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投资剧变:营收过亿难融!新算法跨境必懂

2025-11-14跨境电商

2025投资剧变:营收过亿难融!新算法跨境必懂

当前是2025年,全球科技创新与投资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解全球顶级投资机构的最新思路,对于中国的跨境电商、科技出海企业乃至所有关注国际前沿动态的从业者而言,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日,在国际科技盛会TechCrunch Disrupt 2025上,多位知名风险投资人就初创企业的投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们勾勒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投资图景。外媒也对这些讨论进行了报道。

投资逻辑的迭代:告别粗放,迈向精细化

曾几何时,高速增长的营收数据往往是吸引风险投资的关键指标。但在2025年的当下,这一逻辑正在发生显著变化。美国Cowboy Ventures的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Aileen Lee女士指出,当前投资环境呈现出一种“活跃而复杂”的态势。她观察到,一些新兴企业能在短短一年内实现从零到一亿美元的营收跨越,其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然而,她也强调,对于A轮投资者而言,单纯的营收快速增长已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如今,投资人更多地采用一种“算法式”的评估模型,其中包含了多个变量和不同的权重系数。这意味着,对初创企业的价值判断,正变得更加精细和多维度。

“投资算法”的四大核心变量

Aileen Lee女士所提及的“算法”变量,为我们揭示了当下投资人关注的重点。这些要素的权重会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但其核心价值不言而喻:

  • 数据生成与应用能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被视为新的石油。投资人高度关注一家初创企业是否具备强大的数据生成、收集和分析能力。这些数据不仅能帮助企业优化产品和服务,更能形成独特的用户画像和市场洞察,为未来的增长奠定基础。对于中国的跨境企业而言,这意味着需要更加重视海外市场数据的获取与分析,例如用户行为数据、市场趋势数据等,将其转化为商业决策的依据。

  • 竞争护城河的深度与广度: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初创企业如何构建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成为关键。这可能来源于专利技术、独特的商业模式、强大的品牌影响力、高效的运营体系,或是深厚的行业资源。投资人希望看到企业有能力抵御竞争对手的模仿和冲击,确保持续的竞争优势。中国的跨境卖家和技术服务商,在出海过程中尤其需要思考如何打造差异化优势,例如在供应链管理、品牌塑造或技术服务创新上形成自己的“护城河”。

  • 创始人团队的过往成就与执行力: 创业是人的事业。创始人及其团队的背景、经验、过往成功案例乃至失败中汲取的教训,都成为投资人考量的重要因素。一个具有成功经验、强大执行力、清晰愿景和良好团队协作的创始人组合,往往能给予投资人更大的信心。这提醒我们,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创业团队不仅需要展示技术和产品的实力,更要突出团队的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管理能力。

  • 产品技术深度与创新: 尽管市场策略日益重要,但坚实的产品和领先的技术依然是基石。投资人会深入评估产品的技术含量、创新性、可扩展性以及解决用户痛点的能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是吸引资本的硬核实力。对于中国科技企业而言,坚持技术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将是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获得认可的关键。

Aileen Lee女士的观点强调,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投资公式。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初创企业,其“算法”输出的结果会大相径庭。这要求创业者对自身的核心优势有清晰的认知,并能够针对性地向投资人展示其多维度的价值。

早期融资的新挑战:标准趋严,门槛提升

美国DVx Ventures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on McNeill先生的观察则进一步印证了投资环境的变化。他指出,那些营收迅速达到500万美元的初创企业,在寻求后续融资时,却往往面临意想不到的困难。这一现象表明,投资人对于早期项目的评估标准已变得更为严苛。

McNeill先生认为,这套“游戏规则”正在动态调整。过去,A轮投资者可能会对种子轮阶段的初创企业给予一定的宽容和试错空间。但如今,他们对种子轮项目的审查,已经达到了此前只对更为成熟公司才施加的严格程度。这意味着,中国创业者在初创阶段就必须具备更强的商业模式、更清晰的增长路径和更扎实的团队基础,才能在激烈的融资竞争中脱颖而出。

技术与市场的辩论:谁才是“王道”?

在TechCrunch Disrupt 2025的讨论中,关于“技术”与“市场切入策略(Go-to-Market, GTM)”重要性的辩论,引发了在场投资人的热烈讨论。

Jon McNeill先生提出了一个颇具启发性的观点:“我认为很多投资人已经发现,大多数具有突破性的公司,其技术并非是最好的,但它们拥有最出色的市场切入策略。”他的言下之意是,即使技术并非绝对领先,但如果能找到高效、精准的方式将产品推向市场,并迅速占领用户心智,同样能够获得成功。这对于许多在技术上难以与巨头抗衡的初创企业来说,无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特别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跨境电商领域,中国卖家们在产品研发的同时,更需深入思考如何构建独特的品牌故事、精准的用户画像以及高效的营销渠道,从而有效触达并转化海外消费者。

然而,美国Kindred Ventures的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Steve Jang先生对此持不同看法。他认为,“说平庸的技术加上出色的市场策略就能赢得胜利、获得融资和客户,这并不完全是事实。我认为,两者都是必要的。”Steve Jang强调了技术和市场策略的“双轮驱动”效应。他认为,即使市场策略再优秀,如果产品本身缺乏过硬的技术支撑或创新点,其生命力也难以持久。在当下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随后,Jon McNeill先生进一步澄清了他的观点。他表示,拥有坚实的产品基础无疑是重要的。但他更想强调的是,创始人需要从项目伊始就着力构建一套异常强大的销售和市场策略。在他看来,现在的投资人对初创企业的市场切入策略,已经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成熟和精明。他们不仅看市场策略本身,还会深入评估其可执行性、可扩展性以及与产品定位的契合度。

这场辩论对于中国的跨境从业者具有深远的启示。在全球市场,尤其是在一些细分领域,中国企业可能在技术上还需追赶。但如果在市场策略上能够做到创新、精准和高效,结合本土化的运营优势,同样有机会实现突破。这并非意味着可以忽视技术,而是要将技术创新与市场策略紧密结合,形成合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中国跨境行业的启示与展望

此次TechCrunch Disrupt 2025上的讨论,无疑为中国的跨境从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思考方向。

  1. 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在当前投资人审慎且多维度的评估体系下,中国初创企业和跨境卖家需要从产品技术、数据运营、品牌建设、团队能力和市场策略等多个维度全面提升自身实力,而非仅仅依赖某一点的优势。

  2. 精益化增长与数据驱动: 追求“高质量增长”而非“粗放式扩张”。通过数据分析深入理解海外用户需求,优化产品迭代,提高运营效率,构建真正的用户粘性。这对于跨境电商卖家而言,意味着更精准的用户画像、更个性化的营销和更高效的供应链管理。

  3. 构建核心壁垒,强化品牌护城河: 无论是技术创新、独特的商业模式、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还是深入的本地化运营能力,都应成为企业构建自身“护城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复杂的全球市场中,缺乏独特优势的企业将难以长久发展。

  4. 重视市场进入策略的全球化视野: 对于志在出海的中国企业而言,提前规划并不断优化市场切入策略至关重要。这包括对目标市场的深入调研、渠道伙伴的拓展、品牌本地化营销、合规性考量等。一个富有洞察力且执行力强的GTM策略,能让中国产品更好地融入海外市场。

  5. 适应变化的融资环境: 全球资本市场对初创企业的评估正趋于严格和理性。中国创业者在寻求国际融资时,需要对自身的商业模式、财务状况、增长潜力有更清晰、更专业的呈现,以满足更高标准的尽职调查要求。

全球的投资格局正在不断演变,不变的是对创新和价值的追求。中国的跨境从业者,在全球化浪潮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持续关注国际前沿动态,吸收和借鉴全球优秀经验,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调整战略,把握机遇,在全球市场中展现中国企业的独特魅力和强大活力。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025-new-vc-algo-100m-rev-tough-for-cb.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2025年,全球科技投资逻辑转向精细化。TechCrunch Disrupt 2025上,投资人强调数据能力、竞争壁垒、团队和技术。早期融资标准提高,市场策略与技术并重。对中国跨境电商企业,需提升综合竞争力,数据驱动,构建品牌护城河,并重视全球化市场策略。
发布于 2025-11-14
查看人数 193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NMedia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