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特暴跌41%!巨头裁员1800人启示录

2025年,全球经济格局持续演变,对于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动态的中国跨境从业者而言,了解主要经济体的零售巨头表现,往往能洞察消费趋势和供应链的深层变化。近期,美国知名零售商塔吉特(Target)的股价表现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普遍市场回暖的背景下,塔吉特的股价在2025年10月10日跌至85.53美元,创下近一年来的新低。截至2025年,其股价已累计下跌31%,与同期标普500指数16%的上涨以及主要竞争对手沃尔玛(Walmart)12%的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自2024年11月18日的高点以来,塔吉特股价已累计下跌了41%,这一系列数据,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美国零售业态和消费者行为的重要窗口。
运营挑战与市场竞争
塔吉特公司面临的挑战并非一朝一夕。自2024年以来,外媒评论普遍指出,塔吉特在门店运营方面的执行力持续受到考验,尤其是在与沃尔玛的价格竞争以及生鲜食品的库存管理上,未能展现出足够的优势。消费者在购物时,对商品价格的敏感度日益提升,而生鲜商品的及时补货和品质保障,更是直接影响顾客体验的关键环节。塔吉特在这两方面的表现未能达到市场预期,使得其在激烈的零售竞争中处于被动。
与此同时,其主要竞争对手沃尔玛则在多个核心业务指标上保持了领先态势,展现出更强的市场适应性和运营效率。
以下是2025年第二季度两家公司的部分对比数据:
| 指标 | 沃尔玛(Walmart) | 塔吉特(Target) |
|---|---|---|
| 美国区销售增长 | 4.6% | 1.9% 下降 |
| 在线销售增长 | 26% | 4.3% |
数据显示,在2025年第二季度,沃尔玛在美国区的销售额增长了4.6%,而塔吉特却出现了1.9%的下滑。在数字化转型和线上销售日益重要的今天,沃尔玛的在线销售额实现了26%的强劲增长,远超塔吉特4.3%的增幅。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销售数据上,也反映在利润率的扩张和对未来业绩的展望中。2025年8月,沃尔玛上调了其全年业绩预期,而塔吉特则仅仅重申了原有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市场对其短期表现的信心差异。沃尔玛在提升运营效率、优化供应链管理以及大力发展电商业务方面的投入,正在持续显现成效,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
领导层变动与战略调整
面对业绩承压,塔吉特公司在管理层层面也进行了重大调整。2025年8月,公司宣布迈克尔·菲德尔克(Michael Fiddelke)将于2026年2月1日接替长期担任首席执行官的布赖恩·康奈尔(Brian Cornell),出任公司新一任首席执行官。康奈尔届时将转任执行董事长。
菲德尔克先生自2003年作为实习生加入塔吉特,一路成长,曾担任首席财务官(CFO)和首席运营官(COO)等关键职务,对公司运营有着深入的了解。然而,这一任命也引发了一些争议。部分市场分析认为,菲德尔克作为现有管理团队的成员,也曾参与了公司此前表现欠佳时期的决策,因此,他能否带领公司实现根本性的突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市场普遍期待新领导层能够带来更具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战略,扭转公司目前的被动局面。
在菲德尔克履新前,公司已开始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近期,他宣布塔吉特计划在公司范围内削减1800个职位,这是近十年来公司首次大规模的企业员工裁减。杰富瑞(Jefferies)分析师科里·塔洛威(Corey Tarlowe)对此评论称,此次裁员是“在菲德尔克即将担任首席执行官之际,公司明确转向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SG&A)纪律的信号”。有零售行业专家直言,塔吉特需要一次“彻底的变革”。这些举措表明,新领导层正在试图通过成本控制和运营优化来扭转局面,这对于一家大型零售企业而言,是应对市场挑战的常见策略,也反映了其提升运营效率的决心。
宏观经济因素的挑战
除了内部运营和管理层的调整,塔吉特还面临着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外部压力。
首先是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所带来的持续影响。据了解,塔吉特公司商品销售成本中约有50%来源于进口商品。这意味着,关税政策的调整会直接影响到其采购成本,进而对商品定价和利润空间构成压力。在当前全球贸易体系复杂化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管理供应链,规避或降低关税风险,是所有依赖国际采购的零售商必须面对的课题。关税的增加可能导致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进一步压缩零售商的盈利空间。
其次,美国消费者支出趋于谨慎也对塔吉特的业绩造成了影响。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通货膨胀压力犹存的背景下,消费者在非必需品上的开支更加审慎,倾向于将预算更多地分配给必需品。许多非必需消费品公司,如餐饮连锁奇波特(Chipotle),也因此对未来业绩给出了谨慎的展望。消费者信心的波动,直接影响了零售业的整体表现,迫使零售商在商品品类、价格策略和促销活动上进行更为精细的调整,以刺激消费需求。
综合来看,塔吉特公司所处的困境,既有其内部运营效率和战略定位的问题,也受到外部宏观经济和贸易政策的深远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其当前面临的复杂局面。
对中国跨境行业的启示与思考
对于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而言,塔吉特这样的零售巨头所面临的挑战和变革,提供了诸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的经验。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股价涨跌的故事,更是全球化背景下零售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其中蕴含着对供应链、市场洞察、运营效率以及品牌建设的深刻启示。
首先,是供应链的韧性与多元化布局的必要性。 塔吉特一半商品销售成本依赖进口,使其容易受到国际贸易政策(如关税)的影响。这提醒我们,在构建跨境供应链时,不能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地缘政治的复杂性、贸易政策的波动性以及全球物流的不确定性,都要求中国跨境卖家具备更强的风险管理意识。多元化的采购渠道、灵活的生产布局以及对潜在贸易风险的预判和规避,对于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成本控制至关重要。考虑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探索“近岸外包”或“友岸外包”的可能性,都可以增强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
其次,是深耕本地市场与精准消费者洞察的重要性。 沃尔玛之所以能持续超越塔吉特,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对美国本土消费者,尤其是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的精准把握和高效服务。对于中国跨境卖家来说,这意味着不能简单地将国内成功经验复制到海外。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习俗、消费偏好、购买力水平,以及对特定品类的需求,是打造爆款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在当前美国消费者支出趋于谨慎的背景下,跨境卖家更需要关注哪些品类仍然有刚性需求,哪些非必需品可以通过创新设计或性价比优势打开市场。数据分析工具、本地化运营团队以及用户反馈机制,都是获取这些洞察的有效途径。
第三,是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战略。 沃尔玛在线销售26%的强劲增长,以及塔吉特在数字领域的相对滞后,再次印证了全渠道(Omni-channel)策略在现代零售中的核心地位。未来的零售竞争,不再仅仅是线上或线下的单一战场,而是两者无缝衔接的综合体验。中国跨境品牌在布局海外市场时,不仅要关注亚马逊、速卖通等线上主流平台,也应积极发展独立站,利用社交媒体电商进行品牌营销和用户互动,甚至可以探索与当地实体零售商的合作可能性,以构建立体化的销售网络,满足不同消费场景的需求。同时,高效的物流配送、便捷的退换货流程和专业的售后服务等环节的无缝衔接,对于提升顾客整体购物体验也至关重要。
最后,是精细化运营和成本控制的常态化。 塔吉特新任CEO上任前即宣布裁员,表明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即使是大型企业也必须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控制运营成本来提升效率。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成熟品牌,都应将精细化运营融入日常管理。从商品选品、库存管理、营销投入到物流成本,每一个环节都应追求效率最大化和成本最优解,避免盲目扩张和资源浪费。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获客成本不断攀升的今天,每一分投入都需要精准衡量其产出,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塔吉特作为美国零售业的一个缩影,其所经历的挑战与转型,为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案例研究。我们应以此为鉴,不断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行稳致远,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target-stock-crash-41-1800-jobs-cut.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