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ike惊曝内鬼:12员工被抓!海外营销也难逃魔爪

2025-09-14Shopify

Image

在商海沉浮,摸爬滚打,每位创业者都深知“创业不易,守业更难”的道理。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当下,企业内外挑战重重,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重挫。而这其中,最让人防不胜防的,莫过于“自己人”设下的陷阱。古语有云:“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这句话用在企业管理上,简直是再贴切不过的警示。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近期国内家用美体仪器领域的知名品牌,同时也是亚马逊平台上脱毛仪品类里的佼佼者——Ulike,其所属企业杭州由莱集团,就公开披露了2025年度集团内部反腐工作的最新进展。这份名为《反腐通报,Ulike零容忍》的文章,再次敲响了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警钟。

这份通报显示,2025年由莱集团的监察部门持续深入推进反腐工作,共查处了九起触犯企业“高压线”的案件。其中有十二名员工,因涉嫌触犯国家法律法规,已被移交公安机关进行处理。这些涉案人员分布在多个关键岗位,包括供应链采购、产品研发、品牌设计、社媒运营以及市场营销等。目前,由莱集团已与这些员工全部解除劳动合同,并将其列入公司黑名单,永不录用。这无疑给所有心存侥幸者敲响了警钟:任何触碰底线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在公告中,Ulike公司还披露了部分员工的具体贪腐行径,其中不少情节严重的涉案人员,已经由法院依法判处了刑事处罚,彰显了法律的公正与威严。

举个例子,原品牌设计总监李某某,在职期间就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便利,暗中与外部合作商勾结。他们通过虚报、抬高合同报价的方式,将公司本应支付给合作方的款项据为己有。经过法院审理查明,李某某的行为已经构成职务侵占罪,最终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五千元。这不仅让公司蒙受了经济损失,也对企业内部的信任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还有一起案例,是Ulike的达人直播运营吴某某。他同样是利用职务便利,与自己的家属串通一气,暗中修改了公司与达人之间的佣金比例。通过这种隐蔽的手段,他们侵吞了公司的大量费用。经法院审理,吴某某也被认定犯有职务侵占罪,最终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一万五千元。这些案例都充分说明,无论身居何职,一旦逾越法律和道德的底线,都将面临严厉的制裁。

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是,Ulike此次的反腐行动,甚至触及到了其海外业务板块。负责公司海外营销工作的杨某,被查出在任职期间,同样是利用职权之便,伙同他人在公司北美地区的营销业务开展过程中,虚构了境外营销账号。随后,他再利用这个虚假的境外账户,套取公司的营销费用,涉嫌职务侵占。目前,杨某的相关案件已被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这表明,即便是在海外市场,企业也必须时刻绷紧内部风险防控这根弦,不能因为地理上的距离而放松警惕。

跨境行业:“内鬼”之患不容小觑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句话用在当下蓬勃发展的跨境电商行业,同样是意味深长。近年来,跨境电商这艘巨轮乘风破浪,驶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行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在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导致内部腐败和舞弊现象在跨境电商领域屡见不鲜。这类问题并非只存在于Ulike这类营收体量庞大的头部企业,即便是一些中小型跨境公司,也可能面临着类似的风险,甚至因为体量小、管理不完善而更容易被钻空子。

新媒网跨境认为,对于所有致力于长期健康发展的企业而言,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培养诚信合规的企业文化,是抵御此类风险的重中之重。毕竟,防范于未然,总好过事后补救。

去年年初,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曾成功查处了一起侵犯商业秘密的案件,其背后的情节令人深思。这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是某跨境公司家居类目产品的负责人。他手中掌握着公司最核心的机密信息,包括供应商名单、详细的定价政策、以及关键的运营数据等等。这些信息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是生存和发展的命脉。

然而,在任职期间,这名员工却多次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司的产品信息和盈利情况等核心机密,透露给了自己的家属。更令人震惊的是,随后他竟然与家属共同成立了一家跨境电商公司。他们堂而皇之地开始窃取原公司销量高、利润丰厚的产品,进行私自售卖。在短短几个月内,他们就非法获利超过四十五万元人民币,而给原公司造成的利润损失更是高达约四百万元!这个数字,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触目惊心的巨大打击。经过深入调查后,该员工最终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被重罚一百七十五万元人民币。这起案件再次提醒我们,商业秘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内部人员的泄密行为,其危害程度往往是毁灭性的。

值得一提的是,损害企业利益的内部行为,其动因并非都是因为个人贪婪。除了部分人利欲熏心、无视企业规章制度为自身谋取私利外,还有一些人,是受竞争对手的刻意指使。他们以“潜伏者”的身份进入企业内部,其核心目的就是窃取企业机密,以进行不正当的商业竞争。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市场公平秩序的严重破坏。

此前,就有一家跨境货代公司在社群上公开曝光了一位“内鬼”员工的身份信息,并表示该员工在入职的第二天,就试图窃取公司的机密客户资料以及数据库信息。幸好,其不轨行为被及时发现并制止,随后他被公司立即解雇。这家公司也特意提醒各位同行,在招聘过程中要对这名人员保持警惕,以免自己的企业利益遭受损失。业内普遍认为,这位被解雇的员工,很可能是想通过非法获取其他公司的客户资料和数据,从而以更低的价格抢夺订单,进行恶性竞争。这种行为不仅不道德,更是触犯法律的红线。

更有意思的是,除了这位老板的遭遇,不少跨境从业者也纷纷表示自己碰到过类似的“内鬼”事件。

有同行分享道:“2021年的时候,我们公司就遇到过一个这样的人。他开出每月四千块的工资,竟然愿意来我们公司做销售,当时我们还以为捡了个大便宜,招到了一个性价比极高的员工。谁知道后来才发现,人家自己早已经开了公司,来我们这里就是为了套取信息的。”

还有一位跨境卖家提到:“前两个月我们公司招了个运营操作,到了月底要买社保的时候,让财务去调取他上家公司的离职证明,结果发现人家竟然是货代公司的法人代表!这不就是来刺探军情的吗?”

这些活生生的案例都告诉我们,在招聘过程中,企业必须擦亮眼睛,进行严格的背景调查和能力评估。同时,对于核心敏感岗位,更要加强风险管控,建立多重防线。

总而言之,员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更是企业持续创新的源泉。然而,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群体,都难免会存在少数不法分子,他们企图扰乱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妨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新媒网跨境认为,对于广大的跨境卖家来说,在紧盯业务增长、市场拓展的同时,也必须筑牢内部人员筛查和风险防范的防线。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严格的招聘流程、明确的岗位职责、定期的合规培训以及高效的内部审计机制,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事业成果,最终却不幸栽在那些“自己人”手里。

诚信经营是企业立足之本,法治社会是共同遵守的底线。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维护一个健康、公平、透明的商业环境。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ulike-mole-exposed-12-jailed-global-hit.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Ulike公开反腐通报,涉及供应链、研发、营销等多个岗位员工职务侵占,已被移交公安机关。跨境电商行业内部风险日益凸显,企业需加强内部监督机制,防范“内鬼”风险,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发布于 2025-09-14
查看人数 145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