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物价涨11%,沃尔玛狂赚1523亿!
当下,全球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生活成本的压力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在日常开支中,居民的“菜篮子”问题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心弦。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洛杉矶的市民们就正在上演一场关于如何“省钱”的策略游戏,他们的购物智慧和生活态度,值得我们深入观察。
通胀背景下的精打细算
尽管当下美国经济并未正式进入衰退,但持续高企的通货膨胀,以及潜在经济下行的心理预期,正促使消费者们积极调整开支策略,其中,重新审视和规划日常的食品采购,成为了许多人的首要任务。
洛杉矶市中心的一位幼儿园园长贝蒂·拉克特女士,今年55岁,为了控制幼儿园的运营成本,她开始在采购食材方面精打细算。“以前我不会太关注价格,但过去一年,我的预算确实增加了不少,”她坦言。由于运营成本和员工工资的上涨,她近期也调整了学费。
在采购日常用品和幼儿园所需食材时,贝蒂女士会选择前往仓储式超市,比如“Smart & Final”。在那里,她总能找到一些打折的商品,比如橘子、动物饼干等零食,还有罐装蔬菜以及纸巾、手套等大宗商品。这种有针对性的选择,无疑能有效减轻运营压力。
外媒数据分析公司NIQ(尼尔森IQ)的最新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里,消费品类商品的平均通胀率达到了11%。面对这样的数字,许多消费者已经感受到了明显的压力。他们开始改变购物习惯,比如不再局限于某一家超市,或者放弃价格更高的品牌商品,转而选择更经济实惠的替代品。甚至有些人,彻底重新规划了他们的消费重心。
消费者的智慧应对:多点采购与“平替”风潮
佐伊·詹姆斯,一位24岁的洛杉矶好莱坞地区居民,也是一名市政府雇员,她在购物时精打细算。为了控制食品开销,她选择减少购买一些价格较贵的商品,比如新鲜水果。
詹姆斯女士还想出了一个妙招:在烹饪以肉类为主的菜肴时,她会加入更多的米饭。“如果我做一份炒牛肉,以前可能只够吃两天,现在我能通过合理搭配,让这份牛肉支撑三到四天的伙食。”她大部分食材都选择在住所附近的“Trader Joe's”超市购买,有时也会去“Pavilions”采购。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外媒报道指出,当前消费者正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来应对生活成本的挑战。NIQ公司的副总裁卡曼·艾利森表示,他们对2023年第一季度购物行为和零售趋势的调查发现,消费者正在进行一些“可自由支配的权衡”。
数据显示,有3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现在在超市只购买“必需品”,这一比例自去年10月以来上升了3个百分点。另有3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购买“更便宜的替代品”,而非他们惯常购买的商品。此外,38%的受访者为了控制成本,选择购买“超市自有品牌产品”。
艾利森进一步指出,自有品牌商品,也就是超市贴牌产品,其受欢迎程度正逐季上升,尤其是在宠物护理和乳制品等高通胀品类中表现突出。这类商品通常由零售商专门定制生产,并以其自身品牌名义销售,价格通常低于知名品牌同类产品。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的副总裁切德利·路易斯也观察到,消费者购买自有品牌商品的现象日益普遍,并且越来越多地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消费者正在向下进行消费降级,”路易斯认为,“因为归根结底,大家都需要考虑可支配收入的问题。”
零售市场的变化与机遇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折扣超市无疑从中受益。它们吸引了不同收入阶层的新顾客,这些顾客都在努力削减开支。知名零售巨头沃尔玛的执行官们在近期表示,其2023年第一季度的杂货销售额有所增长,部分原因就是吸引了更多富裕的新顾客群体。沃尔玛当季的收入达到了1523亿美元,超出了预期。
以折扣品牌商品闻名的“Grocery Outlet”连锁超市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J.谢迪在上月的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中提到:“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光顾我们超市的顾客平均收入更高,这表明更多的顾客正在改变消费行为。他们正在寻求更高的性价比。”新媒网跨境获悉,这种现象凸显了消费者在压力之下的理性选择和对价值的追求。
然而,并非所有专家都认为这些趋势意味着消费者真的在大幅削减开支。洛杉矶Beacon Economics咨询公司的创始合伙人克里斯托弗·索恩伯格就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生活水平下降论调的时代,然而数据却持续显示实际消费支出仍在增长。”
对于一些消费者而言,策略的转变更多体现在他们如何以及在何处消费。尽管通货膨胀会削弱购买力,但消费者的韧性依然令人瞩目。尽管高利率和通胀压力持续存在,美国在经历连续两个月的零售支出下降后,于今年4月实现了反弹。
索恩伯格解释道,在新冠疫情初期,“商品消费曾一度飙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服务业都关闭了。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服务业的强劲反弹。”这意味着,美国人现在在外出就餐上的花费,已经超过了在杂货上的开支。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月度零售数据,今年4月,餐馆和酒吧的消费额比12个月前增长了9.4%。与四年前相比,餐馆消费额更是上涨了约40%。
外出就餐的“另类经济学”
尽管传统观念认为在家做饭更省钱,但詹姆斯女士却认为,如果能将外卖分成两到三餐食用,那么外出就餐的费用与在家做饭几乎持平。她倾向于点那些份量充足的亚洲餐馆,因为“一份三明治很难分成两餐”。一家她喜爱的泰国餐厅成了她的常客。“他们会给你一份沙爹鸡肉饭,米饭堆得像小山一样,还有很多鸡肉沙爹,”她说,“我会把它们分装到我的保鲜盒里。”
其他南加州的居民也开始用高昂的菜价来“合理化”他们的外卖订单。由于食品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外卖和杂货的价格都在攀升。而外卖有时会提供优惠券,或者其大份量可以分多餐食用,这让不少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
30岁的销售和运营协调员伊莎贝尔·贝洛表示,她和男朋友现在烹饪和外出就餐的比例大约是各占一半。最近,“优步外卖”(Uber Eats)给她发来了好几次促销信息,有时甚至能享受到高达六折的优惠,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这让她觉得像是占了便宜。
当她去采购食材时,她会前往多家商店来凑齐一周所需的食物——比如去“Ralphs”或沃尔玛购买蔬果,再去“Hawaii Supermarket”或“H Mart”购买亚洲食材。
“‘Ralphs’有更多我想要的蔬菜,”贝洛在洛杉矶市中心的一家店里和男友一起挑选芦笋时说道。这表明,消费者为了买到心仪的商品,并不介意多跑几家店。
虽然幼儿园园长拉克特女士在结账时感受到了物价上涨的痛苦,但就她自己的购物而言,她正努力尽量推迟采取大规模的成本削减措施。她和她的素食丈夫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做饭——上周的一顿晚餐是黑眼豆、米饭和新鲜豆角。他们通常每周外出就餐一次,多选择在正规的餐厅。
这对注重健康的夫妇主要在“Whole Foods”超市购买食材,因为“Smart & Final”没有他们想要的有机水果和蔬菜。
“我们每周的杂货预算轻松达到100到120美元,”她谈到自己的家庭开支时说,“我无法想象,一个四口之家要花多少钱来解决吃饭问题。”
新媒网跨境认为,消费者这种精打细算、灵活应变的购物智慧,展现了面对挑战时的韧性和积极心态。他们通过多方比较、优化选择,积极适应着市场的变化,用自己的方式来管理好家庭生活,这正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生动写照。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