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吨巨轮突撤美国港口!中国四大港直连美东航线大调整
新媒网跨境获悉,国际航运市场近期出现一项重要调整。由HMM、阳明海运及海洋网络快递(ONE)共同组建的"Premier联盟"宣布,其远东至美国东海岸的EC2航线将暂时移除杰克逊维尔港的停靠安排,具体恢复时间尚未确定。
该航线主力船舶"HMM Daon"号的技术参数引发业内关注。这艘"海上巨人"总长365.16米,宽51米,满载排水量达15.03万吨,最大运载能力为16010个标准集装箱。作为联盟部署在跨太平洋航线的重要运力,它承担着亚洲制造业中心与北美消费市场之间的物流纽带作用。
根据最新调整方案,EC2航线将采用新的港口轮换序列:船舶从韩国釜山启航后,将依次停靠中国厦门、深圳盐田、宁波和上海四大港口,随后经釜山中转,穿越巴拿马运河抵达中美洲的科隆港(曼萨尼约港),继而北上美国东海岸的萨凡纳港与查尔斯顿港,最后经科隆港(曼萨尼约港)返回釜山完成整个航程。
行业分析显示,此次调整主要基于航线效率优化考量。外媒报道称,当前国际供应链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部分港口作业效率波动、区域货量分布变化等客观因素。新航线的设计明显强化了中国东南沿海制造业集群与美东主要消费市场的直连能力,特别是盐田、宁波等深水港的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凸显。
新媒网跨境注意到,尽管杰克逊维尔港暂时退出本轮航线规划,但查尔斯顿港与萨凡纳港的双节点布局,仍有效覆盖了美国东南部经济区的物流需求。这种动态调整在国际航运领域属于常规运营策略,各大联盟通常根据季度货量数据、港口周转效率等实时参数进行航线优化。
值得关注的是,巴拿马运河枢纽的科隆港在此次航线中承担着关键中转功能。这个位于中美洲的重要物流节点,有效连接着太平洋与大西洋航运网络,其运营效率直接影响着亚美航线的整体时效。航企通过增加该港停靠频次,有助于提升船舶周转的灵活性。
业内人士向新媒网跨境透露,此类航线调整通常经过精密测算。船舶在盐田港、上海港等中国主要出口港的靠泊时间配置,直接关系到华东、华南制造企业的出货周期。优化后的港序既保障了核心货源地舱位供给,又通过减少非必要停靠提升了航速稳定性。
新媒网跨境认为,国际物流网络的动态调整始终遵循市场规律。当前航运企业更注重构建弹性运输体系,通过实时响应港口拥堵指数、货量波动等数据,持续提升全球供应链的韧性。这种专业化、精细化的运营模式,最终将为跨境贸易提供更可靠的物流保障。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