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规!跨境美食暗藏腹泻刺客,海关严查!

2025-08-27跨境电商

Image

国门洞开,世界精彩,如今我们与全球的连接日益紧密,不仅是文化交流,更是美食的无界融合。那些远渡重洋的美味佳肴,触手可及,让人垂涎欲滴。然而,在享受这份便利与丰富的同时,您是否想过,行李箱中的“异国风味”也可能暗藏着不为人知的健康风险?为了更好筑牢口岸检疫防线,切实保障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国家的公共安全,国家相关部门正积极行动。

新媒网跨境获悉,国务院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会同海关总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精心编制并调整公布了全新的监测传染病目录。这份目录的发布,无疑是为我们日益频繁的跨境往来系上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带”。

今天,我们不妨“肠”话短说,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份目录中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消化道传染病。它们是跨境旅行中可能遇到的“隐形威胁”,包括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以及副溶血弧菌感染性腹泻。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

什么是消化道传染病?

顾名思义,消化道传染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肠道传染病,是一类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各类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它们的传播途径通常很隐蔽,病原体常常通过被污染的食物、饮用水、不洁净的手部接触,甚至一些媒介生物,悄无声息地进入人体。一旦中招,就可能引发腹泻、呕吐等一系列令人不适的症状。

这类疾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尤其在湿热的夏秋季节更为高发,仿佛给我们的肠胃健康敲响了警钟。更值得注意的是,人群对这类疾病普遍易感,没有谁能置身事外。因此,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口岸的传染病防控工作中,消化道传染病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不容我们有丝毫懈怠。

痢疾:跨境旅行的“隐形威胁”

谈到痢疾,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发热、腹痛、里急后重,以及最令人担忧的黏液脓血便。没错,这些正是痢疾的典型症状。但您可能不知道,痢疾并非只有一种,它根据致病病原体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痢疾志贺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菌痢”;另一种则是由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性痢疾。

在异国他乡旅行时,面对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我们常常难以抵挡诱惑。然而,如果食用了卫生条件不够严格地区的食物,或是没有彻底清洗干净的瓜果蔬菜,就可能大大增加感染痢疾的风险。旅行的愉悦瞬间,或许就因一时的疏忽而蒙上阴影。

  1. 痢疾的传播途径不简单

    痢疾虽然全年散发,但在夏秋季节更容易出现高发。它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听起来可能有些不适,但却是我们需要高度警惕的真相。简单来说,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痢疾杆菌,这些病菌随粪便排出后,可以通过不洁净的手、苍蝇、被污染的食物和水等多种途径,最终经口进入健康人体,导致感染。此外,痢疾还可能通过生活接触传播。试想一下,如果接触了患者或带菌者的生活用品,比如门把手、餐具等,而没有及时洗手就进食,也可能不幸中招。

  2. 痢疾的临床表现需警惕

    痢疾的症状并非一成不变,根据其类型和严重程度,表现也多种多样。

    (1) 急性菌痢

    • 普通型: 通常起病急骤,患者会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能飙升至39℃以上),伴随剧烈腹痛和频繁腹泻(一天可能多达10-30次),排出的粪便常带有黏液和脓血,同时伴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感,令人苦不堪言。
    • 轻型: 症状相对轻微,患者可能只有低热或甚至不发热,排泄物是稀便并带有黏液,但通常没有脓血,里急后重感也不那么明显。
    • 重型: 这种情况就比较危急了。患者腹泻极为频繁(可能超过30次/天),身体因大量水分流失而出现严重脱水,甚至可能发展为休克。少数情况下,还会出现中毒性肠麻痹等严重并发症。
    • 中毒型: 这种类型在儿童中更为常见,尤其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它的主要特征是高热、惊厥、昏迷,并可能伴有循环或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反而可能轻微甚至缺失,这使得诊断和治疗更具挑战性。

    (2) 慢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

    • 迁延型: 患者可能反复发作,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给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 急性发作型: 曾有菌痢病史的患者,再次出现类似急性典型菌痢的临床表现,但通常程度较轻,恢复也可能不完全。
    • 隐匿型: 这类患者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但其粪便中却持续带有痢疾杆菌,因此往往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才能被发现,成为潜在的传染源。

    (3) 阿米巴性痢疾
    与细菌性痢疾不同,阿米巴性痢疾的起病通常比较缓慢,潜伏期可能长达1-2周,甚至数月之久。其典型表现是排出暗红色果酱样便,伴随右下腹部疼痛。这种痢疾更容易转变为慢性,并且有引发肝脓肿的风险,对人体健康造成长期威胁。

  3. 预防痢疾,从点滴做起

    保护肠胃健康,预防痢疾,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勤洗手是第一步: 饭前便后,务必及时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这是阻断“粪-口传播”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
    • 生熟瓜果要讲究: 生食瓜果蔬菜时,一定要彻底清洗干净,最好削皮后再食用。对于海鲜、肉类等食材,则必须彻底煮熟,绝不能食用未煮熟的。
    • 饮水安全是底线: 饮用煮沸的水或经过专业消毒处理的水源。切记要避免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井水、河水等,这些天然水源可能存在肉眼不可见的病原体。

冷链运输中的“顽固病菌”:伤寒与副伤寒

在现代化物流体系中,冷链运输为我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食品选择。然而,在这看似安全的低温环境中,却潜藏着一些“顽固病菌”,比如引发伤寒和副伤寒的沙门菌。

伤寒和副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以及副伤寒沙门菌甲、乙、丙型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沙门菌属在自然环境中展现出惊人的抵抗力,它们特别耐低温,即使在冰冻环境中也能存活数月之久。因此,在生腌海鲜、未经彻底烹饪的肉类,以及一些夹带的冰块中,都有可能发现它们的身影。不过,好消息是,沙门菌对热和干燥的抵抗力较弱,只要加热到60℃并持续15分钟,或直接煮沸,就能够有效地将其杀灭,守护我们的餐桌安全。

  1. 伤寒、副伤寒的传播途径要了解

    沙门菌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但核心依然是与卫生习惯和食品安全息息相关。

    • 粪-口传播: 这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病原体通过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尿液排出体外,污染水源、食物或生活用品。当健康人经口摄入这些被污染的物质后,就可能发生感染。
    • 水源污染: 未经处理的井水、河水等水源一旦受到沙门菌污染,就可能成为伤寒流行的主要原因。同样,食物污染,特别是生食或未彻底煮熟的贝类等海产品,也是重要的感染源。
    • 接触传播: 如果直接接触了伤寒患者的排泄物,或者间接接触了被污染的门把手、玩具等物品后没有洗手就进食,也可能导致感染。
    • 媒介生物传播: 苍蝇、蟑螂等昆虫携带病原体,可能会污染我们的食物或水源,从而成为传播疾病的帮凶。
  2. 伤寒、副伤寒的临床表现需警惕

    人感染沙门氏菌后,潜伏期通常为6至24小时。发病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食欲不振等不适,随后伴有呕吐、腹泻和腹部绞痛。在严重的情况下,腹泻、呕吐和腹痛可能会持续三天以上,对身体造成巨大消耗。值得注意的是,约一半以上的伤寒患者,在发病7到14天时,皮肤上可能会出现玫瑰疹,这些疹子在按压后会褪色,通常数量不多(少于10个),主要分布在胸部、腹部以及肩背部。此外,伤寒患者发病时,尽管体温升高,但却可能出现相对缓脉的症状,这也是一个独特的临床特征。

  3. 预防伤寒、副伤寒,守好“入口关”

    预防沙门菌感染,关键在于严把“入口关”,从厨房卫生和饮水安全入手。

    • 厨房卫生是重中之重: 厨房里的砧板、刀具等,务必做到生熟分开使用和存放,避免生食与熟食之间的交叉污染。这是防止病菌扩散的基础。
    • 烹饪温度要达标: 在烹饪大块肉类食品,或者将冰箱中存放的食物再次加热时,请务必确保食物的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这样才能有效杀灭潜在的沙门菌。
    • 低温储存需规范: 需要低温储存的食物,要及时放入冰箱,并用保鲜膜或保鲜盒包紧包严。特别要注意,像鸡蛋这类表面可能携带病菌的食材,要单独存放,防止其对冰箱内其他食物造成污染。
    • 饮水安全不容忽视: 坚决不饮用生水,确保饮用水经过煮沸或消毒处理,才能放心饮用。

国际航班的“呕吐风暴”:诺如病毒

想象一下,在密闭的国际航班机舱内,如果有人突然剧烈呕吐,那场面不仅令人担忧,更可能引发一场“呕吐风暴”。这背后,往往隐藏着一种狡猾的病毒——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的罪魁祸首。这种病毒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感染剂量低,少量病毒就能致病;二是排毒时间长,感染者即使症状好转后仍可能持续排毒;三是外环境抵抗力强,这意味着它在体外环境中能存活较长时间。正是因为这些特性,诺如病毒特别容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比如密闭的飞机机舱内,通过患者呕吐物形成的气溶胶,迅速感染其他乘客,从而引发急性胃肠炎的暴发,给旅途带来极大的不便和风险。

  1.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很“广”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可谓多样,几乎无孔不入,让人防不胜防。

    • 食物或水污染: 主要通过摄入被患者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
    • 直接接触: 直接接触患者的粪便或呕吐物,而后又用不洁净的手触碰口鼻,也极易感染。
    • 气溶胶传播: 患者呕吐时产生的细小气溶胶,在密闭空间内被吸入,是诺如病毒传播的独特方式。
    • 间接接触: 间接接触被患者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和环境,比如门把手、扶手等,也可能导致病毒传播。
  2. 诺如病毒的临床表现需关注

    诺如病毒感染后,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剧烈的呕吐和腹泻。与此同时,患者还可能伴有恶心、腹痛、发热、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不适,整个人会感到非常虚弱。

  3. 预防诺如病毒,从卫生习惯抓起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注意食品饮水安全。

    • 勤洗手是王道: 饭前便后,务必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认真洗手20秒,这是阻断病毒传播最有效的屏障。
    • 喝开水,吃熟食: 饮用水一定要烧开,食物要彻底煮熟,特别是海鲜类食物,更要确保熟透才能食用。
    • 科学处理呕吐物、粪便: 如果家中有人感染诺如病毒,对其呕吐物、粪便,需要用含有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进行彻底处理,并注意开窗通风,避免气溶胶传播,保护家人不受感染。

特产手信的“腹泻刺客”: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与副溶血弧菌

每当我们从异地归来,总喜欢带些当地的特产手信与亲朋好友分享。然而,有些看似美味的特产,比如生鱼片礼盒、东南亚风味的生腌酱料,却可能成为隐藏的“腹泻刺客”。显微镜下,一些微小的病菌正伺机而动,其中就包括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和副溶血弧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是一种不容小觑的严重肠道传染病,主要由特定的血清型大肠杆菌,例如O157:H7引起。而副溶血弧菌感染性腹泻则是由一种嗜盐性细菌——副溶血弧菌引起的。虽然副溶血弧菌能够在不同盐度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但无论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还是副溶血弧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不耐高温。这意味着,只要经过彻底的加热,它们就能被有效杀灭。但如果这些病菌潜伏在未充分加工的生食特产中,就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1. “腹泻刺客”的传播途径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与副溶血弧菌感染性腹泻的传播途径,都与污染和接触紧密相关。

    • 动物粪便接触: 接触被病菌感染的动物粪便,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 环境污染: 被病菌污染的土壤、水,以及生长在其中的蔬菜,都可能成为感染源。
    • 生食风险: 未经彻底煮熟的肉类和海鲜,是这两种病菌传播的常见途径,尤其是生腌食品风险更大。
  2. “腹泻刺客”的临床表现

    这两种病菌引起的腹泻,虽然都令人痛苦,但临床表现上还是有所不同。

    (1)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
    患者初期表现为水样腹泻,常常伴有腹部痉挛性疼痛,体温可能低热或不发热。但令人担忧的是,数小时后,水样腹泻可能迅速转变为血性腹泻。对于老年感染者而言,情况更为严重,他们更容易引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而对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造成损伤,危及生命。

    (2) 副溶血弧菌感染性腹泻:
    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部绞痛和水样腹泻,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和低热。幸运的是,这种疾病的病程通常为2至3天,恢复较快。但少数患者也可能发展至脱水、休克等严重情况,因此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3. 预防“腹泻刺客”,从厨房到餐桌

    防范这两种“腹泻刺客”,核心在于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和个人卫生规范,从厨房到餐桌,步步为营。

    • 食材新鲜,彻底清洗: 购买食材时要确保新鲜,并彻底清洗干净。肉类、海鲜等高风险食物,必须彻底煮熟后再食用。
    • 手卫生是关键: 在处理食物前、食物处理过程中以及饭前便后,务必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
    • 生熟分开,杜绝交叉: 处理食物时,务必做到生熟食材分开存放、分开处理。用过的容器、砧板和刀具,也要及时彻底清洗消毒。
    • 不饮生水: 饮用水源应采用自来水,并最好煮沸后饮用。在外出旅行或就餐时,也要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

筑牢检疫防线,海关在行动!

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公共卫生形势,我国海关部门始终站在口岸检疫的最前沿,以实际行动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和人民健康防线。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为了有效应对各类传染病风险,海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严密而高效的措施,只为守护我们的健康与安全。

  • 严密监测全球疫情动态: 海关部门持续密切跟踪全球范围内传染病流行国家的疫情态势,结合各地口岸的实际情况,精准评估潜在的输入性风险。他们积极推进“多病同防”策略,强化信息研判,为每一次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防控措施有的放矢。
  • 加强入境卫生检疫力度: 各地海关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处置流程,在入境环节加强对进境人员的体温监测和医学巡查。一旦发现有高热、呕吐等症状的旅客,检疫医师会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坚决做到“逢疑必处”,不放过任何一个潜在风险。
  • 全面提升口岸防控能力: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海关部门定期组织口岸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同时,他们加强与相关部门的疫情信息共享,持续完善口岸输入性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合处置机制,通过多方联动,形成强大的口岸防疫合力,确保一旦有事,能够迅速、高效地进行应对。

这些扎实而有力的措施,就像一道道坚固的防线,默默守护着我们的国门,守护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和国家公共安全。让我们为这些辛勤付出的海关工作者点赞!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19768.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国务院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新监测传染病目录,重点关注跨境旅行中易发的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伤寒、诺如病毒等。强调个人卫生、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介绍了海关部门加强口岸检疫,严密监测全球疫情,提升防控能力的举措,保障国民健康和公共安全。
发布于 2025-08-27
查看人数 1370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