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销量暴增726%,芭比时代终结!

2025-06-16跨境电商

Image

每个女孩心里都住过一个玩偶。


曾经,那个金发碧眼、身材完美的芭比,几乎垄断了全球女孩的童年幻想。她穿着最新款的时装,住在梦幻豪宅里,今天当医生,明天做宇航员。六十多年来,芭比就是“你可以成为任何人”的美国梦化身。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份“完美”开始显得刺眼。

1

芭比诞生在1959年的纽约玩具展。3美元一个,第一年就卖出35万个。

设计师露丝·汉德勒的灵感来自德国一个叫“Bild Lilli”的讽刺漫画角色。她把娃娃重新设计,用女儿芭芭拉的小名命名。

那时候的美国,消费主义正盛,冷战阴影下,“美国梦”还是种信仰。芭比的出现,彻底颠覆了当时只会喂奶换尿布的“妈妈娃娃”。她金发浓密,身材比例夸张,职业光鲜,消费自由——活脱脱一个中产家庭为女儿定制的“标准人生模板”。

几十年里,芭比跟着时代变装。从家庭主妇到总统候选人,她身上堆砌着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所有期待。女孩们摸着她的金发,真的相信长大后能成为任何想成为的人。

裂缝还是来了。

那些流水线上千篇一律的“完美身材”,成了无数女孩的童年阴影。后来美泰推出了不同肤色、体型的芭比,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不过是白人中心视角的勉强补救。

那个“完美偶像,未来可控”的叙事,彻底过时了。

2023年,电影《芭比》狂揽14.4亿美元票房。讽刺的是,这部片恰恰在解构芭比文化。父权批判、女性觉醒、自我怀疑……银幕上的粉红风暴,成了芭比黄金时代的葬礼。

电影越火爆,现实越残酷。上映次年,芭比娃娃销量暴跌。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芭比这六十多年,不只是一部美国女性史,更是全球制造的活化石。

1950年代,日本垄断全球玩具出口。1970年代,制造链转到香港。改革开放后,深圳东莞的玩具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低廉人力、精湛手艺,让珠三角成了世界玩具工厂。

芭比的身体早就在全球旅行:

  • 设计出自加州总部
  • 特种化纤头发来自日本
  • PVC塑料身体产自中国
  • 组装线分布在东莞和印尼
  • 最后贴上美泰标签销往全球

美国海关数据显示,90%的进口玩偶贴着“中国制造”标签。东莞工厂里,工人们给塑料身体穿衣、缝发、画脸,连芭比手里那把迷你梳子,都能找到专门生产线。

全球化分工的精密网络,曾是芭比征服世界的底气。

2

LABUBU的出现,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完美主义脸上。

龇牙咧嘴,毛发乱炸,身材圆滚滚,眼神狡黠又呆滞——这个香港艺术家龙家升笔下的森林精灵,简直站在芭比的反面。

2015年诞生时,它只是潮玩圈的小众宠儿。2018年泡泡玛特把它推向大众,“似笑非笑、似呆非呆”的表情瞬间引爆社交网络。

去年北京朝阳公园开泡泡玛特乐园,LABUBU成了顶流打卡点。真正的全球引爆点,却是两位女神的带货:

  • 泰国明星Lisa把它挂上爱马仕包晒Ins
  • 蕾哈娜在洛杉矶机场挎着LABUBU挂件出街

数据不会骗人。2024年,LABUBU所属的THE MONSTERS系列营收突破30亿,同比疯涨726.6%,登顶泡泡玛特IP榜首。尤其那款搪胶毛绒玩具,国内卖到断货,全年毛绒品类收入28.3亿,暴涨1289%。
图片

为什么是LABUBU?

流水线上的“完美”早已令人窒息。现实中的“完美”标准,像永远够不到的分数线,像职场里压死人的KPI。

当芭比的金发不再闪耀,年轻人集体把票投给有瑕疵、有脾气、有情绪的LABUBU。拥抱这种边缘趣味,本身就是对个性的致敬。

新媒网跨境建议关注背后的深层需求:后疫情时代,全球年轻人都在寻找情绪出口。LABUBU的“丑萌”自带治愈感,毛绒材质触感温暖。它不是被仰望的偶像,而是能揣进口袋的情绪伙伴。

3

泡泡玛特的故事,像场精心设计的意外。

创始人王宁,最初只是个在学校周边开“格子铺”的毕业生。帽子围巾手机壳,什么流行卖什么。把杂货铺模式搬到北京时,他连公司英文名都起得直白——Pop Mart,潮流超市。

转机来自一次授权危机。代理日本Sonny Angel撑起30%销售额后,上海开店遭品牌方区域保护限制。王宁在社交媒体问粉丝“还喜欢什么”,答案指向香港设计师王信明的Molly。

签约Molly是无奈之举,却意外打通了产业链闭环:

  • 香港艺术家提供创意
  • 东莞工厂用万元铜模替代百万钢模试水
  • 内地市场快速验证反应

当LABUBU在海外爆红,外界以为是运气。其实泡泡玛特的全球化布局已深耕七年。2020年港股上市后,王宁就押注两条路:签国际艺术家,借香港资本撬动全球IP。

真正让巨头看不懂的是打法:

  • TikTok上#LabubuHaul开箱视频播放超10亿次
  • 小红书改娃教程引发二创狂欢
  • 东南亚Facebook群组构建兴趣社区

新媒网跨境预测,这种“结硬寨打呆仗”的土法炼钢,恰恰是新一代中国企业的杀手锏。当美泰忙着用律师函保护IP时,泡泡玛特开放二创,把粉丝变成共创者,形成跨越地域的情感共同体。

4

芭比和LABUBU在2025年相遇,像两个时代的对视。

一边是美泰的疲态:芭比销量停滞,公司频繁裁员,今年4月宣布美国涨价应对关税压力,甚至暂缓发布2025财年指引。

另一边是泡泡玛特的进击:同期启动五年来最大架构调整,设立四大区域总部,越南工厂产能已占10%。2024年海外营收50.7亿,占比近四成,同比激增375.2%。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泡泡玛特今年股价涨幅超205%,但比起迪士尼、乐高、万代这些老牌巨头,15岁的它仍是少年。

值得玩味的是胜负手的变化。

芭比代表的美式文化输出,依赖标准化的现代性叙事。即便增加多元肤色体型,骨子里仍是自上而下的价值观灌输。

LABUBU的走红却是场自下而上的“UGC革命”。它的尖牙和歪嘴笑,精准戳中当代青年的自我投射——表面叛逆,内心柔软;拒绝被定义,坦然露瑕疵。

当芭比在朝阳公园的橱窗里微笑,LABUBU正被游客搂着自拍,在小红书被改造成朋克造型,在TikTok上演搞笑短剧。

谁定义玩偶,谁就定义未来。

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当下,文化消费的密码不再是国家实力,而是品牌与社会情绪的共颤。东莞工厂的流水线依然轰鸣,但输出的早已不是代工产品,而是带着中国制造基因的情绪载体。

看着LABUBU皱眉头露獠牙的表情,像极了我们对童年完美镜像的告别。那个由单一文化主导的旧时代大门,正在年轻人手中缓缓关闭。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3350.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文章对比了传统芭比与新兴潮玩LABUBU的文化差异,分析了泡泡玛特如何通过全球化布局和情绪营销颠覆传统玩具行业,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对完美主义的反叛与个性追求。
发布于 2025-06-16
查看人数 2209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