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单填错损失上万!跨境卖家必看的货运避坑指南

2025-06-19

Image

货刚运到港口,清关文件就被打回来了三次。小王盯着提单上密密麻麻的"Shipper"、"Consignee"、"Notify Party",头皮发麻——这些名词背后,到底藏着多少雷?

做外贸这些年,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像小王这样栽在货运角色混乱上的卖家不在少数。一单货卡在目的港,动辄就是上万美金的滞港费。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提单上那些名字背后,到底站着谁。

一、谁在启动这趟旅程?

站在运输起点的那个人,我们叫他托运人(Shipper)。简单说,就是拍板付运费的人。但有意思的是,这个人不一定是工厂老板。上周新媒网跨境就碰到个案例:深圳的李姐做跨境电商,从义乌采购了一批货。按EXW条款,运费该老外买家承担。结果老外直接让李姐代发货,提单上Shipper栏硬生生填了李姐的公司名。这下可好,目的港一堆杂费全算到她头上。

所以记住:Shipper栏写谁的名字,谁就是运输合同的话事人。船公司只认这个栏位里的主儿要运费,管你是不是实际厂家。

二、谁把货扛上肩?

承运人(Carrier)才是真正扛货跑腿的。船公司、航空公司这些大佬,或者他们指定的代理,都算。你注意过提单右上角那个显眼的LOGO吗?那就是承运人的脸面。他们最实在的责任就两条:一是把货囫囵个儿运到地头,二是见到正本提单才放货。
货运角色关系图

三、谁在终点伸长脖子等?

提单上Consignee(收货人)那栏填谁,船到港后货就归谁提。但这里头门道深着呢。去年有家工厂做信用证出货,Consignee老老实实写了国外客户。结果客户破产跑路,一集装箱货愣是没人提。工厂想转卖,可提单上的名字改不了,眼睁睁看着货被拍卖。

新媒网跨境建议各位:要是做信用证,不妨把Consignee写成"TO ORDER OF BANK"(凭银行指示)。货权握在银行手里,比你直接写客户名安全得多。

四、那个"备胎"通知人

Notify Party(通知人)常被当成摆设。其实当Consignee栏填的是"To Order"这种模糊信息时,通知人就成了关键传话筒。我们见过最冤的案例:某外贸公司把通知人写成自己的货代,结果目的港代理把到货通知发给了货代。货代以为买家早知道了,买家却傻等消息,等反应过来货柜已在码头晒了半个月太阳。

五、隐身的主角——货主

货主(Cargo Owner)才是整场戏的金主爸爸,可提单上压根没他专属座位。货权在运输途中会悄悄转移。比如做CIF的卖家,货装上船那刻,风险就甩给买家了。但要是买家没付尾款,卖家还是能通过控货权来卡脖子。去年新媒网跨境报道过,有批货到港后买家耍赖,卖家靠着手里攥的正本提单,硬是把货拖回来卖给了别家。

六、万能胶货代

货运代理(Freight Forwarder)像会分身术。有时是纯中介,收点代办费;有时摇身变成NVOCC(无船承运人),自己签提单给你。重点来了:当你拿到的是House B/L(分单),意味着你的合同对象是货代。这时要是船公司搞丢了货,你得先找货代扯皮。我们见过太多人直到出事,才搞不清该找谁追责。

七、暗处的配角们

报关行捏着清关命脉,可有些卖家连合作的是二级代理都不知道。仓库保管员手一抖,唛头贴错了箱,整批货就可能卡在海关。还有那个容易被遗忘的保险人——货值高的单子,投保时千万写明"仓至仓条款"。别等货在码头仓库被淹了,才想起保险早就失效了。

最后说句实在的:

提单不是张普通纸片,它是货权交接的令箭。新媒网跨境预测,随着跨境电商小包货量激增,未来两年由角色混淆引发的纠纷将暴增。下次填单前,不妨多问自己三句话:运费该谁掏腰包?出事能找谁背锅?货权在谁手心攥着?这三个问题门儿清了,提单上的名字才不会变成定时炸弹。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3472.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文章解析了外贸货运中提单上的关键角色(如托运人、承运人、收货人等)及其责任,揭示了因角色混淆导致的常见问题,并提供了避免滞港费和货权纠纷的实用建议。
发布于 2025-06-19
跨境电商
查看人数 1569
推荐文章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