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预警!沃尔玛召回13州涉铯-137进口虾。
2025年5月,国际跨境电商与供应链领域再次聚焦食品安全议题。美国知名零售企业沃尔玛(Walmart)近日宣布,在美国13个州对其销售的一批冷冻生虾产品实施召回。此举是应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要求,原因是在相关产品中检测到可能存在的放射性物质——铯-137(Cesium-137)。
事件缘起:放射性同位素检测引发的召回
新媒网跨境获悉,此次召回事件的中心是沃尔玛旗下的“Great Value”品牌冷冻生虾。具体涉及三个批次的产品,批次代码分别为8005540-1、8005538-1和8005539-1,所有这些产品的最佳食用日期均标注为2027年3月15日。受影响的销售区域覆盖美国阿拉巴马州、阿肯色州、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肯塔基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苏里州、密西西比州、俄亥俄州、俄克拉荷马州、宾夕法尼亚州、得克萨斯州和西弗吉尼亚州。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官方声明,此次召回的触发点源于联邦机构在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的运输集装箱以及一份裹面包屑虾样品中,检测到了放射性同位素铯-137。FDA表示,尽管检测到的铯-137含量远低于其干预水平,但长期暴露于低水平的铯-137,仍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健康风险”。
铯-137的背景与潜在影响
铯-137是一种核反应的副产品,常见于核弹、核试验、反应堆运行及事故中。作为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它在全球环境中广泛存在,土壤、食物和空气中都能检测到微量的铯-137。虽然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微量铯-137通常不会立即对人体造成显著危害,但FDA强调,避免可能受到污染的产品有助于降低长期累积暴露的风险,从而减少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
对于此次事件,美国罗格斯大学食品安全专家唐纳德·沙夫纳(Donald Schaffner)对外媒表示,此次召回的虾产品所带来的风险“相当低”。然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仍秉持预防原则,建议消费者对可能受影响的产品予以处理。
追溯源头与进口环节的发现
此次放射性物质的检测并非偶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深入调查有关印度尼西亚一家名为PT Bahari Makmur Sejati(以BMS Foods的名义运营)的公司所加工的产品和运输集装箱中发现铯-137的报告。
早在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的官员就向FDA发出警报,称他们在运往美国洛杉矶、休斯顿、迈阿密和佐治亚州萨凡纳等港口的集装箱中发现了铯-137。这些被检测出问题的集装箱及其承载的产品均被拒绝入境。
然而,新媒网跨境了解到,随后FDA发现沃尔玛收到了部分可能受到影响的产品,这些产品是在首次检测之后进口的,但其运输过程并未触发污染警报。这表明,在复杂的全球供应链中,即使有初级筛查机制,也可能存在未能全面覆盖的环节或样本差异。
沃尔玛的应对与消费者指引
面对这一情况,沃尔玛方面迅速做出了反应。沃尔玛公司发言人表示,公司已立即对相关产品启动了召回程序。对于已经购买了涉事冷冻生虾的消费者,沃尔玛建议将其丢弃,或者携带产品至任何沃尔玛门店进行退款。这一措施旨在最大程度地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并体现了企业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责任。
跨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挑战与启示
此次沃尔玛召回事件,再次凸显了全球化背景下跨境食品贸易面临的复杂性和挑战。从生产国到消费国,食品供应链漫长而涉及众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带来安全隐患。放射性物质的意外检测,不仅考验着进口国的边境检测能力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也对出口国的生产标准和品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此次事件中的快速响应和沃尔玛的配合召回,体现了成熟市场在应对食品安全危机时的规范流程。然而,如何进一步完善全球范围内的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与协作,确保进口食品的全链条安全可控,仍是国际社会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议题。
此次事件也提醒广大跨境电商企业和贸易商,在追求市场机遇的同时,必须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置于首位。对供应商的严格筛选、对产品质量的持续监控,以及对国际食品安全法规的深入了解和严格遵守,是确保企业在跨境贸易中稳健发展、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基石。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