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关出重拳!关税比货高145%!中国商品出海巨震!

2025-09-06Temu

Image

在跨境电商的浩瀚舞台上,政策的每一次微调,都如同海风变向,牵动着行业潮水的涨落。最近,一个重磅消息在新媒网跨境获悉,对无数跨境商家和消费者而言,其影响不啻于一场行业地震。根据外媒报道,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已发布公告,明确指出,那些过去享受小额豁免政策,可以直接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商品,今后将不再适用《美国法典》第19卷第1321(a)(2)(C)条款规定的关税及部分税费豁免。这意味着,如果货物不符合新的要求,其最低限度入境和清关申请将遭到美国海关的直接拒绝。

这项政策调整的深远影响,不仅仅是简单的税费增加。它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一个过去依靠“小额豁免”快速清关、降低成本的模式将彻底成为历史。在此之前,许多中国商家,特别是那些主打性价比、直接面向美国消费者的电商平台和独立站,正是凭借这项政策的便利,实现了商品的快速流转和成本的有效控制。如今,当这一通行证被收回,市场格局无疑将迎来一场深刻的重塑。

更具体地说,对于通过美国邮政服务(USPS)寄送的商品,将面临高达120%的从价税,或是每件100美元的固定关税(自6月1日起,这一数字已增至200美元)。而通过UPS、DHL和FedEx等国际快递从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发往美国的商品,更是将被征收145%的关税,此外还要加上任何针对特定产品的额外关税。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实际上,对于这一政策变化,行业内并非毫无准备。早在今年四月初,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就已经签署了相关行政令,对这一政策调整进行了“提前预告”。彼时,许多敏锐的行业观察者和商家就已经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开始评估潜在风险,并着手探讨应对之策。但当靴子真正落地,其带来的冲击波依然让不少人感受到切肤之痛。

如今,美国消费者若想购买从中国发货的商品,将不得不支付更多的进口费用。令人咋舌的是,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进口费用”甚至可能远远超过商品本身的价值。举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一家名为Wyze的美国品牌就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分享了他们的遭遇:近期,他们从中国进口了一批约1300个泛光灯,货物总价值约16.72万美元,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终需要支付的关税竟然高达25.50万美元,这笔关税比货物本身的价值还要高出一大截,着实让人瞠目结舌。这个案例不仅是一个警示,更直观地展现了新政下,跨境贸易成本可能发生的颠覆性变化。

回溯过去,这项被称为“321条款”的小额豁免政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跨境电商,特别是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一条“绿色通道”。它允许单笔交易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商品免征关税,并享有简化的清关流程。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了便利小额贸易,减少海关的行政负担。然而,随着跨境电商的爆发式增长,尤其是那些直接从中国发货、批量寄送小额包裹的模式兴起,这一条款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漏洞”,引起了美国本土企业和制造商的关注,认为其造成了不公平竞争。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仅在2024财年,就有约13.6亿件包裹通过这一免税最低限度待遇进入美国,其中绝大部分都来自于中国的跨境电商平台。可以想象,当这一政策被取消,曾经依赖它而蓬勃发展的商品种类和商家数量,都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

对于Shein、Temu这类以“高性价比”和“快速更新”为核心竞争力的电商平台而言,新政的影响同样巨大。他们原本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优势,结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将商品成本和物流效率控制到极致,从而在价格上保持绝对优势,吸引大量对价格敏感的美国消费者。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条曾经无往不利的路径,未来将变得异常崎岖。他们必须重新审视和调整其原有的商业模式和供应链布局,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跨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长期以来,美国市场一直是中国跨境电商从业者心目中的“兵家必争之地”。其庞大的消费群体、强大的购买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度,都使其成为中国商品出海的首选目的地。有相关数据显示,在2024年全年,美国市场占据了中国跨境电商出口总额的34.2%,这一数字与排名第二的英国的8.1%相比,形成了明显的断层领先优势。美国市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随着小额豁免政策的取消,市场风向骤变,不少外国品牌和商家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在美国市场的运营策略,甚至有些开始考虑暂停或撤出。例如,知名的游戏控制器及外设制造商八位堂(8BitDo)就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通知称:将暂停从其中国仓库向美国客户发货。这无疑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一些公司正在采取谨慎甚至收缩的策略来应对新的关税壁垒。

令人深思的是,在这场关税大调整的变局之中,新媒网跨境认为,美国普通消费者似乎成了最大的“受害者”。在此政策调整之前,大多数美国消费者在海淘中国商品时,基本都能享受到“无进口费用”的购物体验,或者即便有,也微乎其微。但新政实施后,正如上文提到的“Wyze”案例所示,如果卖家面临关税比商品价值还高的困境,那么这些额外的成本大概率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举几个具体的例子:一家男装品牌Spier and Mackay,一件购物成本约210美元的商品,关税成本竟然高达357美元,这意味着消费者如果想要购买,最终需要支付601美元。再比如,Gracio品牌一款售价99美元的短裤,关税成本也高达176美元,导致最终总价逼近296美元。这些鲜活的案例清晰地表明,曾经的“物美价廉”优势正在被高昂的关税侵蚀,美国消费者将为他们的跨境购物体验付出更高的代价,这无疑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意愿和选择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这一挑战,一些大型平台已经开始积极寻求转型和适应之道。虽然Temu也同样高度依赖中国的供应链,但它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因此提高美国消费者的商品价格。相反,Temu正在全面转向“本地履约模式”,这意味着未来的订单履行和发货将主要由美国本地的卖家和仓库负责。目前,Temu已经对其网站和App界面进行了调整,过去那些直接从中国直邮的商品,现在已经被标记为“无库存”,消费者目前只能浏览和购买那些由美国本地仓库发货的产品。Temu的这一战略转型,无疑为其他依赖跨境直邮的平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它需要巨大的投入来建设本地仓储、物流网络,并与更多美国本土商家合作,但从长远来看,这或许是其在美国市场继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运营中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从长远来看,新媒网跨境预测,T86清关政策的取消将加速推动整个跨境电商行业向更加合规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过去那种仅仅依靠低价和政策红利取胜的时代,正在渐行渐远。未来,能够在这场变革中笑到最后的企业,比拼的将是综合实力,包括品牌建设、供应链韧性、本地化运营能力、以及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合规运营,无疑将成为企业在日益严格的全球贸易监管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尽管挑战重重,但中国跨境电商的整体发展潜力依然巨大。凭借强大的制造能力、灵活的供应链和不断涌现的创新模式,中国企业仍有望在全球消费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里,跨境电商的全球格局正被重新塑造。那些敢于创新、勇于变革,积极拥抱合规、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长远发展,将挑战转化为新的增长机遇。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us-ends-exemption-tariffs-145pc-hit.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美国海关取消对中国大陆和香港小额商品关税豁免,影响跨境电商,特别是依赖小额直邮模式的商家。新政导致进口费用增加,可能转嫁给消费者。Temu等平台转向本地履约模式。行业或将加速合规化和品牌化发展。
发布于 2025-09-06
查看人数 195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