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冲顶17.4%!87.5万人入贫,跨境选品警报!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主要经济体的政策调整,尤其是贸易政策,往往会引发广泛关注。近期,美国出台的系列贸易措施,特别是关税政策的动态,正成为国际社会和跨境从业者密切跟踪的焦点。这些政策不仅可能重塑全球贸易格局,其对美国国内社会经济,特别是居民生活成本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同样值得我们深入观察与分析。
了解这些深层次的经济传导机制,对于我们洞察美国市场、评估潜在风险、并为国内跨境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稳健前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期,海外某研究机构在本周二(9月9日)发布的一项分析指出,美国当前关税政策的调整,预计可能导致到2026年,美国贫困人口数量增加约87.5万人。在这一新增贫困人口中,预计有37.5万是儿童。
这些数据是基于美国官方贫困衡量标准(Official Poverty Measure)得出的,该标准主要依据税前收入进行计算。分析表明,关税及其引发的物价上涨,往往对低收入家庭造成更为显著的影响。
通常而言,收入较低的家庭会将工资中更大比例用于日常开销,而非储蓄。这意味着,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些家庭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冲击。同时,经济学者观察到,低收入家庭在日常消费中,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可能高于高收入家庭。而进口商品正是受关税政策直接影响最显著的领域,关税的提升会直接传导至这些商品的零售价格,进而对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造成压力。
有专家指出,关税本质上可以被视为一种对美国家庭的税收。由于这种税收是针对商品和服务征收的,而不是针对收入,因此,它对那些将收入中更高比例用于消费而非储蓄的人群,影响更为明显。
该海外机构还预测,在计入当前关税政策的影响后,美国官方贫困率可能会从目前的10.4%上升至10.7%。
美国居民消费成本的潜在变化
美国人口普查局在本周二(9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美国约有3600万人生活在贫困之中。报告同时指出,去年美国贫困率下降了0.4个百分点,达到10.6%,这主要得益于工资和收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跟上了生活成本的上涨。然而,随着当前关税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这一趋势的持续性面临新的不确定性。
在对补充贫困衡量标准(Supplemental Poverty Measure)进行分析时,该海外研究机构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补充贫困衡量标准是一个更为全面的指标,它将政府援助项目(如食品券)以及育儿、医疗等各项开支也纳入考量。
根据这项分析,到2026年,当前关税政策可能导致依据补充贫困衡量标准计算的美国贫困人口数量增加约65万人,其中包括15万名儿童。在此标准下,贫困率预计将从12%上升至12.2%。
这些分析结果强调了关税引发的价格上涨可能带来的具体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收入仅够维持日常开支的美国民众。物价的上涨可能侵蚀消费者的购买力,对于“月光族”而言,这种压力尤为显著。
官方回应与市场表现
针对近期政策的经济影响,美国白宫发言人泰勒·罗杰斯表示,此前的经济议程在促进工薪阶层家庭繁荣和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她进一步指出,随着以减税、关税调整、投资、放松管制和能源自主为核心的经济策略持续实施,美国经济有望走出此前面临的挑战。
罗杰斯还提到了本周三(9月10日)公布的批发通胀报告,其数据显示批发价格涨幅低于预期,以此证明“通胀已经降温,关税并未像所谓的专家预测那样大幅推高物价。”
数据显示,今年7月至8月间,生产者价格意外下降了0.1%,使得年通胀率放缓至2.6%。然而,这一降幅主要是由贸易服务类别(反映零售商和批发商的利润空间)的下滑所驱动的。
利润空间的下降可能意味着企业正在内部消化由关税带来的更高成本。当然,利润压力的增大,也可能促使一些企业将这些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表现为未来商品价格的上涨,或者通过减少招聘、甚至裁员等方式来削减其他开支。
海外经济分析机构巴克莱的经济学家提醒道,8月份的批发通胀数据“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疲软”,并指出,如果将贸易利润率排除在外,“通胀数据依然相当坚挺”。这表明,尽管整体数据有所下降,但核心领域的价格压力仍需持续关注。
关税政策的历史维度与未来走向
根据海外某研究机构的分析,美国当前的关税政策在历史上具有显著性。基于美国政府今年实施的关税措施,美国的平均有效关税税率已跃升至17.4%,这一水平是自1935年以来的最高点。如果目前的关税政策得以维持,这一平均有效关税税率将保持在17.4%。
当然,今年的贸易政策环境一直处于快速变化之中。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的大部分关税措施目前正面临法律上的不确定性。
美国最高法院在本周二(9月9日)同意审理有关美国整体关税政策的案件。政府方面希望最高法院能推翻此前一项下级法院的裁决,该裁决认定政府在实施针对特定国家的关税时,不当使用了紧急权力。
该海外机构发现,如果最高法院最终裁定这些关税措施违法,那么今年实施的绝大部分关税(约71%)将被取消。然而,分析人士和美国政府官员也指出,总统拥有其他可以动用的权力,可能仍会尝试维持许多关税的有效性。这意味着即使面临法律挑战,关税政策的未来走向仍存在多种可能性,值得持续关注。
对中国跨境行业的启示与展望
上述关于美国国内经济,特别是关税政策对消费者和贫困人口影响的分析,对于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而言,具有多方面的参考价值。
首先,美国作为全球重要的消费市场,其居民购买力的变化直接关系到中国出口商品的市场需求。如果关税政策导致美国消费者实际可支配收入减少,并对物价形成持续上涨压力,那么美国消费者可能会更加倾向于购买价格敏感型商品,或对非必需品消费持谨慎态度。这可能促使中国跨境商家需要重新审视其产品定价策略、品类结构以及目标客户定位。
其次,关税对供应链的影响不容忽视。虽然文中主要讨论了关税对美国消费者的直接影响,但其对全球供应链的扰动是普遍存在的。关税提高了进口成本,可能促使部分美国企业寻找替代的供应渠道,或者将生产转移回本土或其他国家。对于依赖美国市场的中国制造商和跨境电商卖家而言,理解这些供应链调整的趋势,有助于提前布局,分散风险,例如探索多元化的海外市场,或优化供应链管理,以应对不确定性。
此外,贸易政策的法律不确定性也提示我们,国际贸易环境并非一成不变。最高法院对关税案件的审理结果,无论偏向哪一方,都可能为未来的贸易政策定下基调。中国跨境企业需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密切关注此类政策法规的变化,并对业务模式进行灵活调整。例如,可以考虑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减少对价格竞争的过度依赖;或者利用数字贸易平台,更高效地触达全球消费者,降低单一市场风险。
最后,从宏观层面看,全球经济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一个主要经济体的政策调整,其影响往往会通过贸易、投资等渠道传导至世界各地。因此,中国跨境从业者不仅要关注美国市场,更应放眼全球,对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走势、贸易政策动向、消费者行为变化等进行系统性分析。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全球经济脉络,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us-tariffs-17.4-record-880k-poor-xb-alert.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