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涨110%!“去种草”杀疯了,跨境品牌速看!

进入2025年,全球消费市场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在这一年里,消费者行为模式、购物偏好以及对品牌的期待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尤其是在当前复杂的经济背景下,人们的消费观念更加趋于理性与务实,对于购物体验的方方面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社交媒体数据的持续观察与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在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10月1日期间,线上零售与线下实体店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些变化不仅塑造着全球零售业的未来图景,也为中国跨境电商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洞察,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以下是当前值得关注的几大零售业态变化:
1. 定价策略透明化:消费者对“模糊定价”说不
价格一直是零售领域的热门话题,而一些模糊不清的定价策略正在引发消费者的强烈不满。数据显示,在价格相关的讨论中,正面情绪占比仅为7%,而负面情绪则高达21%以上。这清晰表明,消费者对某些定价方式深感排斥。
其中,误导性定价是最大的症结所在,这包括折扣信息混乱、隐藏费用和额外收费等。许多消费者抱怨,结账时商品价格往往高于广告宣传。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10月期间,“隐藏费用和收费”被提及了3.4万次,同比增加了24%。
这对品牌意味着什么?
误导性定价正在损害消费者信任,并可能导致客户流失。这使得消费者对“套路式”定价的声讨愈发强烈,并呼吁更严格的监管。

为了避免混淆和不满,品牌需要提供更透明的定价。从一开始就明确告知包含哪些费用,摒弃冗长的免责声明,并清晰展示最终总价。那些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品牌将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而信任所带来的转化效果,远超任何“看似60%实则不然”的促销活动。对于中国跨境卖家而言,在商品定价、运费和关税等环节,务必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杜绝任何可能引起消费者误解的模糊表述,这是建立国际品牌信誉的基石。
2. 预算紧缩催生DIY风潮与创意消费
随着生活成本的上升,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关注和讨论DIY(自己动手做)。在过去一年中,DIY相关提及量达到710万次。尽管生活成本压力是推动DIY增长的主要因素,但这一趋势正获得更广泛的吸引力,尤其是在家居维修和手工制作领域。消费者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和修缮物品,在其中找到了创造性的满足感,他们常从五金店和手工艺品零售商处采购材料,以较低的成本重现昂贵的设计或产品。这种转变也为家居装修和手工艺品零售商带来了独特的商机。

这对品牌意味着什么?
DIY文化不仅仅关乎节俭,更代表着一种赋权和创造力。零售商可以抓住这一机遇,将自己定位为创意支持者,通过社交媒体渠道分享项目灵感、教程和客户作品。关键在于,要多鼓励和赞美客户的创意,而不仅仅是推销产品,以此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这同时也是一个提升用户生成内容(UGC)的好机会,通过鼓励消费者分享他们的DIY项目和产品创意用法,从而激发社群活力。对于中国跨境供应商来说,可以考虑开发更多高性价比的DIY套件、工具和原材料,并提供多语种的教程支持,满足全球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动手需求。
3. 结账体验不畅:线上购物便利性面临挑战
在与在线结账相关的对话中,超过63%的情绪分类提及都是负面的。当前,全球有33%的人口进行在线购物,这一数字预计还将继续增长。然而,糟糕的在线结账体验正导致大量消费者放弃购物车,这不仅影响销售额,也可能损害长期的客户关系。
购物车放弃通常源于技术故障、流程繁琐和过度索取数据。常见的抱怨包括交易取消、重复订单、系统崩溃和加载缓慢。同时,隐私担忧也日益加剧。人们越来越警惕被要求分享过多的个人信息。事实上,2025年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消费者对隐私的担忧从60%跃升至70%。
这对品牌意味着什么?
不幸的是,即使产品和服务其他方面都尽善尽美,一个繁琐的结账体验也可能扼杀转化率并侵蚀客户的长期信任。为了提供更好的最终印象,零售商应致力于简化流程,这意味着更少的步骤、更快的处理速度和更清晰的沟通。同时,通过最小化不必要的字段并解释敏感信息收集的原因,来尊重消费者的隐私。对于中国跨境电商而言,优化支付接口、提供符合当地习惯的支付方式、简化用户信息填写流程以及确保数据安全,是提升用户体验、降低购物车放弃率的关键。
4. 实体店氛围:重新定义线下购物体验
积极的实体店体验正在成为潮流,并被广泛分享。尽管关于实体店客户服务的在线对话往往偏向负面(74%表现出愤怒),但仍有16%的提及表达了喜悦。这些积极的评价通常与友善的员工、高效的服务以及舒适宜人的实体零售环境有关。消费者关注每一个细节:灯光、音乐、店铺布局、整洁度,甚至是店内气味——气味在正面评价中被反复提及。当店铺营造出恰到好处的氛围时,它们不仅能带来愉悦的访问体验,还能创造出顾客乐于分享的难忘时刻,有效地将日常购物转化为社交媒体内容。其启示是,实体零售环境在顾客满意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对品牌意味着什么?
随着在线购物引发的挫败感日益增加,实体店提供了一个与顾客建立人际连接的机会。这是因为实体店能够提供数字渠道无法比拟的东西:人际互动和感官体验。为了改善实体店体验,品牌应同时投入员工培训和店铺环境改造。这些策略将在客户忠诚度和口碑传播方面带来丰厚回报。虽然中国跨境业务多在线上进行,但这一趋势提醒我们,即使是线上品牌,也需思考如何通过精美的包装、引人入胜的商品描述、高质量的图片视频,乃至未来的线下快闪店或合作模式,来模拟并提供丰富的感官和情感体验。
5. 失望的购物者催生“去种草”热潮
“去种草”(deinfluencing)在社交媒体上的声量和影响力都在增长,89%的购物者表示负面评价会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失望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利用社交媒体,积极劝退他人购买某些品牌和产品——在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10月1日期间,“去种草”提及量增长了110%。
这不仅仅是抱怨,它被视为一种消费者之间的“公共服务公告”。发布这类内容的人通常旨在保护他人免受不良体验。去种草现象通常由产品质量差、物流不可靠、责任推诿或感觉被欺骗等因素引发。正如定价问题一样,当品牌缺乏透明度时,消费者信任就会受损。
这对品牌意味着什么?
再多的营销也无法挽救一款糟糕的产品,因此最明显的起点是确保您的产品真正兑现承诺。除此之外,品牌需要积极主动,而非被动应对。在他人用自己的版本填补空白之前,展示产品背后的真实故事。鼓励满意的客户分享他们的积极体验。如果遇到负面评价,不要慌张。相反,要开放地对待批评,并展示您正在采取哪些改进措施。早期发现是限制“去种草”影响的关键,这也是社交媒体聆听如此重要的原因。对于中国跨境卖家而言,严格的品控、真实的产品展示、快速响应的客户服务以及对海外用户评价的持续关注与分析,是应对“去种草”趋势,维护品牌形象的必由之路。
洞察零售新趋势,把握发展新机遇
上述趋势揭示了消费者对透明度、简洁性和真实体验的渴望——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购物。对于中国跨境从业者而言,深入理解这些变化至关重要。通过持续的市场观察和数据分析,提前识别潜在的摩擦点并及时解决问题,将有助于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赢得全球消费者的信赖。建议国内相关从业人员密切关注此类全球消费动态,以变应变,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策略。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de-influencing-110-surge-cross-border-alert.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