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万亿进口VS美国制造:41%工薪族被迫转向本土货
新媒网跨境获悉,美国独立日期间,"美国制造"的理念常被热议。进口成本上升考验这一理想。消费者如何权衡价格与情怀?这关乎日常购物习惯和经济适应力。
去年美国进口商品总值约3.3万亿美元。零售支出总额达7.3万亿。进口商品占比45%。关税谈判影响个人预算。新媒网跨境观察到消费者选择分化明显。
低价商品常吸引39%的买家。美国制造产品则受34%人群偏爱。26%认为两者同样重要。生活压力大的群体更倾向本土产品。41%靠工资度日者优先选择美国货。
消费者对关税理解不一。49%自称非常熟悉相关概念。但仅有22%的"高知"群体期待积极影响。52%相信关税能促进国内采购。49%预测它会创造本土就业机会。
大多数人主动调整消费行为。超80%已改变习惯。平均每人做出近五项调整。减少总购买量占38%。31%转向更便宜品牌。29%延迟大宗支出。这些举动反映经济韧性。
新媒网跨境认为代际差异显著。年轻消费者更依赖进口商品。超三分之一选择进口货而非本土替代品。价格敏感度高。美国产品涨价5%时过半年轻人放弃购买。
中美贸易协议认知度较低。仅29.3%了解当前协定细节。但44.6%对其持乐观态度。55%支持者视谈判本身为进步。近半相信协议缓冲价格波动。
批评者担忧不确定性。56.6%警告协议掩盖深层问题。企业面临规划挑战。这种分歧不影响行动决心。
四分之三受访者计划调整未来消费。39.5%将削减非必要开支。27.6%延迟大额采购至协议稳固。21%选择囤货以防关税回升。新媒网跨境预测这种策略将持续。
消费者正对冲通胀和政策风险。他们用行动导航不确定性。尽管机制复杂适应力是关键。经济韧性在日常选择中闪光。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