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巨变!7月1日平台报税,逃税50万罚,速领30万!

2025-08-29跨境电商

Image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跨境电商无疑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为无数中国商家开辟了通往世界市场的新通道,也让全球好物触手可及。然而,伴随着行业的蓬勃发展,如何实现规范化、阳光化运营,确保市场公平与健康发展,始终是摆在所有参与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就在近期,一项重磅政策的落地,无疑为整个跨境电商行业敲响了合规的警钟。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报送涉税信息有关事项的公告》(2025年第15号),并于7月1日正式生效。这一公告的到来,如同夏日里的一场及时雨,旨在涤清行业中可能存在的模糊地带,引领所有从业者迈向一个更加透明、规范的税务合规新时代。

新媒网跨境获悉,这项政策的深远影响,在于它彻底堵死了过去一些商家可能依赖的“无税号、无申报”的灰色路径。曾经,在信息不透明的环境下,部分商家或因对政策了解不足,或因追求短期利益,未能完全履行纳税义务。这种局面,不仅造成了国家税收的流失,更重要的是,它也导致了市场竞争的不公平,让那些合法合规经营的商家反而处于劣势。

如今,随着新规的实施,包括亚马逊、eBay、Temu、TikTok Shop在内的国内外各大电商平台,将不再仅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将扮演起“税务信息中转站”的关键角色。这意味着,每一位中国跨境电商卖家的身份信息、经营数据,都将首次以全面、系统的方式,暴露在国家税务机关的监管视野之中。这并非要给商家带来额外负担,而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健康的市场环境,让每一份付出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让每一份收入都能为社会贡献力量。

平台责任:无论身在何处,都须承担合规之责

这项新规的厉害之处,在于其对责任主体的全覆盖。无论电商平台是在国内注册运营,还是身处海外,只要它服务于中国卖家或者中国消费者,就必须履行报送涉税信息的义务。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对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管的决心和能力。

具体来看,公告明确了三类平台需要承担的责任:

  1. 境内平台: 对于那些在中国境内持有《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平台企业,例如我们熟知的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国际、京东旗下的京东国际等,它们作为中国法律框架下的注册实体,直接向税务部门报送涉税信息是其应尽的法定义务。这有助于巩固国内电商市场的税收基础,确保数据链条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 境外平台在华有主体: 许多国际知名的电商平台,虽然总部在国外,但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和中国卖家,早已在中国境内设立了合法运营实体。例如,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其在中国境内的运营主体“亚马逊卓越有限公司”便持有相关经营许可。又如近年来风头正劲的Temu和TikTok Shop,它们也都有各自在国内的运营实体负责相关业务。对于这些在华有明确法律主体的境外平台而言,其国内运营实体将直接承担信息报送的责任。这使得税务部门能够通过这些实体,有效地获取并核对中国卖家在这些国际平台上产生的交易数据,确保税收征管的顺畅进行。

  3. 境外平台无境内主体: 这一类平台过去可能是税务监管的难点所在。例如,欧洲地区的德国OTTO电商平台,以及亚洲地区的日本乐天等,它们可能并未在中国境内设立常驻的法律实体。但新规明确规定,即使是这类没有境内实体的境外平台,也必须在中国境内指定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代理人,由该代理人负责其中国卖家涉税信息的报送工作。这意味着,即使平台本身远在海外,其在中国的经营活动也必须有“代言人”来承担税务合规责任。这一举措有效填补了跨境税务监管的空白,确保了无论平台“身在何处”,都无法游离于中国的税务管理之外,真正实现了责任主体的全覆盖。

通过这种“三位一体”的责任划分,国家税务总局构建了一张严密的信息报送网络,确保了无论中国卖家选择哪个平台进行跨境贸易,其涉税信息都能够被及时、准确地掌握,为后续的税收征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报送内容:数据透明化,助力精准监管

此次新规不仅明确了“谁来报”,更详细规定了“报什么”。平台每季度需要向税务局提交的核心数据主要分为两大类:身份信息和收入信息。这些数据的透明化,将有助于税务部门更全面、精准地掌握卖家的经营状况,实现更科学、精细化的税收管理。

  1. 身份信息:

    • 卖家名称: 即商家的注册名称,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如实提供。
    • 纳税人识别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这是纳税人唯一的“身份证号”,对于企业而言通常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对于个体工商户或个人卖家,则可能是其居民身份证号码或其他税务登记号。这是连接卖家与税务系统的关键,确保了每一个纳税主体都能被精准识别。
    • 证件号码: 进一步确认卖家身份的合法有效性,例如企业法人的营业执照号或个人身份证号等。
    • 店铺ID: 这是平台内部识别具体店铺的唯一标识。通过店铺ID,税务部门可以将纳税人信息与其在平台上的具体经营活动精准匹配,有效防止“身份混淆”或“多店少报”等情况的发生。这些身份信息如同数字世界的“户口本”,清晰地记录了每一位跨境卖家的基本面貌。
  2. 收入信息:

    • 销售总额: 指卖家在一定时期内在平台实现的所有商品或服务的销售收入总和,不扣除任何成本或退款。这是衡量卖家经营规模最直接的数据。
    • 退款金额: 指消费者因各种原因退货或退款所涉及的金额。准确记录退款,有助于核算卖家的实际经营收入,避免因退款而虚高计税。
    • 净收入: 即销售总额扣除退款金额后的实际收入。这是计算增值税等流转税的重要依据,也是反映卖家实际经营效益的关键指标。
    • 订单量: 指卖家在报告期内完成的订单总数量。订单量反映了卖家的活跃度和交易频次,虽然不直接用于计税,但可作为评估经营规模和风险分析的重要辅助数据。

这些详细的交易数据,就像是一本公开的“账本”,让税务部门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笔交易的来龙去脉。新媒网跨境认为,这种全面的数据报送机制,不仅能够有效遏制偷逃税行为,更能帮助税务部门构建更加精准的风险画像,针对性地提供税务服务,从而实现从“以票管税”向“以数治税”的现代化转变,提升税收治理能力。

明确时间表:合规之路,刻不容缓

政策落地,必然伴随着清晰的时间表。为了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国家税务总局对平台和卖家的合规时间节点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对于所有跨境电商从业者而言,了解并遵守这些时间点,是避免不必要风险、顺利过渡到合规经营模式的关键。

  • 2025年7月内:平台完成基本信息备案。
    这意味着,在今年7月结束之前,所有受新规影响的电商平台,无论境内境外,都必须完成其涉税信息报送系统的搭建与调试,并向税务部门完成初步的备案工作。这包括注册信息、接口对接、数据传输格式等准备,为后续的正式数据报送做好铺垫。对于卖家来说,这段时间虽然主要是平台方的准备,但也意味着平台会启动对其注册卖家信息的核查与更新,以确保能在备案时提交准确的卖家基础数据。

  • 2025年10月:首次报送Q3(7-9月)卖家数据。
    这是新规实施后的第一次正式数据“大考”。届时,平台将把2025年第三季度(即7月1日至9月30日)中国卖家的各项涉税信息,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正式提交给国家税务总局。对于卖家而言,这意味着从7月1日新规生效的那一刻起,您的每一笔交易、每一分收入、每一次退款,都将进入税务部门的视野。因此,务必确保从7月开始,您的经营数据就已经是准确、清晰、合规的。

  • 违规代价:未报/瞒报最高罚50万元,严重者停业整顿。
    法律的尊严在于其执行力。新规对于未能按时、按量、按质报送信息的平台,以及存在瞒报、漏报行为的平台,设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最高可处以5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这对于任何规模的平台而言,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更严重的是,“停业整顿”的惩罚。这意味着平台可能面临暂停服务、业务审查等一系列措施,这将对其运营、声誉乃至生存造成毁灭性打击。

    对于跨境卖家而言,虽然罚款和停业整顿的直接对象是平台,但平台为了避免自身受罚,必然会加大对卖家信息的核查力度。如果卖家提供的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导致平台无法合规报送,平台有权采取包括但不限于限制交易、冻结资金甚至关停店铺等措施。更进一步,如果税务部门在后续的核查中发现卖家存在偷逃税行为,那么卖家自身将面临行政处罚、罚款,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因此,这份时间表和明确的违规代价,都在向所有跨境电商的参与者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税务合规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合规的脚步,必须与政策同频共振,刻不容缓。

卖家应对策略:变危为机,拥抱未来

面对全新的税务合规环境,跨境电商卖家们切勿心存侥幸。与其被动等待,不如积极应对,将挑战转化为自身发展的机遇。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风险,更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1. 信息校准:核实身份,保障资质有效性

    • 立即登录平台后台,核对注册信息(税号必须真实有效): 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仔细检查您在亚马逊、eBay、Temu、TikTok Shop等各个平台注册的店铺信息,确保与您的实际经营主体(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体工商户)保持一致。特别要核对纳税人识别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它必须是真实、有效且与您的主体类型相符的。如果过去曾使用过不规范的身份注册,现在是纠正的最佳时机。
    • 证件过期或缺失的,7月内补全,避免被清退: 如果您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或其他相关证件已过期,或者在注册时未能提供完整的资质证明,务必在7月份内迅速补齐。平台为了自身合规,会对卖家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一旦发现证件过期或缺失,轻则限制提现、暂停销售,重则直接清退店铺,这会对您的经营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主动及时地更新和补齐,能够保障您的店铺正常运营,也为后续的税务合规打下坚实基础。
  2. 财税升级:规范账务,优化税务管理

    • 小规模纳税人:速办税务登记,季度销售额≤30万免征增值税: 对于规模较小的跨境卖家,若符合小规模纳税人条件,应尽快完成税务登记。国家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有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当前政策规定,小规模纳税人季度销售额不超过30万元人民币,可以免征增值税。这对于初创期或业务量不大的卖家来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利好。但需要注意的是,享受免税优惠的前提是您必须进行税务登记,并按规定进行申报,即使是“零申报”也需按时完成,否则仍可能面临税务风险。
    • 一般纳税人:梳理跨境流水,匹配申报数据,差异过大易触发稽查: 对于业务量较大、已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的卖家,财税管理的复杂性更高。您需要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全面梳理每一笔跨境交易的资金流水。这包括平台收款、海外仓费用、物流费用、广告费等各项支出,以及退款、冲销等情况。核心任务是确保您的内部账务数据能够与平台报送给税务部门的数据进行有效匹配。如果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极易触发税务稽查。税务稽查意味着税务部门将对您的企业进行全面检查,一旦发现问题,不仅要补缴税款,还可能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影响企业信用。因此,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或税务顾问,建立科学的账务处理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3. 架构优化:利用政策红利,实现合法节税

    • 海南自贸港、综试区企业可享所得税减免: 中国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设立了如海南自由贸易港、以及全国多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简称“综试区”)。这些区域通常会出台针对入驻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企业所得税减免。对于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企业,可以考虑将部分业务或注册主体迁移到这些区域,从而合法享受税收红利,降低运营成本。这需要进行专业的评估和规划,以确保符合所有享受优惠的条件,并实现真正的业务实质。
    • B2B卖家可拆分企业购业务,适用出口退税: 如果您的跨境电商业务中包含面向海外企业客户的B2B(企业对企业)模式,那么可以考虑将这部分业务进行独立管理或拆分。B2B的出口业务通常可以适用出口退税政策,即国家将企业在生产或采购环节已缴纳的增值税等国内税款进行退还,以鼓励出口。通过清晰地划分B2B和B2C(企业对消费者)业务,并规范出口报关、结汇等流程,可以确保您的B2B业务能够顺利申请并获得出口退税,进一步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税务透明化之后,以往“野路子”躺赚的时代确实已经过去,但这也正是市场走向成熟,竞争更加公平的标志。那些有备而来、规范经营的玩家,反而能够甩开对手,在更加公平的环境中获得长足发展。

咱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卖家,该咋办?说白了,就两步走,走稳了,前景一片光明:

第一,该补的赶紧补。您的税号、各种证件和资质,麻溜儿地去查漏补缺,确保它们真实有效、与您的经营主体一致。千万别让平台的“清退大锤”因为这些小细节砸在您的头上,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第二,该省的聪明省。国家不是一味地收税,也有鼓励发展的优惠政策。比如海南自贸港和综试区的税收优惠,小规模纳税人季度30万免增值税的羊毛,这些都是光明正大、合理合法的节税途径。该用起来就用起来,把省下来的钱投入到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市场拓展上,让企业滚雪球般发展壮大。

政策变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抱着老观念、硬着头皮乱冲,最终撞得头破血流。税务透明化之后,市场将更加规范,活得更久的不是跑得最快的,而是账算得最清、规矩守得最好的企业。

那么,各位卖家朋友们,您的税号,现在搞定了吗?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0890.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新规,要求国内外电商平台报送中国跨境电商卖家涉税信息,新规于7月1日生效。平台需报送卖家身份和收入信息,未按规定报送将面临处罚。卖家需核实信息、规范账务,可考虑利用自贸港等政策进行税务优化。
发布于 2025-08-29
查看人数 1331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