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社媒引爆爆款:个性化内容,300%涨粉!

各位跨境的朋友们,大家好!新媒网跨境深知,在如今全球化数字浪潮中,品牌出海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如何让我们的品牌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真正“火”起来,赢得当地用户的喜爱与共鸣,这才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实战难题。
咱们常说,品牌要像人一样有血有肉,有温度、有态度。但很多时候,我们却不自觉地给品牌套上了“枷锁”。大家是不是发现,我们总在盯着那几个海外社交媒体上的明星品牌,羡慕它们粉丝众多、互动热烈、话题不断。我们心里也会想:“哎呀,如果咱们品牌也能这样就好了!”
可一到实际操作,会议室里总会有人提出:“咱们品牌可不行,咱们是严肃的、有价值观的、不能出格的。” 这话听起来有道理,每个品牌确实都有其独特性。但大家仔细想想,一个人能永远严肃吗?品牌也是一样啊。如何理解并塑造品牌在网络上的“人格”,这才是决定咱们社交媒体成败的关键。
我们有厚厚的品牌手册、严谨的传播指南,这都没错。但有时我们可能过于拘泥于这些条条框框,忘了品牌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群时,可以展现出不同的特质。
就拿我个人来说吧。跟朋友小酌时,我可能声高八度、妙语连珠;但在咱们的导师课程上,我就是那个耐心倾听、提供策略分析的专家。是同一个人,但展现出来的面向和特质却因场景而异。品牌,也需要这样的“多面性”才能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如鱼得水。
社交媒体:一场需要“个性”的牌局
咱们做营销的都清楚,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受众行为模式大相径庭。然而,我们很多时候的营销策略,却未能充分体现这种差异。
品牌方当然明白社交媒体的特殊性,但作为具体的操盘手,我们常常一坐在电脑前,面对键盘,就好像被某种“营销人设”附体,把自身的“人情味”给忘了。
社交媒体可不是咱们传统的推销会。试想一下,如果你去参加一个轻松愉快的海外朋友聚会,结果你却西装革履,提着一箱子洗涤剂,一进门就急着向大家推销,甚至硬要帮人家洗衣服。大家会喜欢你吗?会买你的产品吗?肯定不会。
也许你会说:“道理我都懂,但最终咱们还是要卖货的呀,这场聚会(社交媒体)就是咱们的销售阵地!”
这话没错。但咱们有更好的办法。你可以融入派对,讲讲趣事,分享一些有意思的文化见闻,然后不经意地在大家聊得开心时,巧妙地提及你的产品。让大家因为喜欢你这个人,认可你的品牌,从而对你的产品产生兴趣。这才是咱们中国人讲究的“润物细无声”。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海外社交媒体的用户,大多是为了休闲娱乐、获取信息、参与互动。如果咱们品牌只是一味地“吆喝卖货”,那结果往往就是被排斥在热闹之外。
短视频平台,重新定义了玩法
社交媒体从诞生之初就与众不同,品牌一直在努力适应。但很多时候,这种适应只是小修小改,并没有真正触及灵魂。
大家在海外短视频平台上,有没有关注一些“规规矩矩”的品牌账号?恐怕很少吧。我们更喜欢那些“不走寻常路”、大胆创新的品牌。比如外媒经常提到的,爱尔兰廉价航空公司瑞安航空,他们能把飞机卡通化,发各种鬼马段子;还有像学习软件多邻国,以其独特的“绿猫头鹰”形象和无厘头互动风靡全球。这些品牌都充满了鲜明的个性。
瑞安航空在TikTok上的搞怪视频
这些品牌在最初的品牌手册里,真的写明了要“放飞自我”吗?恐怕没有。它们是在尝试短视频平台时,才发掘并展现了骨子里的“怪趣”。但这并没有损害它们的品牌形象,反而让它们更受欢迎。
品牌一致性,其实比我们想象中更灵活
在咱们的跨境实战中,许多品牌都有着非常详尽的品牌指导手册,里面涵盖了品牌调性、价值观、传播内容和行为规范。手册里可能写着咱们品牌是友好的、随和的,同时又要保持专业性和严谨性。
这些要求读起来都很美好,但在实际内容创作中,如何拿捏这个度,确实是个挑战。我们既要表达得轻松自然,又要传递清晰明确的信息;既要有趣有料,又不能踩到冒犯他人的红线。
很多时候,咱们会陷入“过度思考”的泥潭,生怕犯错。但实际上,咱们的内容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创作出来的。新媒网跨境认为,咱们只需把内在的“人情味”释放出来,把那些过于僵硬的“营销腔”调低音量,自然就能找到平衡。
Planable在Instagram上的内容
用户喜欢看到品牌人性化的一面,而不是一本冷冰冰的品牌手册。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社交媒体是一个推崇轻松、真实互动的场域。然而,用户也习惯了品牌在社交媒体上总是表现得安全、官方。因此,当有品牌能够突破这些障碍,用趣味和真诚打动用户时,他们会给予极高的关注和认可。
勇气、附加值、一点点“出格”的个性,能让咱们的品牌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甚至持续走红。正是这些超越用户预期的行为,重新定义了品牌在社交空间中的角色。
不是不“卖”,而是要摒弃“官话套话”
在深入探讨这个理念之前,我得先声明一下:我本人是一个对营销充满热情的实战者,从事营销近十年,无法想象做其他事情。所以,请大家不要对“官话套话”这个词感到不适。
坦白讲,我也曾多次不自觉地陷入“官话套话”的怪圈,偶尔现在也还会犯。但我现在有意识地去克制。虽然现在各类AI工具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容易让一些内容变得模式化,但咱们还是要坚持下去。
海外社交媒体是厌恶“官话套话”的。它会被认为“尬聊”,不仅不能拉近品牌与用户的距离,反而会适得其反。说“官话套话”不对,但有策略地在社交媒体上“卖货”,咱们当然要干。
作为营销人,咱们的最终目标当然是推广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但实现这个目标,有“不招人烦”的方法,也有“让人尴尬”的方法。简单粗暴地喊“赶紧买!立即下单!”,和巧妙地展示产品卓越的功能,这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给大家一个小窍门:每当我感觉到有机会推销,但气氛可能不那么合适的时候,我就会先自嘲一下,承认可能有点“尬”。比如,我可以这样说:“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我们的产品了,毕竟我就是干这个的嘛!” 这种方式反而显得真诚可爱。
如何说服内部团队和老板?
如果老板或内部团队对这种“另类”的社交媒体策略有所疑虑,咱们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他们。
在决定咱们品牌社交媒体的“人设”时,首先要搞清楚咱们的老板和内部团队,他们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品牌。别直接问他们觉得咱们品牌在社交媒体上该是什么样,而是可以问他们,他们自己最喜欢关注的三个海外品牌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再问问他们,平时上社交媒体主要是为了什么。同样的问题也可以问问咱们的用户。收集这些信息,咱们就能从中找到规律,用数据和案例来说明上述观点。
当会议室里有人再次说出“但那不是咱们品牌”时,咱们别回避,可以深入聊聊。深入探讨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如果品牌突然开始分享一些轻松幽默的内容,用户会怎么看。区分哪些是真正的风险,哪些仅仅是“想太多”的担忧。
一旦消除了大家的顾虑,咱们可以建立一套灵活的指导原则。明确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绝对不能触碰的底线,这样大家心里就有谱了。
Planable在TikTok上的搞怪视频
就像他们自己一样,他们会有一个规矩,就是不拿代理商的客户开玩笑。虽然有些受众喜欢看这种内容,但因为他们服务的对象既有代理商也有客户,他们坚信产品能帮助双方更好地协作。他们认为很多分歧是缺乏良好工作流程造成的,而他们的产品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所以,不拿客户开玩笑。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依然能保持幽默感。
各位朋友,在2025年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份,全球经济形势变幻莫测,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政策走向也备受关注,咱们出海品牌在坚守合规底线的同时,更要勇于创新,灵活应变。新媒网跨境认为,勇于突破,拥抱变化,才能在全球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unlock-viral-social-3x-fans-growth.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