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冷箱产量突破32.1万TEU!中国制造狂揽商机!

冷藏集装箱市场迎来增长热潮:中国制造彰显全球实力
近年来,全球冷链物流需求持续攀升,这股浪潮正强劲地推动着冷藏集装箱市场的蓬勃发展。作为承载生鲜产品、医药品等敏感货物跨越山海的关键载体,冷藏集装箱的制造与应用情况,无疑是衡量全球贸易活力和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而言,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最新动态,洞察其背后的机遇与挑战,对于优化自身物流布局、提升服务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数据显示,2025年冷藏集装箱的产量正迎来一个创纪录的时期,并且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市场将保持稳健发展。2025年前九个月,全球冷藏集装箱总产量突破32.1万TEU(标准箱),其中97%为40英尺高箱。这一数字相较于2024年同期的20.7万TEU,实现了显著增长。海外报告预计,2025年全年冷藏集装箱总产量有望达到34万至35万TEU。如果这一预测成为现实,这将是历史上第二高的年度产量,仅次于2021年创下的38.6万TEU的记录。此后,预计到2029年,年产量将稳定在23万至27万TEU之间。
这份增长的背后,是全球范围内对高效、可靠冷链运输方案的迫切需求。尤其是在全球贸易格局不断演变、消费者对商品品质要求日益提升的当下,冷藏集装箱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中国制造商:全球冷藏集装箱市场的中坚力量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所有冷藏集装箱的制造商均位于中国,这使得中国在全球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中国企业,在过去一年中,都受益于全球海洋运输公司和租赁商对设备需求的大幅增长。
推动这一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 生鲜产品运输需求旺盛: 全球易腐产品贸易持续强劲增长。例如,南半球落叶水果季的丰收带来了大量的出口需求。南非的柑橘出口也表现出色,该国柑橘种植者协会预计,2025年的出口量将比2024年增长10%,达到1.882亿箱。
- 市场份额转移: 传统的冷藏船运输和航空货运服务,正逐渐向标准化(ISO)海运冷藏集装箱转移,这反映出冷藏集装箱在成本效益和灵活性方面的优势。
- 新参与者涌入: 越来越多的船运公司开始涉足冷藏运输领域,扩展了市场的整体容量。
- 设备周转效率挑战: 与普通干货集装箱类似,全球供应链中的拥堵、波动以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带来的航运服务中断,导致冷藏设备周转时间延长,变相增加了对新设备的需求。
- 技术进步驱动: 冷藏设备特别是制冷机械和冷却系统方面的技术突破,使得更多对时间敏感的货物现在能够通过冷藏集装箱进行运输,拓宽了市场应用范围。
- 老旧船队更新换代: 现有冷藏集装箱船队逐渐老化,亟需更新。一些船运公司和租赁商选择提前淘汰旧箱,以避免高昂的维护和修理成本,同时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并转向使用全球变暖潜力(GWP)更低的制冷剂。全球气温升高也给老旧集装箱的制冷设备和隔热性能带来更大压力,导致更多维护维修和故障索赔。
头部制造商表现亮眼
中国领先的冷藏集装箱制造商,在2025年前九个月的表现尤为突出:
- 中集集团(CIMC) 继续保持其市场领导地位,总产量接近15万TEU。这一数字比2024年同期的9.47万TEU增长了超过58%。中集集团将此归因于“南美水果出口的强劲增长和冷链运输持续高企的运费”。
- 富华粤(Fuwa Guangdong) 的冷藏集装箱产量也大幅增长,2025年前九个月达到31334 TEU,比2024年同期的19250 TEU增长了62%。
- 东方国际集装箱(DFIC) 的产量相对平稳,2025年前九个月生产了近8.2万TEU,而2024年同期为6.5万TEU,增幅为26%。
主要制造商2024-2025年前九个月冷藏集装箱产量对比
| 制造商 | 2024年前九个月产量(TEU) | 2025年前九个月产量(TEU) | 同期增长率 |
|---|---|---|---|
| 中集集团 (CIMC) | 94,700 | 150,000 | >58% |
| 富华粤 (Fuwa Guangdong) | 19,250 | 31,334 | 62% |
| 东方国际集装箱 (DFIC) | 65,000 | 82,000 | 26% |
马士基集装箱工业:产量翻倍,市场份额提升
丹麦马士基集装箱工业公司(MCI)在产量方面实现了最大飞跃。其总产量达到58590 TEU,比2024年同期的28600 TEU增长了近105%。按TEU计算,MCI的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13.8%提升至2025年的18.3%。
MCI首席执行官Søren Leth Johannsen表示:“尽管近期全球贸易因不确定性增加而波动,但冷藏市场仍保持着强劲的步伐。这表明市场对冷藏运输的需求和增长充满信心,同时也凸显了淘汰老旧设备的益处。”
预计在2025年和2024年推动冷藏集装箱产量增长的诸多因素,将持续到2030年,为行业带来长期的发展动力。
更新换代浪潮与新兴技术引领
海外报告的研究显示,老旧集装箱的退役潮将成为未来订单的主要驱动力,尤其是2010年代上半年交付的大批设备正逐步进入二手市场。通常,租赁商和船运公司会在冷藏集装箱达到12年使用寿命时开始将其销售到二手市场。到了14年,大部分集装箱会因为隔热性能下降和制冷机效率降低而从海运贸易中退役,因为运营成本会变得过高,同时货物受损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根据2025年第二季度末的数据,海外报告估计,从2025年到2029年期间,每年将有23万至31万TEU的冷藏集装箱可能被淘汰。这一预测是基于船运公司和租赁商在设备达到12年使用寿命时,将其中80%至85%的设备出售到二手市场。海外报告预测,未来几年内,更新换代需求将占每年总产量的55%至60%。
提前退役风险与外观考量
然而,也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有迹象表明,数千个冷藏集装箱可能需要比预期更早地被替换。2021年,包括中集集团、东方国际集装箱和富华粤在内的多数中国制造商,在冷藏集装箱的考登钢框架和侧壁处理上,从传统的喷锌和溶剂型涂料,转向了更环保的富锌底漆和水性涂料。
这种新的涂层系统在耐久性方面似乎表现欠佳,一些集装箱已开始出现褪色和生锈的早期迹象,尤其是在亚热带贸易环境中,这种情况可能更为严重。虽然这通常不会影响集装箱的结构完整性,但对于生鲜农产品、医药品及其他温敏货物的进口商/出口商而言,他们往往不愿使用外观不佳、看似状况欠佳的集装箱。这可能导致一些运营商面临业务流失的风险,也促使行业对涂层技术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更高效的冷藏技术:环保与节能并重
MCI的首席执行官Søren Leth Johannsen强调,技术进步也在强力推动市场发展。他在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发布的通讯中指出:“自2024年10月我们升级版的Star Cool 1.1商业发布以来,我们已向客户交付了超过2.5万台。其中相当一部分的Star Cool 1.1设备配备了三重制冷剂硬件,可使用A2L型制冷剂,或直接充注R1234yf制冷剂。”
他进一步表示:“工厂充注R1234yf制冷剂代表了行业的又一个创举,也是MCI实现气候目标的重要一步——在保持客户期望的高性能的同时,减少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正如外媒此前报道,截至7月中旬,MCI已在工厂生产了近1万台充注R1234yf制冷剂的Star Cool 1.1冷藏设备。
新一代冷藏集装箱在能耗方面也实现了显著提升。Johannsen补充道:“尽管原版Star Cool在升级前已经具备领先的能效,但Star Cool 1.1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至少降低了8%的功耗。因此,我们不仅为市场带来了超低GWP制冷剂选项,还将功耗性能提升到了一个全新水平。总而言之,Star Cool 1.1为淘汰旧设备提供了最有力的价值主张。”值得一提的是,Star Cool 1.1是首款商业开发的三重制冷剂冷藏冷却机,能够使用R-134a、R-513A和R-1234yf这三种制冷剂中的任何一种进行操作,这无疑增加了其在全球不同市场和法规环境下的适用性。
全球贸易增长推动冷藏需求
从根本上看,全球通过集装箱运输易腐产品的趋势将继续增强,预计到2029年的年化增长率约为2%。到2029年,在预计通过海运运输的1.53亿吨易腐产品中,冷藏集装箱将承载约1.4亿吨(占总量的91%),这远高于2024年的1.25亿吨(占海运冷藏贸易的89%)。
此外,进入冷藏运输业务的船运公司数量也在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短途海运和区域内运营商开始向客户提供冷藏服务。近期,由迪拜环球港务集团(DP World)旗下的海运物流公司Unifeeder宣布,计划推出一项主要针对水果和蔬菜的新服务,连接摩洛哥与包括英国在内的北欧地区。这项新航线预计将于今年11月启动,将停靠摩洛哥的阿加迪尔、卡萨布兰卡以及迪拜环球港务集团在英国伦敦和比利时安特卫普运营的码头。
Unifeeder表示,新的快速服务将把到英国的运输时间缩短两天,与公路运输相比,可减少约70%的碳排放。为了支持这项服务,其母公司迪拜环球港务集团已投资1250个新的冷藏集装箱。
价格保持稳定,自动化助力降本增效

尽管市场需求旺盛且2025年设备订购周期延长,但冷藏集装箱的价格并未上涨。海外报告的研究显示,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一个40英尺高箱(含制冷机)的平均价格为13775美元。这实际上低于2024年底的14300美元,也低于2024年同期的14065美元。
40英尺高箱冷藏集装箱平均价格(含制冷机)
| 时间 | 平均价格(美元) |
|---|---|
| 2024年第二季度末 | 14,065 |
| 2024年年底 | 14,300 |
| 2025年第二季度末 | 13,775 |
与干货集装箱制造领域类似,冷藏集装箱制造商正大力投资自动化系统和数字化平台,以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提升最终产品的质量。在位于青岛的工厂,MCI于2023年升级了其喷锌和涂层生产线,现在采用机器人进行抛丸和热喷锌处理。此外,半自动化系统也被应用于涂装的最后工序。MCI表示,自动化使得集装箱表面处理更加一致,涂层应用更均匀,从而增强了集装箱的防腐蚀性能。更重要的是,这使得生产过程能耗更低,从环保角度来看,也减少了化学废弃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排放。
对中国跨境从业者的启示
冷藏集装箱市场的强劲增长,以及中国制造商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为国内跨境电商、物流和贸易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应密切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冷链物流升级需求: 随着全球消费者对生鲜、高品质商品需求的增加,对高效、可靠的冷链物流解决方案的需求将持续旺盛。国内企业应考虑投资或合作升级冷链基础设施,提升自身在跨境冷链运输中的服务能力。
- 环保与技术创新: 新一代冷藏集装箱在节能、环保制冷剂应用方面的技术进步,预示着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关注并引入这些先进技术,不仅能提升竞争力,也能响应全球绿色物流的趋势。
- 供应链韧性与效率: 尽管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多变,但对冷藏集装箱的需求依然坚挺。这要求从业者更加注重供应链的韧性建设,通过多元化布局、优化路由等方式,确保货物及时、安全送达。
- 中国制造的优势: 全球冷藏集装箱的生产集中在中国,这为国内企业提供了独特的供应链优势。在采购、租赁和维护冷藏设备方面,可以利用本土优势,获得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025-china-reefer-321k-teu-output-boom.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