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紧急刹车!自动驾驶事故频发,监管出手,20%新车受影响
新媒网跨境获悉,中国监管者正悄悄踩下自动驾驶的刹车踏板。自动驾驶技术在中国如火如荼,汽车制造商们冲在前头,成了全球领跑者,但监管机构却有点措手不及。他们想先放慢脚步,理清安全和责任这团乱麻。
眼下,近五分之一的新车都配备了高级自动驾驶功能,卖得飞快。可法律框架还是一片模糊,像没铺好的路。官员们得喘口气,评估风险,再制定规则。否则,技术跑得太快,安全就可能掉队。
今年3月,一辆小米SU7电动轿车出事了。它搭载半自动驾驶功能,却酿成三人死亡的悲剧。网上炸开了锅,大家吵翻天。安全成了焦点,北京赶紧站出来,警告那些过度营销的厂商。别吹嘘未经验证的技术,人命关天啊。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工信部上周出手了。他们提议针对驾驶辅助系统制定新版安全标准,想减少事故,引导技术发展,还帮企业省点研发成本。但中央政府还没给出全国性法规的明确信号,地方上反倒忙活起来,试点项目遍地开花。
汇丰分析师丁妤倩说,北京曾指望行业自律。可高管们不这么想,竞争太激烈了。不做自动驾驶?等于等死。大家心里都打鼓:落后一步,就可能被淘汰。
保险和交通规则也是大麻烦。传统上,中国会借鉴海外经验,但这次不同。我们在无人驾驶领域领先,数据安全又卡得严,监管得自己趟路。美商瀚思的萨姆·拉德万预测,最终保险体系可能要五到十年才能落地。软件更新频繁,风险怎么定价?责任怎么分?一团乱麻。
过渡期更棘手。路上混着人类司机和机器人驾驶的车,事故责任成了糊涂账。3级自动驾驶车,责任由驾驶员、保险公司和车厂分摊。4级车呢?车队运营商背锅,但硬件软件供应商要不要担责?没人说得清。
雷军这些大佬坐不住了。他们呼吁政府建全国性安全测试体系,搞强制保险制度。可法规不明确,未必是坏事。瑞银的巩旻点破关键:过度监管会拖后腿,像欧美那样。让工程师推动进步,比律师指手画脚强多了。
中国有20多个城市开了自动驾驶试点区。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地方,自动驾驶出租车跑得欢。高盛预测,未来五年,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将超50万辆。到2035年,市场规模冲到470亿美元,现在才5400万。增长快得吓人。
小马智行的彭军却忧心忡忡。4级车的路线图还算清晰,3级车却陷在灰色地带。产品定义都模糊,监管更是一团雾。百度阿波罗联盟的张亚勤倒是乐观。他形容2024年是爆发年,试点区海量数据喂养AI,让无人驾驶车学人类思维。他预测2030年,中国10%的新车能无人驾驶。新媒网跨境预测,那时监管框架也会跟上步伐,平衡安全与创新。
我们需要让车学人类驾驶。试点区采集的行为数据,就是最好的老师。张亚勤说这话时,眼里闪着光。未来不远,但得一步步走稳。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