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月活1.89亿!跨境掘金未来出行爆点

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中,科技巨头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无数行业的神经。作为全球领先的出行与配送平台,Uber(优步)的运营数据不仅是其自身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更是观察全球数字经济、共享出行乃至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重要窗口。在2025年第三季度,Uber再次向市场提交了一份引人注目的成绩单,其在全球市场的表现,以及对未来战略的深刻布局,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值得深思的洞察。
稳健增长:Uber 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亮点
近日,外媒公布了Uber在2025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尽管面临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该公司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多项关键指标表现亮眼,超出市场普遍预期。这不仅彰显了其核心业务的韧性,也预示着其在多元化战略上的初步成效。
以下是Uber 2025年第三季度的主要财务数据概览:
| 指标 | 报告数据 | 市场预期 | 同比增长 | 备注 |
|---|---|---|---|---|
| 总营收 | 134.7亿美元 | 132.6亿美元 | 21% | 超出预期 |
| 每股收益 | 1.20美元 | 0.70美元 | - | 大幅超出预期 |
| 调整后EBITDA | 23亿美元 | 22.7亿美元 | 33% | 超出预期 |
| 净利润 | 66亿美元 | - | - | 其中49亿美元来自税收估值收益 |
| 月活用户 | 1.89亿人 | 1.841亿人 | 17% | 超出预期 |
| 总订单量 | 487亿美元 | 489.6亿美元 | 21% | 与市场预期接近 |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Uber在营收、每股收益、调整后EBITDA和月活用户数等核心指标上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并超越了分析师的普遍预测。特别是调整后EBITDA实现了高达33%的同比增幅,这表明公司在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净利润达到66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虽然源于一次性的税收估值收益,但也反映了公司资产价值和财务结构的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17%,达到1.89亿,这表明在全球范围内,用户对Uber提供的出行和配送服务的需求依然旺盛。总订单量也实现了21%的同比增长,达到487亿美元,这得益于其在全球市场的持续深耕和精细化运营。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5年第四季度,Uber也给出了积极的业绩指引,预估总订单量将在522.5亿美元至537.5亿美元之间,调整后EBITDA预计在24.1亿美元至25.1亿美元之间。这些预期均与市场普遍预测相符,甚至在某些区间有所超越,体现了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增长的信心。
市场反响与深层解读
尽管财报数据表现强劲,Uber的股价在盘前交易中却一度下跌5%。这种“利好出尽是利空”的市场反应,在科技股中并不少见。在财报公布前,Uber的股价在2025年已累计上涨了65%,市场可能已经提前消化了大部分积极预期,甚至将部分未来的增长前景计入当前股价。因此,一旦实际数据未能带来超预期的“惊喜”,或者市场对未来的增长速度抱有更高的期待,短期的股价回调便可能发生。
但从长远来看,这份财报无疑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坚实的基本面支撑。Uber首席执行官Dara Khosrowshahi在声明中指出,公司第三季度的增长“势头强劲”,出行量创下历史新高。他强调,公司正在通过投资“终身客户关系”、深化“本地商业策略”,并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变革潜力来延续这一增长势头。这表明,Uber的战略重心正从简单的市场扩张转向更高质量的用户留存和更深层次的生态构建。
战略布局:科技赋能未来出行生态
Uber的未来发展蓝图,正日益清晰地聚焦于技术创新和生态多元化。通过一系列前瞻性的战略合作,该公司正积极布局自动驾驶、空中出行等未来高增长领域,力求构建一个更全面、更智能的出行服务生态系统。
自动驾驶:与英伟达(Nvidia)深化合作
在2025年下半年,英伟达和Uber宣布达成了一项重量级合作。双方计划从2027年开始,共同打造一个全球最大的准L4级自动驾驶汽车网络,预计将生产10万辆配备英伟达Drive AGX Hyperion 10平台和Drive AV软件的车辆。英伟达表示,这套系统及其搭载的传感器旨在实现L4级自动驾驶能力。这意味着车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完全自主驾驶,无需人类干预。
这项合作不仅将大幅提升Uber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力,也展示了其对未来出行方式的坚定投入。通过与芯片和AI技术领导者英伟达的强强联手,Uber有望加速其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进程,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服务效率和安全性。
机器人出租车:携手Lucid与Nuro
同样在2025年夏季,豪华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露西德)与Uber建立了合作关系,计划推出基于Uber平台的机器人出租车服务。这些机器人出租车将采用Lucid旗下的电动汽车,并搭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Nuro(纽罗)的L4级驾驶软件。
Lucid与Nuro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积累,将为Uber的机器人出租车服务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这项合作将有助于Uber探索在特定区域内实现完全无人驾驶的按需出行服务,进一步拓展其在城市出行领域的边界,并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
城市空中出行:与Joby合作,布局立体交通
在2025年下半年,专注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研发的Joby(乔比)公司,收购了Blade公司的客运业务。紧接着,Uber宣布从2026年开始,用户将可以通过Uber应用程序直接预订Blade的直升机和水上飞机服务。目前,Blade在纽约大都会区和南欧的多个航线提供短途直升机和水上飞机服务。
这项合作标志着Uber正积极从地面交通向立体交通拓展,致力于构建一个涵盖地面、空中多维度的综合出行网络。通过整合Joby在eVTOL领域的领先技术和Blade在高端空中出行服务方面的经验,Uber有望在未来城市空中出行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满足用户对高效、快速出行日益增长的需求。
Uber首席执行官的发言,结合这些战略性动作,清晰地勾勒出该公司以技术为驱动、以用户为中心,构建多元化、智能化出行生态系统的宏大愿景。无论是深耕本地商业,还是大胆投资前沿科技,都体现了Uber不断突破自我、探索未来的决心。
对中国跨境行业的启示
Uber作为全球共享经济的代表,其在2025年第三季度表现出的韧性、增长策略和前瞻性布局,为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首先,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 Uber与英伟达、Lucid、Nuro等科技公司的深度合作,表明了对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的持续投入,是维持领先地位和开拓新增长点的关键。对于中国的跨境电商、物流、服务等行业而言,无论是利用大数据优化供应链、借助AI提升客户服务,还是探索自动化技术以提高运营效率,拥抱科技创新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其次,多元化服务构建生态圈。 Uber从单一的网约车服务,逐步扩展到外卖配送、货运,乃至未来空中出行和自动驾驶,其构建“一站式”综合出行生态的战略值得借鉴。中国的跨境企业在深耕某一垂直领域的同时,也可以思考如何通过横向拓展或纵向整合,形成更具粘性、更全面的服务生态,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例如,跨境电商平台可以考虑与国际物流、支付、本地仓储等服务商进行更深度的整合,提供更顺畅的全链路服务。
再者,全球视野与本地化策略并重。 Uber在全球范围内的增长,离不开其对不同市场需求的精准洞察和本地化运营。对于志在全球的中国跨境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在坚持自身优势的同时,也需深入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法规和消费习惯,进行精准的本地化调整,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保持对新兴业态的敏感性。 城市空中出行、机器人出租车等新兴业态,虽然目前仍处于发展早期,但其未来潜力不容小觑。Uber积极布局这些领域,体现了其对未来趋势的敏锐洞察。中国跨境从业者,尤其是投资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应持续关注全球科技前沿和商业模式创新,敢于在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的新兴领域进行探索和布局,为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赢得先机。
总之,Uber的这份财报,不仅仅是一组财务数据,更是一份关于未来出行和数字经济发展方向的“路线图”。对于致力于全球化发展的中国企业而言,从中汲取经验,洞察趋势,积极应对变化,将是其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中稳健前行的重要保障。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uber-189m-users-cross-border-tech-boom.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