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百货2025复苏!梅西销售三年最佳,跨境速抢

2025-11-07跨境电商

美国百货2025复苏!梅西销售三年最佳,跨境速抢

在全球商业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传统零售业,尤其是百货商店,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化浪潮、电商冲击以及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深刻转变,使得许多曾经辉煌的百货巨头步履维艰。然而,就在各界普遍唱衰之际,海外市场却传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积极信号,一些深陷困境的美国百货商店,在2025年正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复苏迹象。这不仅为面临类似挑战的全球零售同行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也为我们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观察海外市场、把握未来趋势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回顾历史,美国百货商店的衰落并非一朝一夕。早在1995年,外媒《洛杉矶时报》就曾以疑问句的形式探讨“百货商店能否生存下去?”彼时,百货商店在美国零售总额中的占比约为14%。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比例持续下滑,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已经骤降至仅2.6%。这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作用。

首先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从早期的沃尔玛、塔吉特等折扣零售商,到后来的T.J. Maxx等特价店,这些新兴业态以其价格优势和便利性,不断侵蚀着传统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它们迫使许多百货公司为了应对竞争,不得不削减成本、简化服务,甚至牺牲了原有的零售特色和购物体验,结果反而适得其反,进一步削弱了自身的吸引力。

正如美国梅西百货首席执行官托尼·斯普林近期接受外媒《财富》杂志采访时所言:“你知道百货商店曾经最艰难的是什么吗?我们执行得不好。一家糟糕的商店,无论你如何称呼它,最终都会失败。”这番话一语道破了许多传统百货公司走向衰落的内在原因。

糟糕的运营和管理,导致了门店环境的陈旧、商品选择的同质化、服务质量的下降,使得消费者逐渐失去了光顾的理由。尤其是在电商崛起后,消费者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在家中完成购物,传统百货商店的固有优势被进一步瓦解。

到了2018年前后,一些老牌百货公司如巴尼斯纽约(Barneys New York)和西尔斯(Sears)相继申请破产或宣布停业。而到了更为艰难的2020年,仅这一年,美国就有包括尼曼·马库斯(Neiman Marcus)、彭尼百货(J.C. Penney)、罗德与泰勒(Lord & Taylor)以及邦顿商店(Bon-Ton Stores)在内的多家知名百货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这使得“传统百货已死”的论调甚嚣尘上。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2025年,一些美国百货商店却展现出了生机。根据海外报告的最新数据及外媒观察,梅西百货(Macy's)、布鲁明戴尔百货(Bloomingdale's)、迪拉德百货(Dillard's)、诺德斯特龙百货(Nordstrom)以及贝尔克百货(Belk)等品牌报告了销售增长。与此同时,彭尼百货(J.C. Penney)和科尔士百货(Kohl's)也出现了企稳的迹象。这似乎预示着,在经历了长期的市场洗礼后,传统百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度调整后的自我救赎。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这种“触底反弹”呢?从这些率先复苏的百货公司身上,我们或许能找到一些共同的线索,它们普遍回归了零售业的核心原则:

1. 重塑门店体验与服务质量

消费者在实体店购物,不仅仅是为了购买商品,更是一种综合体验。复苏中的百货公司深谙此道,开始重新投入资源,打造整洁、美观、富有吸引力的购物空间。例如,迪拉德百货(Dillard's)这家主要在美国南部和西南部拥有约290家门店的连锁百货,通过保持门店的整洁和精心布局的商品陈列,即便在激烈竞争下,其营收和门店数量也基本维持在2010年的水平,展现了其经营策略的稳健性。

此外,提升员工服务水平也是关键一环。专业的导购人员、细致周到的服务,能够为顾客提供在线购物无法比拟的人性化体验。当消费者走进一家百货商店时,如果能感受到被尊重和关注,购物体验无疑会得到极大提升。

2. 优化商品组合与品牌策略

过去,许多百货公司盲目追求商品品类的丰富,结果导致门店杂乱无章,商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而当前成功转型的百货公司,则更注重商品选择的“精”和“准”。它们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精准把握目标客群的需求,精选符合品牌调性、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商品和新兴品牌。

以梅西百货为例,其近期取得了三年来最佳的季度销售增长表现,这得益于其全新的策略。梅西百货致力于减少门店的杂乱感,更加聚焦于核心商品品类和精选品牌,并加大在关键部门的人员配置。这种“少即是多”的策略,让消费者在购物时能够更清晰地找到自己所需,也提升了整体的购物效率和满意度。

3. 精简门店网络与聚焦运营

过去几十年,许多百货公司为了扩张市场份额,盲目开设大量门店。然而,在市场变化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过多的低效门店反而成为拖累。一些百货公司发现,“更少的门店反而更好”。它们通过战略性地关闭部分效益不佳的门店,将资源集中投入到核心地段或高潜力门店的改造升级上,从而提升了整体的运营效率和品牌形象的统一性。

这种“瘦身”策略,并非简单的收缩,而是对零售资产的优化配置。它让企业能够更专注于提升现有门店的质量和盈利能力,确保每一家门店都能为品牌带来正向价值。

对中国跨境行业与国内零售业的启示

美国百货商店的这一轮复苏,对于我们中国的跨境从业者和国内零售企业而言,无疑提供了宝贵的观察窗口和深刻的启示。

首先,它提醒我们,实体零售并非“穷途末路”,关键在于如何适应新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在跨境电商迅猛发展的当下,许多中国品牌在出海时,往往会聚焦于线上渠道。然而,美国百货业的经验表明,线下的体验和品牌建设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中国品牌在拓展海外市场时,或许也应开始思考如何将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通过打造具有品牌特色和文化底蕴的线下体验空间,来提升品牌在海外市场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其次,品质和服务是永恒的竞争力。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内销还是外贸,产品质量、购物体验和售后服务始终是赢得消费者青睐的核心要素。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更应注重品牌的长期建设和消费者口碑的积累,避免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潭。

再者,灵活调整策略和聚焦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企业需要具备快速响应和调整策略的能力。盲目扩张或固守传统都可能导致被淘汰。美国百货公司的复苏,正是得益于它们在绝境中敢于自我革新,回归零售本质,并对门店网络和商品组合进行战略性调整。对于中国跨境卖家而言,这意味着在选择海外市场、制定营销策略和产品线时,需要更加精准和灵活,避免同质化竞争,寻找自身的蓝海。

最后,国内零售行业也应从中汲取经验。面对线上线下的融合趋势,以及消费者日益个性化、体验化的需求,中国传统零售业同样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如何借鉴海外百货业的成功经验,通过提升购物体验、优化商品结构、强化服务意识,来重新激活实体零售的活力,值得我们深思。

当前,虽然美国百货业的复苏势头令人鼓舞,但挑战依然存在。数字化转型、供应链效率、消费者行为的进一步演变等,都将是它们未来需要持续面对的课题。然而,其“回归本源,精耕细作”的策略,无疑为全球零售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一个积极的方向。中国跨境行业及国内零售企业应密切关注这些动态,从中汲取经验,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025-us-retail-revival-macys-best-sales.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在特朗普总统执政下的2025年,美国百货商店在经历长期衰退后出现复苏迹象。通过重塑门店体验、优化商品组合和精简门店网络,梅西百货等品牌实现销售增长。这对中国跨境电商和国内零售业具有重要启示,应关注线下体验、品质服务和灵活策略调整。
发布于 2025-11-07
查看人数 132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NMedia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