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轮胎市场暴增至1367亿美元,中国独占37%产能
全球汽车轮胎市场正迎来稳定发展期。据最新行业数据显示,到2035年,全球轿车轮胎需求量预计将达到26亿条,市场规模有望攀升至1367亿美元。新媒网跨境注意到,这一增长背后是汽车保有量持续上升和轮胎更换需求增加的双重推动。
市场走势稳健上行
过去十年间,全球轮胎消费量保持着年均2.1%的温和增长。2024年全球轿车轮胎消耗量达24亿条,较上年增长2.2%,创下历史新高。从市场价值看,去年全球市场规模已达1144亿美元,同比增长3.8%。新媒网跨境认为,这种稳定增长态势主要源于新兴市场汽车普及率的提升和发达国家更换需求的持续释放。
在区域分布上,中国、印度、美国构成全球三大消费市场。2024年三国合计消耗11.38亿条轮胎,占全球总量的48%。其中印度市场表现尤为亮眼,过去十年消费量年均增速达12%,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若从人均消费观察,美国每千人年消耗860条轮胎位居榜首,英国和日本分别以832条和765条紧随其后。
中国领跑全球生产端
生产领域同样呈现积极态势。2024年全球轮胎产量达24亿条,中国以8.96亿条的产出贡献了全球37%的产能,相当于第二名印度(3.04亿条)的近三倍。值得注意的是,东南亚地区正成为新兴制造基地,泰国去年出口8900万条轮胎,同比增长7.4%,逐渐形成区域产业集群优势。
贸易格局悄然生变
国际贸易方面出现新动向。2024年全球轮胎进口量达9.3亿条,美国以1.69亿条进口量保持最大买家地位。但墨西哥、巴西等新兴市场进口增速显著,其中墨西哥近八年年均进口增幅达8.5%,反映出拉美汽车市场的扩容。新媒网跨境预测,这种多元化趋势将重塑全球供应链布局。
价格维度呈现鲜明地域特征。德国进口轮胎均价达77美元/条,彰显其高端市场定位;而巴西26美元/条的进口均价则体现性价比导向。出口端的价格差异同样明显,德国出口轮胎单价达87美元/条,中国则以26美元/条占据中端市场。
产业升级蕴含新机遇
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和环保标准提升,轮胎产业正迎来技术转型窗口期。轻量化、低滚阻轮胎需求持续增长,智能化轮胎研发投入加大。中国头部企业近年来在胎压监测、自修复等技术创新领域取得突破,部分产品已通过欧洲严苛认证。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十年全球轮胎市场虽预计增速放缓至年均0.8%,但绿色转型将创造结构性机会。特别是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的消费升级,以及欧洲对环保轮胎的政策推动,都将为具备技术储备的企业打开新增长空间。新媒网跨境将持续关注这一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