细化核算各项费用至关重要。
相较之下,沃尔玛的市场模式不设月租费,仅收取销售佣金。特别是随着沃尔玛自营物流服务(WFS)的推出,这一模式对部分卖家,尤其是那些寻求成本优化方案或初次尝试北美市场的中国卖家,展现出较好的吸引力。从成本角度看,沃尔玛可能提供一个更具竞争力的入门选择。
入驻与商品上架流程
在入驻流程方面,亚马逊的卖家注册相对便捷,通常能实现“无接触”快速上线。这使得中国卖家可以较快地启动销售业务。然而,平台商品上架规则的频繁变动,以及对Listing质量的持续要求,也给卖家带来了持续调整和优化的挑战。
沃尔玛的电商平台(Walmart Marketplace)虽然竞争相对不那么激烈,但其入驻审核流程更为严格,尤其注重卖家过往的电商运营经验和专业能力,对新入场的中国卖家而言,需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提供详细的业务资质和运营计划。通过严格筛选,沃尔玛旨在确保平台商品的品质和服务水准,这也为通过审核的卖家提供了更为优质的竞争环境。
价格与“购买按钮”竞争策略
价格竞争是两大平台的核心要素之一。亚马逊市场环境高度白热化,卖家往往需要借助精细化的定价工具,实时调整策略,以保持在众多竞争者中的领先地位。这要求中国卖家不仅要关注产品成本,还要密切跟踪市场动态和竞争对手的价格策略。
沃尔玛的定价政策则更为严格,旨在确保商品价格的市场竞争力,避免过度恶性竞争。在“购买按钮”(Buy Box)的竞争上,沃尔玛平台通常不如亚马逊那般激烈,这可能为中国卖家提供一个更容易脱颖而出的机会,通过优质产品和合理定价,获得稳定的销售份额。
物流配送选项分析
物流配送效率是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的关键环节,也是跨境电商运营的核心挑战之一。亚马逊的FBA(由亚马逊配送)服务因其便利性和Prime会员资格覆盖,广受卖家青睐。尽管在当前(2025年),FBA服务仍面临一些运营挑战,如仓储费用调整或入库效率波动,但其为卖家提供了高效的履约保障,尤其适合高价值或周转快的商品。
沃尔玛也推出了“Walmart+”会员服务及配套的自营物流方案,旨在与亚马逊的配送优势看齐。同时,沃尔玛巧妙地利用其遍布全美的门店网络,提供门店自提和配送服务,进一步丰富了物流选项。对于中国的跨境卖家来说,选择合适的物流方案直接关系到运营成本和客户满意度,需要综合考虑商品特性、成本预算和客户时效要求。
平台绩效标准与卖家满意度
无论选择哪个平台,保持高标准的运营表现都是成功的基石。亚马逊对卖家的各项绩效指标(如订单缺陷率、发货时效、客户服务响应速度等)要求严格,稍有不慎可能导致账号受限。而沃尔玛则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更为宽容,更侧重于客户满意度和准时送达率,为卖家提供了相对更大的容错空间。
从卖家反馈来看,满意度因平台特点而异。部分卖家认为亚马逊的竞争环境激烈且规则有时不够透明,导致运营存在不确定性。而另一些卖家则看重沃尔玛较低的费用和不断增长的平台潜力,认为其提供了一个更具发展前景的业务渠道。对于中国卖家而言,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调整运营策略,适应平台生态,从而维护账号健康和长期发展。
品牌建设与广告推广机遇
品牌建设和广告推广在两大平台呈现不同景象。亚马逊平台广告位众多,竞争激烈,卖家需要投入较多的广告预算才能获得可见度。这对于新品牌或预算有限的中国卖家来说,无疑增加了市场推广的门槛。然而,亚马逊的广告工具也相对成熟和精细,能够帮助卖家实现精准营销。
沃尔玛虽然广告选项相对较少,平台整体广告密度不如亚马逊,但其作为新兴的电商渠道,为品牌提供了一个连接消费者的增长平台。尽管挑战和机遇并存,对于寻求差异化推广或希望避免亚马逊广告“内卷”的中国品牌来说,沃尔玛可能提供更具性价比的推广路径,帮助品牌在相对蓝海的市场中建立认知度。
平台选择的综合考量
综合来看,在亚马逊与沃尔玛之间做出选择,需要中国跨境卖家全面考量自身业务目标、产品特性、市场竞争格局、费用结构、入驻难易度以及品牌发展潜力等多个维度。两大平台各有所长,并非简单的优劣之分,而是策略匹配的问题。
亚马逊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成熟的FBA物流体系,为卖家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前景和高效的履约保障。它适合那些拥有成熟产品线、具备规模化运营能力,并愿意投入营销成本的卖家。而沃尔玛则以其持续增长的线上业务、相对较低的运营成本及强大的实体门店网络,为卖家提供了差异化的市场切入点和独特的物流优势。它可能更适合那些寻求稳定增长、注重成本控制,或拥有独特产品定位的卖家。
不少有经验的中国卖家会采取多渠道运营策略,即同时在亚马逊和沃尔玛上销售商品,以实现风险分散和市场覆盖的最大化。这种策略要求卖家具备高效的库存管理能力和对各平台政策的精准把握。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选择哪个平台,盈利能力都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包括产品选择、定价策略、物流模式及市场竞争情况。沃尔玛市场由于竞争相对较小,在某些特定品类中,可能会为卖家带来更高的利润空间。但成功离不开精心的战略规划、有效的营销投入和高效的运营管理。
提升多平台运营效率的工具
在当前(2025年)的市场环境下,面对多平台运营的趋势,一些辅助工具的出现,为卖家提供了便利。例如,市场上已有专为亚马逊与沃尔玛平台间商品信息转换而设计的工具,如“Amazon到沃尔玛商品列表转换工具”(Convert Amazon to Walmart Listing tool)。这类工具能够帮助卖家更高效地将亚马逊上的商品信息平移至沃尔玛平台,从而简化了多平台拓展的复杂流程。
通过这类工具,卖家可以减少商品信息优化和适配所需的时间与精力,使其商品更容易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无论是希望利用沃尔玛不断增长的市场份额,还是旨在分散线上销售渠道,这类工具都可被视为跨境电商卖家工具箱中的一项战略性资产。卖家可以通过利用这些智能化工具,更专注于业务增长,优化在线销售表现。
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电商格局,中国的跨境电商从业者们更应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持续关注亚马逊与沃尔玛等主要平台的最新政策、市场趋势与技术发展。理性分析自身优势,灵活调整运营策略,善用市场辅助工具,方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mazon-40pc-walmart-no-fee-us-gold-mine.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