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美格鲁肽进口暴跌90%!中国药企新蓝海2026

2025-09-02跨境电商

Image

近年来,全球对体重管理和糖尿病治疗的需求持续高涨,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这类药物在辅助减重和改善血糖方面的显著效果,使其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同时也为全球制药供应链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医药原料生产国,其相关产业链在全球市场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随着全球市场需求的激增,司美格鲁肽和替西帕肽等活性药物成分(API)一度面临供应紧张。为满足市场缺口,一些美国的复合制药机构在合规框架下,通过采购活性成分来生产个性化的复配药物。在过去的两年间,不少中国企业积极响应,成为这些复配药物活性成分的关键供应商,为全球用户提供了大量解决方案。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制药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灵活性与产能优势,也反映了其对国际市场变化的快速适应能力。

然而,市场格局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美国监管部门对复配药物销售的政策收紧,这一市场模式正面临调整。美国监管机构近年来强调,复合制药应聚焦于生产品牌药未提供或病人有特殊需求的个性化剂量或配方,而非大规模生产与品牌药功能相同的替代品。这一政策导向的明确,使得此前蓬勃发展的复配药物市场逐步回归其本源,也直接影响了相关活性成分的国际贸易流向。

根据海外报告的数据,这种市场变化已经体现在贸易数据中。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对司美格鲁肽(诺和诺德公司Wegovy和Ozempic的活性成分)的进口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90%。同时,替西帕肽(礼来公司Zepbound和Mounjaro仿制药的活性成分)的进口量在同一时期也减少了34%。这些数据清晰地反映出,美国市场对这类复配药物活性成分的需求正经历显著的结构性调整。

活性成分 今年第二季度美国进口量变化(同比)
司美格鲁肽 下降90%
替西帕肽 下降34%

在这一调整前,复配药物市场曾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期。当时,诺和诺德和礼来等原研药企尚无法完全满足激增的市场需求,复配药物以其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有效填补了部分市场空白。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2024年发布的运输数据显示,包括江苏赛诺菲-艾尔西诺生物制药和翰宇药业在内的八家中国企业,曾向美国市场输送了足以生产超过十亿份司美格鲁肽起始剂量的活性原料。诺和诺德公司的估算甚至更高,认为在仅仅六个多月内,就有足够的司美格鲁肽原料被进口,足以制造15亿份起始剂量。这充分展现了中国企业在应对全球市场需求高峰时的强大供给能力和生产效率。

随着美国法律对复配药房生产范围的限制日益明确,即限定其只能生产个性化剂量或品牌药未提供的特定配方,大规模仿制药的生产模式实际上受到了约束。面对这一变化,中国活性成分供应商迅速调整了战略方向。例如,翰宇药业和江苏赛诺菲-艾尔西诺生物制药等企业,正积极将其重心转向自主研发和推出司美格鲁肽的仿制药产品,并将目光投向加拿大和巴西等国际市场。在这些国家,诺和诺德公司的核心专利预计将于2026年到期,这为中国企业以合规方式进入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供应复配药物市场曾具备显著的经济吸引力。《美国医学会杂志》在2024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曾指出,生产一个月的司美格鲁肽粉末成本仅需约7美分,而中国制造商可以以高达七倍的价格出售。美国的复配药房则将最终的注射药物平均以每月230美元的价格出售,这相较于品牌药的价格提供了超过50%的折扣,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经济压力,也加速了药物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

市场格局的演变对原研药企也带来了深远影响。例如,诺和诺德公司曾出现季度销售目标未达预期的情况,其股票价值在今年减半,导致首席执行官于今年5月离职。这些事件都从侧面反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对企业战略调整能力的要求。随着复配药物市场规模的收缩,一些中国供应商也开始增加利拉鲁肽(诺和诺德公司早期减重药物Saxenda的活性成分)的出口。Saxenda的仿制药已于2024年在美国上市,为市场提供了新的替代选择,也预示着全球药物市场在专利到期后,竞争将更加多元化和常态化。

美国前FDA局长罗伯特·卡利夫曾将这类减重药物的广泛复配描述为“十年一遇的问题”。他预计,企业将继续在新的法律限制下探索市场空间,而FDA也将通过发布行业指导意见来确立执法基调。这意味着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注重合规性、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而非单纯依赖成本优势。

对中国的跨境行业从业者而言,当前的市场动态提供了诸多值得深思的启示。首先,全球健康需求,尤其是慢性病管理领域,依然是巨大的蓝海市场。中国企业凭借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在满足全球市场需求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其次,国际市场的监管环境瞬息万变,合规经营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深入理解并严格遵守各国,特别是主要市场的法律法规,是进入并立足国际市场的关键。

再者,企业应积极从单一的原料供应商向具备自主品牌、仿制药研发和生产能力的综合性制药企业转型。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例如,针对专利即将到期的GLP-1类药物,中国企业可提前布局仿制药的研发、临床试验和注册,为抢占新兴市场做好准备。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如瞄准发展中国家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或深耕发达国家专利到期后的仿制药市场,都是有效的市场多元化策略。

此外,供应链的韧性和灵活性也至关重要。全球突发事件和政策调整都可能对供应链产生冲击。建立多元化、高效率、抗风险的供应链体系,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对质量的严格把控和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同样不可或缺。在全球化竞争中,只有提供高质量、安全有效且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并保护好自身的知识产权,才能赢得全球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

总之,全球体重管理药物市场的变化,不仅是对中国制药企业的一次挑战,更是一次全面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绝佳机遇。通过持续创新、严格合规、优化战略布局,中国跨境行业可以在这一波全球健康浪潮中,抓住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议国内相关从业人员密切关注全球医药政策动态、市场趋势及前沿技术进展,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3837.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全球对体重管理和糖尿病治疗需求高涨,司美格鲁肽等GLP-1药物受关注。中国企业曾是复配药物活性成分的关键供应商,但美国政策收紧影响市场。企业正转向自主研发仿制药,并拓展加拿大、巴西等市场。市场变化对原研药企和中国供应商带来挑战与机遇。
发布于 2025-09-02
查看人数 75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