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CBAM:中国企业碳税可抵扣!这招省大钱

2025-09-11跨境电商

Image

近期,欧盟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持续推进其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这项备受关注的政策对全球贸易格局,特别是与欧盟有深度贸易往来的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进入2025年,欧盟方面针对CBAM的实施细则进行了一系列优化调整,旨在提升其运行效率,同时坚定不移地维护其核心的气候目标。

CBAM,俗称“碳关税”,其设立的初衷是应对可能出现的“碳泄漏”风险。当欧盟内部企业因更严格的碳排放法规而增加生产成本时,若进口商品来自碳排放标准相对宽松的国家,则可能导致欧盟产业竞争力受损,甚至促使高碳产业向外转移。因此,CBAM通过对进口的高碳产品征收费用,旨在确保国内外产品在碳成本上享有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鼓励非欧盟国家也加大减排力度,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为了在确保气候目标的同时,减轻部分企业的合规负担,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欧洲议会近期已批准了针对CBAM的一系列简化措施。这些调整被纳入了“Omnibus I”一揽子方案,体现了欧盟在政策推进中的务实考量。

CBAM实施细则的关键调整

此次调整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设立了新的最低进口阈值。根据新规定,年进口量低于50吨的企业,将免于直接受碳税影响。据估算,这一举措预计将使约90%的进口商受益,其中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这无疑为众多规模较小的贸易商提供了操作上的便利,减轻了其初期的合规压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此简化,铁、钢、铝、水泥和化肥等关键商品进口产生的99%的碳排放量,仍将纳入该机制的覆盖范围。这表明欧盟在简化规则的同时,对主要碳排放源的监管保持了严格,并未动摇其整体减排目标。

其次,CBAM证书的购买启动时间有所推迟。对于2026年进口商品产生的排放量,相关证书的购买将延后至2027年2月开始。这一调整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充裕的准备时间,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适应新的购买流程与要求。

再者,年度报告的提交截止日期也得到了延长。此前的截止日期是次年5月31日,现在已推迟至次年10月31日。这为进口商提供了更多的缓冲期,使其能够更从容地收集、整理和提交必要的排放数据,降低因时间紧迫而导致的报告错误风险。

此外,新规则允许进口商抵扣在任何第三国已支付的碳成本。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国家的出口企业已在其本国为产品碳排放支付了相应的费用,那么在向欧盟出口时,这部分费用可以得到抵扣。这对于那些已建立或正在建立碳定价机制的国家,如中国,其出口企业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利好消息,有助于避免重复征税,促进碳市场之间的衔接。

最后,申报人现在可以将报告义务委托给其代表履行。这一变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选择将复杂的合规报告工作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或指定代表,从而使企业能够更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

对中国跨境贸易的影响与应对

CBAM机制的实施,尤其是在2025年的一系列调整,对于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跨境贸易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特别是铁、钢、铝、水泥和化肥等被CBAM机制重点关注的行业,据海外报告分析,这些行业在欧盟进口总量中占据显著份额,因此中国的相关出口企业将面临更为直接的挑战与机遇。

面临的挑战:

  1. 运营成本增加: 对于碳排放强度较高的产品,出口到欧盟将意味着更高的碳税成本。这可能削弱中国产品在欧盟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2. 合规压力与数据透明度: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核算体系,确保所提交的排放数据准确、可靠且可追溯。这要求企业投入更多资源在数据收集、报告和验证上。
  3. 供应链联动: CBAM不仅影响最终产品,也促使企业审视其整个供应链的碳足迹。这意味着上游供应商也可能需要配合进行碳减排,对整个产业链的绿色化提出了要求。
  4. 技术标准差异: 欧盟对碳排放的核算方法和标准可能与中国现行的有所不同,企业需要理解并适应这些差异。

蕴含的机遇:

  1. 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CBAM的实施,将倒逼中国出口企业加速向低碳、零碳生产模式转型。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自身的环保水平,也符合全球绿色发展的趋势,长远来看将增强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 推动技术创新: 为了降低碳排放,企业将更有动力投资于节能减排技术、工艺优化和新能源替代。这将刺激相关行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催生新的绿色产业。
  3. 提升品牌形象: 积极响应并符合欧盟CBAM要求的企业,将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起负责任、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形象,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4. 促进国内碳市场发展: 欧盟允许抵扣在第三国已支付的碳成本,这可能进一步促进中国碳市场的成熟与完善,使其更好地与国际碳机制接轨。

中国企业应对策略建议:

面对CBAM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中国跨境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布局和应对:

  1. 持续关注政策动态: CBAM的实施细则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企业应保持对欧盟相关政策的密切关注,特别是对中国特定行业影响的最新解读。
  2. 建立健全碳排放核算与管理体系: 这是合规的基础。企业应尽早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MRV)体系,确保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可以考虑引入专业的碳管理工具和咨询服务。
  3. 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投资于节能环保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能源效率、使用清洁能源是降低产品碳足迹的根本途径。这不仅能有效应对CBAM,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4. 加强供应链协作: 与上下游供应商建立碳排放数据共享机制,共同推动整个供应链的绿色化发展。鼓励供应商采取减排措施,以实现全产业链的低碳目标。
  5. 专业咨询与培训: 鉴于CBAM规则的复杂性,企业可以寻求专业的法律、碳管理和贸易咨询服务,以获取准确的解读和合规建议。同时,加强内部员工的培训,提升其对CBAM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6. 评估产品碳足迹: 对出口到欧盟的产品进行全面的碳足迹评估,了解产品从原材料到生产、运输全过程的碳排放量,为制定减排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7. 利用抵扣机制: 关注中国国内碳市场的建设和发展,研究如何利用中国碳排放交易机制,为出口欧盟的产品进行碳成本抵扣,避免重复支付。

全球碳治理趋势的缩影

CBAM的实施,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探索碳定价机制,并尝试将其与国际贸易政策工具相结合,以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气体减排。这预示着未来的国际贸易将越来越频繁地与环境标准、碳足迹、可持续发展等因素挂钩。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无论是出口到欧盟,还是放眼全球其他主要市场,都需提早布局,积极适应这一国际贸易新常态。将环境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不仅是外部政策要求,更是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结语

2025年,欧盟CBAM的一系列新变化,无疑为中国跨境企业提供了新的观察窗口和应对策略调整期。尽管有简化措施出台,但其核心目标和对主要高碳行业的约束并未改变。中国企业应保持战略清醒,将外部合规要求转化为自身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和全产业链协同,以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姿态参与国际市场,在实现企业发展的同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eu-cbam-china-cut-carbon-tax-costs.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欧盟CBAM新规2025年实施,对跨境贸易产生深远影响。新规简化了部分合规流程,降低了中小企业负担,但对高碳排放行业仍保持严格监管。中国企业应积极应对,进行绿色低碳转型,抓住机遇提升国际竞争力,并关注政策动态,建立健全碳排放体系。
发布于 2025-09-11
查看人数 238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