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巨变!300+店陷非侵权TRO,虚假宣传“绞杀”卖家

2025-09-02跨境电商

Image

跨境电商,这片充满机遇的蓝海,如今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规则重塑。过去,我们谈起跨境诉讼,多半联想到的是商标、专利、版权这些知识产权领域的“地雷”。可时移世易,如今的跨境圈,一场新的风暴正悄然袭来——“非侵权”TRO(临时禁令)诉讼,正成为卖家们不得不面对的新挑战。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就在最近,一场前所未有的非侵权类TRO诉讼震动了整个跨境圈,竟有三百多家店铺不幸卷入其中。这可不是简单的侵权指控,而是针对“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发起。这意味着,卖家们在产品描述、宣传语甚至日常运营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潜在的法律风险点。

我们不妨深入看看这几起引人关注的案件。其中一起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公司Promier Products Inc发起,案件编号为25-cv-497。诉讼指向了部分卖家在亚马逊平台销售手电筒时,对其产品亮度进行了严重的虚假宣传。这些卖家声称手电筒的亮度范围“从500万流明到500万流明不等”,听起来简直是黑科技。

然而,根据实际的专业测试数据,市面上常见的便携式手电筒根本无法达到如此惊人的亮度水平。这种夸大其词的宣传,不仅严重误导了消费者,让他们对产品的实际性能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更直接违反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关于产品宣传真实性的严格规定。想一想,消费者满怀期待地买回家,却发现实际效果大打折扣,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对整个行业的诚信造成了冲击。

另一宗案件则由TOKA, LLC公司在伊利诺伊州北区法院提起,案号为25-cv-593。这次,受指控的卖家是在销售插座扩展器时,宣称产品“安全可靠且通过ETL认证”。“ETL认证”在北美市场是电气产品安全的重要标志,通常意味着产品经过了严格的测试,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

可原告TOKA, LLC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拆解检测后,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这款插座扩展器并非整体都通过了ETL认证,而仅仅是其内部的部分核心组件获得了认证。卖家将“部分组件认证”等同于“产品整体认证”进行宣传,这无疑构成了一种误导性陈述。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带有安全标识的电器产品是基于对产品整体安全性的信任,如果这种信任被虚假宣传所动摇,后果可能不堪设想,甚至涉及到人身安全。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知情权,也对那些真正严格遵守认证规范、投入大量成本确保产品安全的合规卖家造成了不公平竞争。

客观来说,相比以往我们熟悉的专利侵权、外观侵权等诉讼,这种非侵权类TRO带来的影响无疑是更深远、更复杂的。传统的知识产权侵权,往往有明确的侵权比对标准,卖家可以对照进行自查。但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其判断标准更加细致和主观,往往需要更专业的检测、更详尽的供应链溯源文件、以及更复杂的合规审查流程。

这意味着,一旦遭遇此类诉讼,卖家们单案的应诉成本将大幅上涨。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去准备各种报告,证明自己的产品描述真实性,或是证明自己的商业行为合法合规。更重要的是,这类案件的账户冻结期也可能相应延长。一旦资金被冻结,卖家的日常运营、库存周转、广告投放等都将陷入停滞,如果恰好赶上“黑五”、圣诞节等销售旺季,对卖家的打击将是难以估量的,甚至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直接让一个经营良好的店铺“元气大伤”。

除了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同样也是触发TRO的高风险区域。例如,就在几个月前,一款构思独特的益智文字拼图游戏“Q-Less”的母公司Grand Isle Games,就对一批亚马逊卖家发起了集体诉讼。这场诉讼最终导致涉事店铺的资金被冻结,多达233个店铺因此被TRO波及。

据我们了解,Q-Less游戏不仅在第28类(骰子游戏)注册了核心商标(注册号6038633),Grand Isle Games还非常聪明地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保护体系:他们注册了3个图片版权、7个视频版权,甚至连结合文字与图像的游戏规则也注册了版权。这种全方位的知识产权布局,无疑给试图“搭便车”的竞争者上了一把“紧箍咒”。这也提醒我们,原创的力量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是跨境电商长久发展的基石。

急需重视:跨境合规,刻不容缓!

对于广大的跨境卖家朋友们来说,遭遇侵权官司,几乎是大家最不想碰到的“头等大事”。它不分大小,哪怕是体量庞大的“大卖”,一旦卷入其中,也同样会感到棘手和头疼。

举个例子,2018年,中国北京超思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在美国提起诉讼,指控国内另一家知名医疗器械企业康泰医学及其美国子公司,在美国销售的几款指夹式血氧仪侵犯了自己的专利。案件被美国地区法院正式受理。这场旷日持久的法律拉锯战,整整持续了七年之久。直到2024年,双方才终于达成和解,康泰医学同意向北京超思支付100万美元的赔偿金,这场漫长的诉讼才画上了句号。

100万美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要知道,在达成和解的前一年,康泰医学全年营收为7.47亿人民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6亿人民币。换句话说,这场官司的和解金,几乎相当于公司半年多的净利润了。倘若我们再加上这七年间,为了应诉所产生的巨额律师费、调查费、差旅费以及其他隐性成本,这个数字势必会更大,对公司的经营和发展造成沉重负担。

对于“大卖”尚且如此,一场侵权诉讼、一次TRO禁令、一次账户资金冻结,都足以让其“元气大伤”,甚至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那么,对于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资金链更为紧张的中小卖家来说,这种伤害无疑是倍数级增长的,甚至可能直接导致店铺倒闭,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

新媒网跨境获悉,不少卖家在收到TRO通知后,都感到十分无措和焦虑。一位卖家在某个跨境论坛上无奈地分享道:“2025新年第一天就收到了TRO大礼包,欲哭无泪……目前账户资金冻结了,但是还没有收到绩效通知。”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往往让卖家们陷入两难:是选择积极应诉,花费巨资和时间去打一场不知道结果的官司?是选择和原告协商和解,尽量止损?还是干脆直接弃店,重新开始?每一个选择都牵动着巨大的成本和未来的命运,着实令人左右为难。

面对这样的困境,其实并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是需要卖家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理性而审慎的判断。

如果卖家经过自查,确认自身确实存在侵权行为或虚假宣传等不合规之处,那么主动与原告进行和解谈判,争取以较低的赔偿金额尽快解决纠纷,从而解冻账户、恢复正常经营,或许是明智之举。通过专业律师的协助,可以更好地评估风险,制定和解策略,避免更大的损失。毕竟,时间就是金钱,能尽快恢复销售,对大部分卖家而言至关重要。

而如果卖家经过充分评估,坚信自身产品或宣传不存在侵权或不合规行为,那么就应该积极应诉,坚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时,寻求有经验的跨境法律团队的帮助至关重要。通过律师团队的专业指导,收集有利证据,组织有效的抗辩,争取撤销TRO,不仅能挽回损失,也能维护自身品牌声誉。这是一个维护公平正义,也是捍卫自身商业底线的机会。

当然了,最理想的状态,永远是“防患于未然”。在日常经营中,卖家们就应该将合规意识融入到每一个环节:从产品的设计研发、供应商的选择、原材料的采购,到生产制造、质量检测,再到产品描述的撰写、图片视频的制作,以及广告语的推敲,都必须严格遵守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则。

同时,我们也要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和平台规则的变化。全球法律法规环境并非一成不变,尤其是跨境电商领域,规则更新迭代速度很快。只有保持警惕,持续学习,才能及时调整自身策略,将法律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新媒网跨境认为,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只会愈发完善,各项监管要求也会更加严格。那些将产品质量、诚信经营和法律合规放在首位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3706.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跨境电商面临新的挑战:非侵权TRO诉讼增多。近期三百多家店铺卷入因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引发的诉讼,例如夸大产品亮度、虚假认证等。卖家需重视合规,避免侵权风险和资金冻结。应诉成本高,合规经营是长久发展之道。
发布于 2025-09-02
查看人数 99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