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地震!Ulike反腐揪出12内鬼,最高判1年半!

2025-09-15Shein

Image

在咱们当下这个时代,尤其是跨境电商这股浪潮,真是风生水起,每天都有新的机遇涌现。无数创业者、企业都在这片蓝海里奋力搏击,希望能闯出一片天地。然而,正当大家铆足了劲儿向前冲的时候,有些暗流也悄悄涌动,让人不得不防。古人常说“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这句话用在如今的企业管理上,尤其是对那些规模不小、内部结构日趋复杂的大型企业而言,更是字字千金。如果日常管理稍微松懈,内部监督不够到位,就很容易滋生各种不规范甚至腐败的苗头。这不,最近有个消息,就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家用美体仪器领域的佼佼者,同时也是亚马逊平台上脱毛仪品类的头部大卖——Ulike,其所属企业杭州由莱集团,近日就发布了一份振聋发聩的反腐通报,标题直白而坚定:《反腐通报,Ulike零容忍》。这份通报,不仅展示了由莱集团在企业内部治理上的决心,也为整个跨境电商行业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案例。

通报中明确指出,2025年这一年,由莱集团的监察部门持续发力,深入推进反腐工作。他们一共查处了9起违反企业“高压线”的案件,其中有12名员工因为涉嫌刑事犯罪,已经被依法移交公安机关处理。这些涉案人员的岗位分布之广,令人咋舌,从供应链的采购环节,到核心的研发部门,再到品牌设计、社媒运营,乃至市场营销等多个关键岗位,都有他们的身影。这无疑暴露出,即便是管理看似严谨的大企业,也可能在不同链条上出现漏洞。目前,由莱集团已经与这些涉案员工解除了劳动合同,并将他们列入了永不录用的黑名单,这无疑是对企业内部不正之风的零容忍态度。

在这份掷地有声的公告里,Ulike更是直言不讳地曝光了部分员工的贪腐行径,其中不乏情节严重、令人扼腕的案例,而这些涉事人员也已经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比如,一位曾经身居要职的品牌设计总监李某某,在职期间,竟然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与外部合作商相互勾结,共同抬高合同报价,然后将多出来的部分据为己有。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公司的经济利益,也挑战了商业道德的底线。法院经过审理,认定其行为构成了职务侵占罪,最终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这判决,不仅是对李某某个人行为的惩罚,更是对所有心存侥幸者的警示。

再来看另一位令人唏嘘的案例。Ulike的达人直播运营吴某某,本应为公司的品牌推广尽心尽力,却同样心生贪念。他利用职务之便,伙同自己的家属,通过篡改达人直播佣金比例的方式,暗中侵占公司的费用。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歪心思,最终也难逃法律的制裁。他同样因职务侵占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5000元。这些案例活生生地告诉我们,任何试图触碰法律红线、道德底线的行为,最终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Ulike的这次反腐行动,甚至触及到了其海外业务板块。在Ulike公司负责海外营销的杨某,被曝出在职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在公司开展北美营销业务的过程中,伙同他人虚构了境外营销账号。随后,他再利用这个虚构的境外账户,巧妙地套取公司的费用,这种手段无疑更加隐蔽,也更具欺骗性。这种涉嫌职务侵占的行为,性质同样恶劣,目前也已经被依法移交公安机关处理。这表明,即便是在更为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企业对于内部的廉洁风险,也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严格的监管。跨境业务的拓展固然重要,但内部风控的弦绝不能松。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句话用在迅速发展的跨境电商行业,同样是再贴切不过了。近年来,跨境电商行业如同插上了翅膀,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种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无疑是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为无数企业和个人创造了财富和机遇。然而,在行业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内部的腐败与舞弊现象也如同附骨之疽,在跨境电商这个领域里屡见不鲜,甚至可以说,成为了一些企业成长的烦恼。

这类问题,并非只是在Ulike这样已经做到头部的大型企业中才会出现。事实上,即便是一些规模相对较小、人员结构没那么复杂的中小型跨境公司,也可能面临着类似的风险,甚至因为资源有限、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而更容易成为不法之徒下手的目标。很多时候,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但如果这笔财富被“有心人”利用,则可能瞬间变成巨大的隐患。

新媒网跨境认为,防范内部风险,是每个跨境企业,无论大小,都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这不仅关乎企业的经济利益,更关乎企业的品牌形象和长远发展。

还记得去年年初发生的一件事吗?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曾查处过一起令人震惊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这起案件的主角,是某跨境公司家居类目产品的负责人。听起来,这个职位不低,掌握着公司的核心命脉:供应商信息、定价策略、运营数据等等,这些都是公司的商业机密,价值连城。然而,这位负责人却在任职期间,多次利用职务之便,将这些重要的公司产品信息和盈利情况,透露给了自己的家属。更过分的是,他随后竟然和家属一起,成立了一家自己的跨境电商公司,开始明目张胆地窃取原公司那些销量好、利润高的产品,私自进行售卖。短短几个月内,他就通过这种非法手段获利超过45万元,而给原公司造成的利润损失,更是高达约400万元。经过深入调查后,这名员工不仅被依法追究了刑事责任,还被处以了175万元的巨额罚款。这起案件,清晰地展示了内部员工一旦心生歹念,对企业造成的损害是多么巨大和深远。

值得深思的是,损害企业利益的内部行为,其背后动因并非单一。除了部分员工纯粹是利欲熏心,为了个人私利而无视企业规章制度,铤而走险之外,还有一些情况更为复杂,也更令人防不胜防——那就是有员工可能受到了外部竞争对手的刻意指使,以“潜伏”的方式进入企业内部。他们的核心目的,并非是为了企业发展贡献力量,而是为了窃取企业的核心机密,从而进行不正当竞争,为竞争对手获取利益。这种行为,性质更为恶劣,对企业的破坏力也更大。

之前就有这样一件事,一家跨境货代公司在社群上公开发布了一名“内鬼”员工的身份信息,并且痛心疾首地表示,这名员工在入职的第二天,也就是他刚刚拿到公司内部权限的短短一天之后,就迫不及待地试图窃取公司的机密客户资料以及数据库信息。幸好,他的行为及时被发现,当场被抓了个现行,随后立即遭到了解雇。这家货代公司也借此机会提醒所有同行,在招聘过程中务必要警惕此人,以免日后自家利益受损。业内普遍认为,这位被解雇的员工,很可能就是想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其他公司的客户资料和数据,然后以更低的价格来抢夺订单,从而达到不正当竞争的目的。这种行为,无疑是对行业生态的严重破坏。

更有意思的是,除了这家货代公司的老板,不少跨境从业者也纷纷表示自己曾碰到过类似的“内鬼”事件,这些经历让人听了又气又无奈。有人说:“2021年的时候遇到一个,说自己一个月只要4000块钱的工资,就愿意来我们公司做销售……当时还以为是捡了个大便宜,谁知道人家是自己开了公司的,来我们这儿就是打探消息的!”还有人分享道:“前2个月招了一个操作员,结果到了月底要买社保的时候,让财务去他上家公司调离职证明,才发现人家竟然是货代公司的法人!”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在高速发展的行业中,人才流动频繁,但这也带来了识别“真才”与“假意”的挑战。

总而言之,员工确实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他们是推动企业进步的核心力量。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总有那么一小撮居心不良者,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扰乱正常的人才市场秩序,甚至不惜损害企业的利益,从而阻碍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广大的跨境卖家而言,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既要紧盯着业务的增长,不断开拓市场、提升效率,同时,也必须牢牢筑起一道坚固的人员筛查和内部风控防线。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我们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成果,最终栽在那些“自己人”的手里,让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ulike-corruption-bust-12-jailed-18-months.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Ulike发布反腐通报,查处多起内部贪腐案件,涉及供应链、研发、营销等多个部门。案例包括品牌设计总监勾结抬价、直播运营篡改佣金、海外营销虚构账户等。跨境电商行业内部腐败现象频发,企业需加强内部风控,警惕员工职务侵占和商业秘密泄露风险。
发布于 2025-09-15
查看人数 130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