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狂飙!银行输血2000亿,跨境收款暴增5倍!

2025-09-01跨境电商

Image

咱们中国的货物贸易,今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实现了2.9%的增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二季度的表现更是强劲,同比增长达到4.5%,比一季度提速了3.2个百分点,这已经是咱们连续第七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了!这组数据,不仅仅是数字上的跳动,更展现了咱们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稳中有进的态势让人心潮澎湃。

然而,这份漂亮的成绩单背后,离不开一股至关重要的“金融活水”——正是金融机构的强力支撑,才让外贸这架马车跑得更稳、更快。新媒网跨境获悉,记者最近在浙江深入调研时发现,银行系统正积极响应外贸企业的实际需求,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一方面,持续在金融产品和服务上推陈出新,用“信贷+汇率”的双轮驱动模式,帮助企业稳健经营;另一方面,又紧盯跨境电商这类外贸新业态,不断为跨境贸易的发展注入新鲜的动力。

“银行的反应速度真是快!”

在国际贸易的风云变幻中,企业经营就像一场航海,风浪随时可能袭来。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嘉欣丝绸”)的财务总监周骏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去年年底,我们对今年的市场充满信心,觉得能‘大展拳脚’。可到了今年4月,外部形势突然变得复杂起来,我们也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嘉欣丝绸的外贸业务,占据了公司总营收的一半以上,是他们最重要的业务板块。进入二季度,随着国际经贸环境的日益复杂,公司不仅要面对汇率剧烈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还要承受汇兑成本上升的压力。面对企业的“燃眉之急”,农业银行嘉兴秀洲支行迅速行动,为嘉欣丝绸发放了1400万元的贴现融资,并开立了5100万元的承兑汇票。更贴心的是,他们还为嘉欣丝绸集团旗下的企业新增了4000万元的授信,这笔资金如同“及时雨”,帮助企业采购原材料、更新生产设备,有效解决了资金周转的难题。

除了信贷支持,农行还主动为企业提供了结汇优惠价格,实实在在地降低了汇兑成本。通过办理600万美元的掉期和锁汇业务,更是帮助嘉欣丝绸提前锁定了汇率,规避了市场波动风险。同时,农行持续提供流动资金贷款、票据业务等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让企业经营更加安心。

周骏总监由衷地表示:“银行的服务都是实实在在的,而且反应速度特别快,让我们企业吃下了定心丸。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避险或保值增值类的创新产品。”他特别提到,近年来公司积极布局海外产能,不断开拓新客户,正是在这样的“危”中看到了“机”,努力将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

浙江,作为咱们中国的外贸大省,实力可见一斑。2024年,全省货物进出口额高达5.26万亿元,同比增长7.4%,占了全国总份额的12.0%。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自然成为了外贸企业发展的重要后盾。今年以来,各大银行持续加码对外贸及关联企业的金融支持,创新外汇外贸产品体系,可谓是亮点频频。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从多家国有大行传来的消息让人振奋:2025年1月至6月,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积极服务浙江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发放跨境直接融资超过80亿元;同时,在服务跨境电商企业收款方面也成绩斐然,总额突破20亿元,同比实现了近5倍的惊人增长,这充分展现了数字经济时代新业态的蓬勃生机。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更是大手笔,设立了全年2000亿元的专项信贷额度,以及800亿元的贸易融资专项额度。截至6月末,该行外贸企业贷款余额已超过1900亿元,较年初新增了204亿元;上半年投放国际贸易融资近600亿元,同比增长了38%。依托农银集团的全球优势,农行还加强境内外联动,为优质外贸企业提供出海投资、海外上市、跨境并购、境外发债、对外承揽工程等全链条的融资增信服务。上半年,他们支持的“走出去”项目达到了138个,相关业务量同比增长了70.6%,无疑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坚实的金融保障。邮储银行浙江省分行也紧抓机遇,不断拓展跨境客户群体,提升跨境资产规模,持续优化服务质量,特别是在小微外贸企业减费让利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截至6月末,该行外贸贷款余额已超210亿元;累计为1022户小微外贸企业授信135.79亿元;累计为1009户小微外贸企业放款112.63亿元,这些数字都实实在在地体现了金融普惠的理念,让更多的小微企业能够搭上外贸的快车。

全方位发力,赋能外贸新征程

近几个月来,银行业纷纷密集出台了稳外贸行动方案,这不仅仅是响应政策号召,更是将各项支持措施迅速落地。他们通过“信贷+避险”双轮驱动的策略,为外贸企业稳健经营提供了坚实的护航。不少银行更是优化了授信政策,简化了审批流程,甚至为企业量身定制“一企一策”的融资方案,大大强化了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在咱们广东,有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出口企业,在全球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面临着出口需求下降、盈利能力受到考验的挑战。为了缓解企业的“燃眉之急”,广发银行东莞分行迅速行动,聚焦企业在生产备货环节“资金周转压力大”和“融资成本高”这两大痛点。他们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特点和发展需求,迅速设计出了专属的融资解决方案,从方案设计到资金出账,仅仅用了10个工作日就全部完成,这种效率和对企业的关怀,无疑给企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与此同时,为了帮助企业提升外汇风险管理和应对能力,银行机构也在积极开发多样化的汇率避险产品。邮储银行深圳分行日前成功落地了系统内首笔比例期权业务,这可是一项创新之举!这项业务允许企业同时买入和卖出两笔期权,这两笔期权虽然到期日和执行价格相同,但合约金额的比例可以是1:2。这特别适合那些已经具备一定外汇衍生品交易经验、希望通过创新金融工具进一步优化汇率成本的企业。据邮储银行深圳分行交易银行部产品经理介绍,这项创新产品最大的亮点在于无需支付期权费,却能完全锁定企业到期交割的汇率价格。而且,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交割金额的倍数,这为企业提供了更为灵活和优化的高效汇率风险管理方案,让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更加从容。

值得一提的是,跨境电商这种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近年来可谓是蓬勃发展,成为了拉动外贸增长的新引擎。银行系统也积极求变,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持续激活跨境贸易的澎湃新动能。就在前不久,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与国内一家领先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携手,成功落地了分行首笔跨境电商出口业务。据了解,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将凭借其在跨境金融领域的深厚专业优势和遍布全球的服务网络资源,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先进科技技术深度融合,共同构建起集资金结算、跨境收付款、风险防控于一体的全流程跨境金融服务体系。这无疑将有效解决跨境电商企业在资金流转过程中的痛点,切实提升结算效率,大幅降低运营成本。2024年,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在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领域的交易规模接近200亿元,增速超过10%,这充分展现了业务发展的强劲势头和巨大潜力。

专家献策:为小微外贸再添澎湃动力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就当前金融支持外贸发展的情况,对我们表示,今年以来,金融业持续加大了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协同、产品创新、科技赋能等多维度举措,有效破解了企业融资难题,降低了交易成本,为稳外贸注入了强劲动力。他特别提到了几个关键亮点:

首先,政策协同效应显著增强。通过跨部门的紧密协作,政策支持的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例如,金融监管总局专门制定并实施了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家外汇管理局也积极升级了跨境金融服务平台;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多方更是协同发力,共同为外贸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其次,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这有效破解了轻资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的融资瓶颈。特别是针对小微外贸企业普遍面临的“无抵押、融资慢”等痛点,多家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了订单融资类产品,巧妙地将企业的“数据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现金流”,让小微企业也能凭借信用获得发展资金。

再者,科技赋能跨境服务,显著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能。金融机构充分依托数字化工具,不断优化结算和融资体验。通过推出“跨境汇款直通车”“在线结汇”等一系列产品,帮助外贸企业实现了全流程线上操作,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也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让企业享受到了数字金融带来的便利。

记者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大型外贸企业由于其规模优势,在获取金融服务方面通常更具优势。然而,对于那些生存压力相对较大的小微外贸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探索如何提升金融产品的适配性,让普惠金融的阳光能够照耀到每一个角落。今年5月,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力度支持小微外贸企业。具体措施包括依托进出口贸易场景以及订单、物流等数据要素,提升信用评估和金融服务水平,以此促进外贸的稳健增长。这无疑为小微外贸企业送来了政策的春风。

董希淼研究员进一步表示,当前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确实是我们稳外贸面临的一个现实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咱们国家的民营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因此,护航民营小微企业持续“走出去”,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更承载着促进共同发展的社会责任。他提出了几点建议,为小微外贸企业指明了方向:

第一,要进一步增加高层级的往来互动。密切与欧美等主要经济体以及东盟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贸关系,为中国的民营小微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各地各部门要积极探索,试水推出各类支持政策。不断优化跨境贸易的便利化水平和外贸营商环境,为民营小微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海关等部门要在畅通物流、降低成本、优化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要继续出台一系列措施,确保相关政策能够落到实处,努力营造一个更加高效便捷的口岸通关环境,为包括民营小微企业在内的所有外贸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服务。

第四,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加快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步伐,畅通金融血脉,精准满足不同类型外贸企业的发展需求。要切实保障外贸企业的收汇安全,同时降低融资和交易成本,从而增强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稳住并扩大外贸规模。新媒网跨境认为,金融机构还应从数据整合、产品创新、流程优化、风险分担等多维度综合施策,构建一个更加精准、高效、普惠的金融支持外贸发展的服务体系。例如,浙商银行就善于运用避险工具,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避险+结算+融资”的综合金融服务,让更多的民营小微企业敢于使用、懂得使用、能够用好汇率避险工具,这无疑将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助力他们在国际市场乘风破浪。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3176.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二季度增速达4.5%,连续七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金融机构通过信贷支持、汇率避险产品创新等方式,积极支持外贸企业,特别是跨境电商和小微外贸企业的发展。专家建议加强国际合作,优化跨境贸易便利化,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为小微外贸企业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支持。
发布于 2025-09-01
查看人数 116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