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80%贸易腹地!华光海运2025抢滩北亚岸电机遇
当前,全球经济的脉络正与绿色发展理念深度交织。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对于航运业的环保要求日益提升。作为全球贸易和航运的核心枢纽,中国在推动港口与航运业的绿色转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香港的知名航运企业华光海运集团与英国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纳特电力海事公司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在亚洲地区建设岸电供应项目,这不仅标志着两家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坚定步伐,也为整个跨境行业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绿色发展范例。
在2025年近期,香港华光海运集团与英国纳特电力海事公司正式成立了一家持股各半的合资企业。这家新成立的公司将专注于在中国及北亚地区的港口,建设并运营一系列与电网连接的岸电基础设施。其核心功能在于,当船舶抵达港口停泊时,能够关闭自身的柴油发动机和发电机,转而使用陆上电力供应,从而有效减少靠港期间的废气排放和噪音污染。此外,这些基础设施也将为船舶电池充电,支持其在近岸水域采用零排放推进方式,进一步提升航运的绿色化水平。
英国纳特电力海事公司首席执行官斯特凡诺·索马多西(Stefano Sommadossi)指出,公司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120个海上供电点,形成一个覆盖全球的绿色网络。他强调,鉴于全球约80%的商品贸易源自亚洲和欧洲,建设连接这两大贸易区域的“绿色走廊”具有战略意义。通过推动船舶在港口期间使用清洁能源,有望显著降低碳排放,为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岸电技术,又被称为“冷熨斗”(Cold Ironing),并非新生事物,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应用正迎来加速期。这项技术通过为停泊船舶提供陆上电力,使其无需启动自身辅助发动机,从而减少燃油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其环境效益显而易见: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改善港口及周边城市空气质量,同时也能降低噪音污染。对于港口运营商而言,推广岸电可以提升港口的环境友好形象,符合日益严格的国际环保标准。对船公司而言,虽然初期可能需要进行船只改造以适配岸电接口,但长期来看,有助于降低燃料成本,并满足未来更严苛的排放要求。
全球航运业的绿色转型并非一蹴而就,但国际社会已形成广泛共识,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性政策。例如,国际海事组织(IMO)设定了到2050年实现航运净零排放的宏伟目标,并通过能效设计指数(EEDI)、现有船舶能效指数(EEXI)和碳强度指标(CII)等措施,逐步推动船舶减排。欧盟在绿色航运方面走在前列,其“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中的“FuelEU Maritime”法规,就明确要求船舶在欧盟港口停泊时使用岸电或零排放技术。尤其是,欧盟的法规要求,从2030年开始,在特定港口,船舶必须使用岸上电力或替代的零排放技术,这为岸电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提供了强劲的政策驱动力。华光海运与纳特电力海事公司此次的合作,正是在捕捉和响应这些日益收紧的排放法规所带来的市场机遇。
中国及北亚地区在全球航运版图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群,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多年来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港口领域,中国已将推广岸电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补贴措施,鼓励港口和船舶安装和使用岸电设施。例如,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的《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管理办法》等文件,都明确了岸电推广的目标和实施路径。
北亚的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拥有世界级的港口和航运企业,它们同样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和本国环保政策的压力,对绿色航运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此次合资企业将业务重点放在中国及北亚地区,正是看中了这些区域在推动绿色航运转型中的巨大潜力与战略意义。通过在这些关键港口节点建设岸电供应网络,不仅能有效提升区域内的环境质量,也能够为全球“绿色走廊”的构建奠定基础。
然而,绿色航运的转型之路并非坦途,岸电设施的普及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巨大的初期投资。建设一套完善的岸电系统,包括变电站、配电设备、岸基连接装置以及港区电网的升级改造,都需要高昂的资金投入。其次是电网的接入和容量问题,港口往往需要庞大的电力供应,这对于现有的城市电网可能构成压力。此外,岸电接口的标准化、现有船舶的改造适配、以及如何建立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挑战重重,但机遇同样巨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岸电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将持续提升。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例如碳税、排放交易等机制的引入,将使传统燃油船舶的运营成本上升,从而进一步凸显岸电的经济优势。更重要的是,绿色航运的转型将催生新的产业生态,包括清洁能源发电、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管理、船舶电气化改造等多个领域,都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有望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创新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值得关注的是,外媒报道,就在2025年9月15日,英国纳特电力海事公司还独立宣布,计划从2025年起,在未来五年内,在英国港口投入约2.5亿英镑(约合3.36亿美元),用于建设岸电基础设施项目。这一举措再次印证了该公司在全球清洁港口解决方案领域的雄心和布局,也从侧面反映了国际市场对岸电等绿色航运技术的强劲需求和广阔前景。这对于中国跨境行业而言,不仅意味着国际合作模式的多元化,更预示着绿色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要素。
华光海运与纳特电力海事的合作,为中国及北亚地区的港口绿色化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是响应全球环保趋势的积极行动,更是把握未来发展机遇的战略选择。对于身处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人员而言,这起合作案例传递出明确信号:绿色航运已是大势所趋,港口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是未来投资和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应持续关注全球绿色航运技术的最新动态、国际政策法规的变化以及市场需求的新趋势。通过积极探索与国际伙伴的合作,借鉴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自身的产业优势,加大在清洁能源技术、智能港口建设、绿色物流链管理等方面的投入与创新,共同推动中国跨境贸易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这不仅是为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更是为了在全球绿色经济转型中,抢占先机,赢得长远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80-trade-hub-wah-kwong-2025-north-asia-shore-power.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