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QR码2025年近亿!跨境出海“消摩擦”提转化

在数字时代,音乐的传播形式与品牌连接策略的演变,如同两条并行的河流,共同描绘着用户体验不断优化的历程。2025年8月,全球音乐界共同庆祝了美国歌手布鲁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标志性专辑《Born to Run》发行50周年。对于许多乐迷而言,特别是那些亲历唱片发行的听众,这一里程碑意义深远。五十年,在任何语境下都是一段漫长的时光,然而,如果“老板”(Boss,布鲁斯·斯普林斯汀的昵称)依然能以新歌和座无虚席的巡演震撼全场,我们便能怀着敬意回望过去,并从音乐传播方式与品牌连接策略的演变中,发现诸多引人深思的共通之处。
从黑胶唱片、磁带,到CD、MP3,再到如今的流媒体,人们聆听音乐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地,品牌与消费者互动的方式也在持续迭代,从早期的条形码和二维码,发展到如今对二维码的深度探索与深度链接技术,无一不是为了简化移动生活,让内容触手可及。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回顾历史长河中,音乐格式与链接技术创新之间那些“深藏不露”的连接点。
里程碑一:条形码与黑胶唱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对于特定年龄段的消费者来说,黑胶唱片承载着许多怀旧记忆:那些酷炫的唱片封面、小心翼翼的触碰,以及对双专辑发行的热切期盼。黑胶唱片虽早在20世纪30年代便已出现,但直到1948年哥伦比亚唱片公司(Columbia Records)推出经典的33 1/3转长播放(LP)唱片后才真正流行起来。此后不久,购买和收藏唱片专辑成为风潮,并作为发烧友的标准格式流行了几十年。毫无疑问,当《Born to Run》发行时,唱片正处于其受欢迎的巅峰。
条形码的发展轨迹与黑胶唱片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它最初于20世纪40年代被发明,旨在帮助超市更便捷地读取商品信息,但直到70年代中期才真正普及(这与布鲁斯·斯普林斯汀的杰作发行时间相距不远)。彼时,美国IBM公司(IBM)的工程师开发出通用产品代码(UPC),这为全球零售商的大规模扫描和快速结账打开了大门。对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无论是在美国本地超市,还是其他购物场景,他们与所购买品牌之间的整体用户体验都得到了提升。与黑胶唱片类似,条形码并非完美无缺,但它成为了其领域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通用格式。两者都为后续的所有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里程碑二:二维码与磁带/CD(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
对于“X世代”(Gen X,约出生于1965-1980年的人群)来说,便携式磁带很可能是他们最初偏爱的听音乐方式。磁带由荷兰飞利浦公司(Philips)在60年代初推出,因其便携、耐用和可录音的特性,在70年代和80年代真正流行起来。它并未完全取代黑胶唱片(老习惯难以改变),但提供了一种更便捷的替代方案,尤其是在车内,以及1979年日本索尼公司(Sony)推出Walkman随身听之后。真正的变革发生在80年代末,并延续到整个90年代,随着光盘(CD)的推出而加速。CD凭借其数字化、高保真音质以及比黑胶更耐用的特点,迅速成为全球音乐标准,每年销量达数十亿张。对于“千禧一代”(Millennials)或“Y世代”(Gen Y,约出生于1981-1996年的人群)来说,这可能是他们在家或车里聆听布兰妮·斯皮尔斯(Britney Spears)或绿日乐队(Green Day)最早的记忆。
与此同时,在链接技术领域,日本丰田汽车子公司电装波(Denso Wave)的工程师于1994年发明了二维码(Quick Response Code),最初是为了在高速运转的汽车装配线上追踪零部件。其二维网格能够承载比条形码多数百倍的数据,并且可以从任意角度扫描。此后不久,其他品牌也纷纷采用并自由使用这种设计。与磁带和CD类似,二维码逐渐走入大众消费者的视野。到了21世纪初,二维码开始出现在品牌广告、产品包装以及公共交通系统中。但当时的体验尚不顺畅,早期的手机需要第三方扫描应用,摄像头也难以清晰捕捉二维码。在2005年扫描二维码,其不便程度堪比用铅笔倒带磁带,用户体验并不理想。
里程碑三:二维码试验与MP3的过渡时代(21世纪初)
尽管CD当时占据主导地位,但颠覆的种子早已埋下。MP3技术最早由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Fraunhofer Institute)于1991年研发,它将原本笨重的30-40MB的歌曲文件压缩至几兆字节,使其足够小巧,便于分享、存储和携带。随之而来的是1999年音乐分享平台Napster的兴起,该平台曾拥有8000万用户下载和交换MP3音乐,但在法律诉讼下被迫关闭。随后,苹果公司(Apple)的iPod横空出世,承诺“口袋里装着1000首歌”,使得MP3成为一种合法且主流的音乐格式。2003年,苹果公司推出了iTunes平台,进一步确立了MP3的合法性,同时也预示着CD销量的稳步下滑。
MP3并非完美。它存在碎片化、盗版泛滥以及管理不便等问题,但它重塑了人们的期望。即使体验尚不理想,人们也渴望即时性和便携性。与此同时,二维码也在经历自身的试验之旅。多年来,它一直作为一种新奇事物存在,但很少能提供流畅的用户体验。这种状况在21世纪10年代开始改变。原生相机扫描功能取代了对第三方应用的需求,手机摄像头也变得更清晰、更快速。市场营销人员也开始采用动态二维码,它不再仅仅指向一个固定的URL,而是通过服务器进行重定向。这意味着目标页面可以随时更新,扫描行为可以被追踪,这为更深入的数据分析和更直观的用户旅程铺平了道路。品牌也开始定制二维码,加入品牌标志和创意设计,使其更具可见性、品牌一致性和互动性。
如果说MP3播放器和iTunes在数年内彻底改变了我们与音乐的关系,那么真正赋予二维码“主流时刻”的,则是2020年爆发的全球疫情。在许多人居家隔离或保持社交距离的背景下,二维码突然无处不在,从餐厅的数字菜单、无接触的活动签到,到疫苗护照乃至美国“超级碗”的广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仅在美国,二维码的使用量从2019年的5260万激增至2022年的8340万,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近1亿。这一数据充分展现了二维码在特殊时期所爆发出的巨大潜力,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的深度融合。
里程碑四:深度链接与流媒体(2014-2015年至今)
当MP3时代向世人展示了数字音乐的无限可能后,音乐再次演进,变得真正无缝。流媒体消除了下载、存储限制和混乱文件传输的摩擦。瑞典流媒体平台Spotify(2008年推出)和苹果音乐(Apple Music,2015年推出)等平台使流媒体成为聆听喜爱艺术家的主流方式。到2016年,流媒体在美国音乐市场已占据主导地位,付费订阅用户达到2260万,首次在营收上超越了数字下载和实体媒体销量。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实体专辑如今正经历复兴,像布鲁斯·斯普林斯汀这样的主要艺术家,也推动了黑胶唱片、磁带乃至CD的“回到未来”式发行,这反映了部分消费者对怀旧体验和收藏价值的追求。
流媒体当然不是一个新颖的想法或需求。只是技术最终赶上了消费者的期望。如果说二维码是品牌连接领域的MP3,那么深度链接(Deep Linking)就是流媒体的等价物。随着移动应用程序迅速成为品牌互动的首选方式,一个问题也随之浮现:令人头疼的“断裂链接”。点击链接往往将用户带到主页,而非他们期望的特定产品、视频或文章页面。如果应用未安装,用户旅程通常以沮丧告终。
深度链接技术在21世纪10年代中期兴起,并随着苹果音乐推出前后逐渐普及,它使营销人员和开发者能够将用户直接引导至应用内正确的具体页面。通过延迟深度链接(Deferred Deep Linking),即使应用尚未安装,链接也能引导用户完成安装过程,然后将其带到预期的内容。对于营销人员而言,这一突破具有变革性意义:用户获取活动不再导致体验中断;再营销活动能够将用户带回他们上次离开的地方;归因变得更加清晰,能将点击与跨平台的结果有效关联。本质上,深度链接消除了所有摩擦。将其与音乐创新类比,这意味着无需跳过曲目、无需倒带、无需慢速下载;只需即时访问所需内容。
共同主线:消除摩擦
当我们回顾音乐格式和链接技术的发展历程时,一个清晰的主题便浮现出来:每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都旨在消除障碍。黑胶唱片让在家重复播放音乐成为可能;条形码使零售商能够大规模扫描和处理商品;磁带和CD为听众提供了便携性,正如二维码使品牌能够嵌入更丰富的内容;而流媒体,就像深度链接一样,让技术几乎“隐形”。每一种新改进的“格式”都从根本上改变了消费者与他们试图访问的内容之间的关系。音乐听众不再担心唱片划痕或倒带。移动用户不再担心无效链接或中断的应用旅程。摩擦越少,体验就越自然,直到媒介本身融入背景。无缝体验成为了期待,而非例外。
从中国跨境行业的视角来看,这种“消除摩擦”的趋势在全球市场尤为关键。中国出海品牌在面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户时,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如深度链接和优化的二维码应用,确保用户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下载、内容访问、商品购买等环节都能体验到与本地用户相近的无缝便捷,直接决定了其用户留存和商业转化效率。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用户体验本地化的核心体现。
未来展望:音乐与链接的下一站
尽管流媒体如今占据主导地位,但音乐格式的演变并未停止。空间音频、人工智能(AI)策展的播放列表和沉浸式聆听体验,已经在重新定义人们感受歌曲的方式。曲目可能相同,但交付方式不断适应新的语境和新的消费者需求。链接技术也走在类似的道路上。当前的二维码已能触发动态深度链接,根据设备、应用和用户状态进行调整。未来,链接可能会存在于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环境中,通过简单、细微的手势即可激活。语音助手可能取代点击,将“链接”转化为口头指令。随着隐私法规日益严格,新的格式将出现,在尊重用户控制权的同时保持个性化。
发展轨迹似乎很明确:我们正持续迈向更加无缝的体验。正如没有人会问他们正在听的是CD还是流媒体一样,品牌客户也不会问他们是点击了链接、扫描了代码还是发出了语音指令。他们只会简单地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对于国内跨境行业从业者而言,持续关注并掌握这些前沿的链接技术和用户体验趋势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帮助企业优化全球营销策略,提升用户转化率,更能为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构建起更强大、更具竞争力的数字连接能力。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us-qr-code-100m-2025-boosts-xborder-conversion.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