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2026欧盟“碳关税”全面开征,中国出口企业巨震!

2025-09-01跨境电商

Image

在全球绿色发展的大潮中,一份来自欧盟的重磅政策,正悄然改变着全球贸易的规则,也牵动着我们无数中国出口企业的心。它,就是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简称CBAM),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碳关税”。从2023年10月1日进入过渡期以来,CBAM的脚步越来越近,特别是2025年,它将迈入一个关键的报告与核查阶段,到了2026年,更将正式开启碳排放许可证的购买与结算,真正真金白银地影响咱们的贸易成本。

今天,咱们就从头到尾,给大家好好捋一捋这CBAM到底是个啥,它背后的考量,关键的时间节点,都影响哪些行业,咱们的出口企业又该如何应对,才能在这场绿色转型中抢占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绿色发展的时代考卷:CBAM的幕后推手

一、气候目标驱动,全球同心共筑绿色家园

说起CBAM,首先得从欧盟的“绿色雄心”聊起。近年来,欧盟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一直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他们早在《欧洲绿色协议》中就立下了军令状: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要比1990年至少减少55%;再往远看,2050年,更是要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这些目标可不是说说而已,欧盟为此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减少碳排放的内部政策,包括对境内企业征收碳排放费用,鼓励他们减排降碳。这本是好事,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只有欧盟内部企业为环保买单,而进口到欧盟的产品,其生产过程却没承担相应的碳成本,那这些外部企业不就有了“成本优势”吗?这不仅对欧盟本土企业不公平,更可能导致产业外迁,让欧盟的减排努力打了水漂。

二、防止“碳泄漏”,守住减排的底线

咱们常说,治理污染不能搞“按下葫芦浮起瓢”。在气候变化领域,欧盟担心出现一个叫“碳泄漏”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一个国家的碳价过高,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把生产线搬到那些碳排放管控比较松、碳成本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这样一来,虽然这个国家内部的碳排放降下来了,但全球的总排放量可能并没有减少,甚至因为生产效率降低等原因,反而可能增加了。这无疑会削弱全球减排的整体效果。

CBAM正是为了堵上这个“漏洞”而生。它就像一道“绿色城墙”,在进口环节对那些未承担碳成本的进口商品进行“边境调节”,弥补非欧盟生产商在碳成本上的“空白”。通过这种方式,CBAM力求在欧盟实现自身减排目标的同时,也能倒逼全球供应链上的企业一同走向低碳化,从而有效降低“碳泄漏”的风险,实现全球减排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对于咱们中国企业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提升自身“绿色竞争力”的绝佳机遇。毕竟,走绿色发展之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也一直是我们国家的坚定目标和行动方向。

核心机制拆解:CBAM到底怎么“收”?

新媒网跨境获悉,CBAM的核心机制,可以分为过渡期和正式实施期两个阶段来看,其要求也从“报告”升级到“真金白银的支付”。

一、过渡期:2023年10月1日-2025年12月31日,重在“报告义务”

从2023年10月1日开始,CBAM已经启动了它的过渡期。在这个阶段,欧盟对进口商的要求主要是“报告义务”,也就是咱们的出口企业在向欧盟出口相关产品时,欧盟的进口商需要向欧盟提交进口货物的碳排放报告。

大家注意了,这个阶段的报告,还无需咱们的进口商支付实际的碳价。但别以为没有费用就不用重视,这可是未来正式实施前的“大练兵”!报告内容可不简单,它要求详细列明进口商品的碳排放情况,包括直接排放(也就是咱们常说的Scope 1,指企业自有或控制的排放源产生的直接排放)和部分间接排放(Scope 2,主要是指企业外购电力、热力或蒸汽所产生的间接排放)。报告需要按季度提交,数据务必准确无误。

这个过渡期,是给咱们企业一个宝贵的适应和准备时间。咱们必须抓紧时间,把自己的碳排放家底摸清楚,把核算体系建立起来,为未来的正式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二、正式实施期:2026年1月1日之后,真正“开征”!

2026年1月1日,这可是个需要被咱们所有出口企业画上重点的日子!从这一天起,CBAM将正式实施。届时,除了继续履行季度报告义务外,进口商可就得真金白银地掏钱了——他们需要购买相应数量的CBAM许可。

这个CBAM许可的价格,会以欧盟碳市场(ETS)的许可价格为基准。这意味着,如果ETS的碳价上涨,咱们出口到欧盟的商品的碳成本也会随之增加。等到进口货物售出后,进口商就需要用购买的许可来完成交割,从而实际支付这笔“碳关税”。

想象一下,咱们的商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越多,未来要支付的碳成本就越高。这无疑会直接影响咱们商品的竞争力,所以,从现在开始的减排降碳,就是为未来省钱、为竞争力加分。

三、核查与惩戒:来不得半点虚假

欧盟在推行CBAM上,可不是光动嘴皮子。他们对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每个欧盟成员国都会指定专门的核查机构,对企业提交的排放报告进行审验。

如果发现企业在报告中存在虚报、漏报,或者逾期提交等情况,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轻则会收到警告,重则将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可能会暂停进口许可,直接影响咱们的贸易往来。

所以,无论是过渡期的报告,还是正式实施后的支付,数据的准确性、核算方法的合规性,都必须是咱们企业严格把控的重中之重。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一切都要做到有据可查,经得起检验。

CBAM的关键时间节点,咱们心里要有数!

虽然原文没有列出具体的时间节点内容,但作为一篇指南,这些关键时刻必须清晰呈现,方便大家把握大局。

  • 2023年10月1日:过渡期正式启动。 从这一天起,咱们向欧盟出口清单内的产品,欧盟的进口商就已经开始有了季度报告的义务。这意味着,虽然不用交钱,但咱们企业的碳排放数据已经开始被欧盟“盯上”了。很多企业可能在这一阶段还没感受到直接压力,但这恰恰是最宝贵的准备期,为后续打基础。

  • 2025年12月31日:过渡期正式结束。 这一天之后,就意味着“免碳税”的报告期就要画上句号了。在此之前,所有的报告义务都必须完成,所有的数据都必须梳理到位。这是咱们企业进行最后冲刺,查漏补缺的关键时间点。

  • 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期开启! 这一天,CBAM将全面生效,进入“动真格”的阶段。届时,欧盟进口商不仅要继续报告,更要根据实际碳排放量,购买并上缴CBAM许可。这意味着,从这一刻起,咱们出口产品的“碳足迹”将直接与贸易成本挂钩。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将在这一天接受真正的考验。

把握住这些时间节点,咱们就能对整个CBAM的实施路径了然于胸,从而更有效地制定应对策略,避免临时抱佛脚,手忙脚乱。

哪些行业受影响?CBAM的适用范围

CBAM初期覆盖的,都是那些碳排放量大、能源消耗高的“碳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可以说是欧盟眼里“碳泄漏”风险最高的领域。

一、首批重点关注的五大高碳行业:

  1. 钢铁行业: 这包括了热轧、冷轧、镀锌等各种钢材产品。钢铁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煤炭和电力,产生显著的温室气体排放,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为CBAM的重点关注对象。对于咱们的钢铁出口企业来说,这意味着必须加快技术升级,推动绿色冶金。
  2. 水泥行业: 无论是普通硅酸盐水泥,还是各种特种水泥,水泥生产中的煅烧过程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是典型的碳排放大户。如何创新工艺,使用低碳燃料,将是水泥企业亟待解决的课题。
  3. 铝及铝制品行业: 电解铝生产是高耗能产业,电力消耗巨大。因此,铝及铝制品也被纳入了CBAM的管控范围。企业需要考虑如何提升能源效率,并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
  4. 化肥行业: 氮肥、磷肥等化肥的生产,尤其是合成氨环节,同样是高能耗、高排放的代表。对于化肥生产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化石燃料依赖,是当务之急。
  5. 电力行业: 电力作为承载碳排放的直接载体,自然也在CBAM的范围之内。虽然直接的电力贸易可能相对较少,但其对下游产品碳排放核算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未来可能扩大的范围:

除了这五大行业,欧盟也明确表示,未来CBAM的覆盖范围还会逐步扩大。像某些石化产品、部分化工原料等,这些在生产过程中同样会产生较大碳排放的行业,都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纳入CBAM的监管范围。

这意味着,即使现在你的企业不在首批清单之列,也不能高枕无忧。绿色转型是全球大势,提前做好碳排放管理和减排规划,对所有出口企业来说,都是未雨绸缪的明智之举。

企业合规要点:咱们出口企业该如何应对?

面对CBAM这道“绿色门槛”,咱们的出口企业该如何应对,才能平稳过渡,甚至抓住机遇呢?新媒网跨境认为,以下几个合规要点,是企业必须重视的。

一、建立健全的碳排放核算体系:摸清“绿色家底”

这是所有工作的起点,也是最核心的一步。咱们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按照国际通用的ISO 14064标准,或者欧盟官方认可的核算方法,把自己的碳排放“家底”彻彻底底地摸清楚。

  • 数据收集: 精准收集生产过程中燃料燃烧、工艺排放和电力消耗等各个环节的排放因子数据。这些数据是核算的基础,来不得半点含糊。
  • 边界明确: 明确碳排放的核算边界,区分哪些是直接排放(Scope 1),哪些是间接排放(Scope 2),以及未来可能需要报告的其他间接排放(Scope 3)。只有边界清晰,核算结果才能准确。
  • 信息化管理: 鼓励企业建立碳排放数据管理系统,将各种数据进行规范化、信息化管理,避免人工统计的误差和繁琐。

二、精通季度报告流程:提交一份合格的“绿色答卷”

过渡期内,季度报告是企业的核心任务。

  • 注册账号与获取EORI号: 欧盟CBAM门户网站是提交报告的唯一入口。企业首先需要在该门户注册账号,并确保拥有EORI号(经济运营商注册和识别号),这是在欧盟境内进行贸易活动必备的身份标识。
  • 准备报告: 按季度准备并提交《CBAM排放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产品类型、数量、总排放量、核算方法说明等关键信息。一定要确保所有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并且能够与内部记录一一对应。
  • 按时提交: 严格遵守报告提交截止日期,切勿逾期。逾期提交不仅可能面临罚款,更可能影响企业在欧盟的信誉。

三、迎接核查与审计:经得起“绿色审查”

一旦报告提交,核查和审计是必然环节。

  • 数据可追溯性: 确保所有碳排放数据都具备可追溯性、可验证性。这意味着,从燃料采购发票、生产工艺记录、能源消耗数据,到第三方检测报告等,所有相关的原始资料都必须完整保存,以备核查。
  • 内部审计: 企业内部应定期进行碳排放数据的自查和审计,提前发现并纠正潜在问题。
  • 沟通协作: 与欧盟授权的核查机构(通常是专业的第三方审计公司)保持积极沟通,及时响应他们的审查意见和数据要求。提前了解核查流程,做好充分准备。

四、成本与价格管理:将“碳成本”纳入经营考量

虽然过渡期无需支付碳价,但未雨绸缪是咱们做生意的基本法则。

  • 预估碳价成本: 密切关注欧盟ETS碳市场价格波动(通常在每吨50-100欧元之间),预估未来产品可能承担的碳成本。将这部分成本纳入产品定价、利润测算和投资决策中。
  • 优化定价策略: 与下游客户提前沟通碳成本可能带来的货价调整。透明的沟通有助于建立信任,避免未来的贸易纠纷。探索通过产品差异化、品牌溢价等方式,消化一部分碳成本。
  • 内部减排: 最根本的,还是通过提升能效、使用低碳电力、优化工艺流程、开发绿色产品等方式,从源头上减少单位产品的碳排放。排放少了,未来支付的碳关税自然就少,这才是治本之策。

对中国及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挑战与机遇并存

CBAM的实施,不仅是对欧盟的承诺,更是对全球贸易规则的重塑,对中国以及全球供应链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提升绿色竞争力:中国制造的“绿色升级”

毫无疑问,CBAM将对咱们的出口企业提出更高的环保要求。但换个角度看,这更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

  • 转型升级: 那些能够主动求变,积极投入技术改造,提升能效,使用低碳清洁能源,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单位产品碳排放的企业,不仅能在未来节省大量的CBAM许可成本,更能在竞争激烈的欧盟市场中,树立起“绿色供应商”的良好形象。
  • 品牌价值: 拥有绿色、低碳的生产流程,将成为企业新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卖点。消费者和采购商对绿色产品的偏好日益增强,这有助于咱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高的认可度和更强的竞争力。
  • 政策协同: 这也与咱们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的“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战略高度契合。通过应对CBAM,咱们的企业也能更好地响应国家号召,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抱团取暖,智胜未来

相较于大型集团企业,咱们的中小企业在碳核算、报告体系建立和技术升级方面,往往面临资源相对欠缺、专业人才不足等实际困难,合规门槛显得更高。

  • 政府及行业支持: 建议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力度,提供碳排放核算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
  • 联合申报: 中小企业可以考虑通过行业协会进行集体协调,甚至探索联合申报的可能性,降低单个企业的合规成本。
  • 委托第三方服务: 积极寻求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商(如碳管理咨询公司、审计机构)的帮助,委托他们进行碳核算、报告准备和核查工作。虽然会有一定的服务费用,但能大大降低合规风险和内部资源投入。
  • 数字化赋能: 借助数字化工具,建立简便高效的碳排放数据管理系统,让中小企业也能轻松应对报告要求。

三、贸易格局调整:绿色新赛道,谁能领跑?

CBAM的实施,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全球贸易格局的调整。

  • 市场重新洗牌: 那些长期依赖高碳工艺、未能及时进行绿色转型的企业,可能会因为产品碳成本过高而逐渐失去欧盟市场份额。
  • 绿色产业崛起: 与此同时,专注于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清洁能源供应、环保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商机。他们将成为新一轮全球贸易竞争中的赢家。
  • 供应链重构: 供应链上的企业将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碳排放强度低、环保合规记录良好的合作伙伴。这将推动全球供应链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结语与建议:把握机遇,稳健前行

2025年,对于CBAM而言,是从“单纯报告”向“实质支付”过渡的关键一年。这意味着,咱们的出口企业,特别是那些涉足CBAM清单行业的企业,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犹豫和观望了。新媒网跨境了解到,现在必须行动起来,而且要迅速、精准地行动!

  • 完善碳管理体系: 这是基础中的基础。确保所有的碳排放数据准确、透明、可追溯,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碳排放核算和管理机制。
  • 加强成本预算与价格策略: 提前预估CBAM可能带来的碳成本,并将其纳入产品定价和利润测算中。与客户坦诚沟通,共同应对挑战。
  • 关注政策动态,积极学习: 欧盟的政策细节、技术指南和合规细则可能会不断更新。咱们要及时掌握官方发布的最新信息,确保自己的合规策略与时俱进。
  • 积极推动绿色转型: 这不仅是应对CBAM的策略,更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技术创新、工艺优化、能源结构调整等方式,从根本上降低碳排放,提升自身的“绿色硬实力”。

唯有如此,咱们的中国企业才能在全球新的碳定价格局中稳健前行,既履行对地球家园的环保责任,也保持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这场绿色转型,是挑战,更是机遇,让我们一起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共同迈向更加繁荣、可持续的未来!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3290.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欧盟CBAM(碳关税)过渡期已启动,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该机制旨在减少碳泄漏,对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等高碳行业产生影响。中国出口企业需建立碳排放核算体系,应对报告义务和未来的碳成本,提升绿色竞争力,把握绿色转型机遇。
发布于 2025-09-01
查看人数 189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