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亿小包免税终结!欧盟2欧起征,全球巨变,跨境卖家巨震!
国际贸易的风向,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最近这一年,跨境电商的卖家朋友们,可能都感受到了那股从大洋彼岸吹来的变化之风。曾经被视为行业“通行证”的小额免税政策,似乎正在告别历史舞台,一个新的贸易格局呼之欲出。
这些变化,不仅仅是政策条文的简单调整,它们背后反映的是全球贸易环境的深层逻辑变迁,更是对跨境卖家们灵活应变能力的一次全新考验。
欧盟,作为全球重要的消费市场,这次率先抛出了“重磅炸弹”。新媒网跨境获悉,欧盟委员会近期提出了一项引人注目的方案:未来,那些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跨境电商小包裹,将可能被统一征收2欧元的固定税费。这听起来数字不大,但关键在于,这意味着过去一直以来,价值在150欧元以下的小包裹能够享受免税待遇的政策,将彻底成为历史。
如果包裹是先运到欧盟境内的仓库,再进行派送,那么这个费用会低一些,每件按0.5欧元收取。这无疑是对目前跨境物流模式的一次结构性影响,也促使我们思考更高效、更合规的供应链布局。
为什么要这样做?欧盟方面给出了他们的理由。欧盟贸易专员马罗斯·塞夫科维奇(Maros Sefcovic)提到,征收这笔费用,是为了弥补海关在处理海量小包裹时产生的审查成本。确实,面对每天数以千万计的包裹,海关的工作量可想而知,这笔费用可以看作是海关服务成本的一种内部化。
另一方面,欧盟本土的零售商们也一直“怨声载道”。他们认为,大量来自境外的免税小包裹,凭借价格优势,对本地商品形成了不公平竞争。在他们看来,不论包裹大小,都应该和本土商品一样,公平地缴纳税费,这样才能营造一个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数据也印证了这种监管压力的来源。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数字显示,仅仅在2024年,欧盟进口的、价值低于150欧元的小包裹总量,就达到了惊人的46亿件,这比前一年几乎翻了一番。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超过九成,都来自我们中国。换算一下,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200万个小包裹涌入欧盟市场。面对这样庞大的数字,欧盟加强监管,调整政策,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欧盟委员会就已经针对小额包裹政策,提出了一个“三步走”的调整计划。第一步,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对小包裹征收固定的手续费,这是为了应对海量包裹带来的行政和清关压力。
第二步,是建议欧盟成员国们,彻底取消现行的150欧元以下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如果这项提议最终落地,那将意味着一个时代性的转变,跨境电商的成本结构将面临全面重塑。
第三步,也是为了长远考虑,他们提议新建一个名为“欧盟中央海关机构”(EUCA)的组织,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整合各成员国的海关资源,提升对进口包裹的监管效率和精度。这是一个趋向于一体化、智能化的管理思路,对未来跨境贸易的透明度和合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然,在讨论增税的同时,欧盟也并非完全没有考虑到便利性。最近,他们也对进口增值税的申报流程做了一些调整。根据新的协议,供应商可以通过一个叫做IOSS的系统,实现增值税的“一站式”申报和缴纳,这无疑简化了过去繁琐的纳税程序,多少减轻了一些行政负担。
这个IOSS,全称是“进口一站式服务”,是欧盟为了方便处理低价值商品进口增值税而专门推出的电子系统,主要针对的是那些从欧盟境外发货、货值不超过150欧元的订单。虽然征税是大趋势,但这种流程上的优化,也体现了欧盟在推动合规化同时,努力为企业提供便利的一面。
而放眼整个欧洲,不只是欧盟,英国也开始释放出类似信号。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在今年4月底,英国的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就公开表示,英国也将对进口小额免税政策进行审查。她的理由也很直接:要遏制那些低价进口商品对英国本土零售企业造成的不公平竞争,保护本土产业的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如果英国真的取消了小额免税政策,那么对于跨境卖家来说,成本无疑将大幅增加。届时,进口小包裹可能需要额外缴纳20%的增值税,以及最高25%的关税,这无疑将让商品的总进口成本显著提升。要知道,目前英国的小额免税门槛是低于135英镑。一旦取消,对以价格优势取胜的卖家而言,挑战将非常严峻。
欧洲的这些动作,并非孤例。事实上,这股调整风潮,正以一种不可逆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开来。无论是成熟的市场,还是新兴的消费热土,都频繁传出小额免税政策即将画上句号的信号。这说明,全球贸易正在进入一个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和“合规纳税”的新阶段。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拉美市场。去年上半年,巴西的议会就已经开始讨论取消价值80美元以下的小额免税政策。到了同年8月,靴子落地,这项政策正式被取消。巴西的这一步,为其他新兴市场树立了先例,也让原本依赖价格优势进入的卖家面临新的考量。
而到了2025年开年,墨西哥更是“大刀阔斧”,直接祭出了新的关税政策。从今年1月1日起,墨西哥不仅取消了原本50美元以下的小额免税政策,而且,对于那些来自没有与墨西哥签订国际贸易协定的国家(这其中也包括我们中国)的商品,一律征收19%的关税。
更进一步的是,所有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商品的外国企业,还需要额外缴纳16%的增值税。墨西哥的这些举措,无疑是对跨境电商模式的一次重大冲击,也预示着未来在拉美市场,合规成本将显著提升,对卖家的本土化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更广阔的成熟市场,美国的关税政策也在持续发力。根据目前最新的政策,对于我们中国出口的、价值在800美元及以下的小额包裹,虽然税率从之前的120%调整到了54%,看似有所下降,但每件固定的关税费用依然保持不变,维持在今年5月2日之后设定的100美元。这表明,美国在贸易政策上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同时也通过固定费用确保了最低的税收保障。
亚洲的重要市场——日本,同样也传来了政策调整的信号。日本的财政部门已经明确表示,计划调整对进口小额商品的免税政策,并考虑对这些商品征收消费税。预计最快在明年,具体的税收新政就将正式出台。这也提醒着我们,即使是文化相近的市场,政策环境也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我们时刻关注。
毋庸置疑,小额免税政策作为过去数十年间推动全球贸易往来的重要一环,其突然的转向,必然会对未来的贸易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准确评估这些影响,也成为各国在决定政策去留时需要慎重考量的重要因素。毕竟,如果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控制,那么政策本身也可能随之调整,甚至反复。
然而,对于我们跨境卖家而言,无论国际贸易政策如何风云变幻,积极适应并遵守当地法规,始终是立足市场的根本。新媒网跨境认为,面对这样的趋势,卖家朋友们更需要提升自身的灵活应变能力,时刻保持对市场环境的敏锐洞察,从挑战中寻找机遇,在变化中求得发展。
这股全球性的政策调整风潮,也给我们广大的跨境卖家提了一个醒:在“出海”这条路上,切忌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通过多元化布局,积极拓展更多的市场,不仅能够为企业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能有效规避因某个区域政策变动而带来的潜在风险。只有做到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我们的跨境事业才能行稳致远。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