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2万巨罚Temu!中国税局10月亮剑,跨境电商无处遁形!
跨境电商的舞台上,合规二字重如千钧。它不仅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更直接影响到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的健康。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近期,两则重磅消息引发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一则来自大洋彼岸,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对Temu开出了200万美元的罚单;另一则则在国内,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针对跨境电商平台涉税信息报送的新规定。这两件事,虽分别发生于国际与国内,却共同指向一个明确的信号:跨境电商,正全面进入一个“严合规”时代。
咱们先说说Temu的这笔罚款。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这个负责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公平竞争的机构,正式宣布与Temu达成和解,原因是Temu违反了《信息告知消费者法案》。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200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1422万元。而且,这笔罚款是法案规定下的最高金额,Temu必须在七天内迅速支付。更严格的是,和解协议还要求Temu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每年都得提交合规报告,详细说明他们是如何遵守法案各项要求的。可见,美国监管部门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是动了真格。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Temu被罚得如此之重呢?症结在于Temu的海外运营主体Whaleco,在履行《2023年消费者告知法案》的多个关键节点上,出现了系统性的漏洞。要知道,这项法案的初衷,正是为了解决电商领域那些让消费者头疼已久的老大难问题,比如卖家身份模糊不清、假货横行、维权艰难等等。
具体来说,法案有两项核心要求:
首先,如果你的第三方卖家年销售额超过2.5万美元,那他们必须向平台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而且平台还得把这些信息公开给消费者。这样一来,买家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在和谁做生意,心里更踏实。
其次,法案还强制平台必须建立起便捷的举报机制。消费者一旦发现假货、盗版或者其他可疑商品,可以及时反馈,让问题得到快速处理。这就像给消费者手里多了一把“尚方宝剑”,维护自身权益更有底气。
可Temu在实际操作中,却没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在一个充满游戏化体验的购物平台愉快地“剁手”,结果买到的东西出了问题,想找个地方投诉,却发现投诉通道根本就不存在,或者藏得严严实实,找不到电话,也找不到电子邮箱。这种无助感,相信不少消费者都有过体会。根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指控,Temu在长达17个月的时间里,竟然没有在游戏化购物场景中嵌入举报功能,也没有在显眼位置设置电话或电子举报入口。这让消费者想要反馈问题,几乎是难上加难。
此外,在卖家信息披露方面,Temu也做得不够到位。平台没有向消费者展示第三方卖家的完整姓名、实际物理地址以及直接联系方式。这种信息不对称,无疑增加了消费者在交易中的风险。法案生效都快七个月了,Temu既没有完成举报系统的技术改造,也没有主动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说明具体的整改计划。正是这种长期的不作为,最终引来了监管部门的严厉追责。
面对这样的处罚结果,Temu的发言人也很快作出了回应。他们表示,在整个调查过程中,Temu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保持了密切配合,认真研究了他们的反馈意见,并且已经为解决存在的问题付出了实质性的努力。这至少表明,Temu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承诺将积极改进。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消费者保护局主任,克里斯托弗·穆法里格先生在谈到此次处罚时,语重心长地表示:“Temu作为最知名的在线市场之一,有责任遵守这项法案。今天的行动就是在提醒所有在线市场,违反《信息告知消费者法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民事处罚。”这番话,无疑是给整个跨境电商行业敲响了警钟,合规经营,绝非儿戏。
新媒网跨境认为,此次美国监管机构对Temu的处罚,绝非跨境电商领域合规监管的个例,而是全球范围内跨境贸易合规浪潮加速推进的一个缩影。它清晰地告诉我们,在数字经济时代,无论企业做得多大,触角伸向多远,都必须把消费者权益放在心上,把合规要求落到实处。这不仅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考验,也是企业能否在全球市场长久立足的基石。
话说回来,当国际市场通过立法和执法来规范电商平台的信息披露、维权保障等责任时,我们国内针对电商平台的监管新规也已经落地。而且,这次的新规直接关系到咱们中国跨境卖家的日常经营,尤其是明确划定了税务合规的底线。
前段时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一份《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报送涉税信息有关事项的公告》(2025年第15号),这份公告意义重大,因为它首次以公告的形式,明确规定了一个新的税务报送要求:从今年10月份起,无论互联网平台是设在境内还是境外,只要它为中国卖家提供服务,或者向中国用户开展交易撮合活动,就都必须依法向中国税局报送涉税信息。
这则新规的影响力可以说覆盖了所有主流的跨境电商平台,像亚马逊、eBay、速卖通、Temu、TikTok Shop等等,只要这些平台内存在中国卖家的账户,或者它们面向中国用户提供了交易场所、技术服务、运营支持等,都将无一例外地被纳入这次涉税信息报送的范围。这意味着过去某些卖家可能存在的“没有税号、不申报”的行业“潜规则”,将彻底成为历史。这种高频次、全方位的数据收集,将让跨境卖家的经营情况变得前所未有的透明。
对咱们广大的跨境卖家来说,这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过去,因为平台和税务系统没有完全打通,一部分卖家的身份和收入可能处于监管的“盲区”。但现在,随着平台定期向税务机关报送数据,你的经营情况将完全展现在税务部门面前,以往的避税空间会大幅缩小。所以,卖家们接下来最需要做的,就是赶紧在平台注册有效的税号,补全身份认证信息,然后根据平台提供的交易数据,如实核对收入并申报纳税。同时,搭建一套基础的财务税务体系,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税务稽查,也变得尤为重要。这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须项。
而对于各大电商平台而言,这次的新规无疑是一场系统性的变革。它们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改造自己的技术系统,以满足数据采集、校验、加密传输等一系列复杂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平台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备案,并按季度准确地向税务部门报送卖家的身份和收入信息。如果平台不报、少报或者瞒报,依据今年6月23日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最高将面临5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甚至可能面临停业整顿的严厉处罚。这无疑将倒逼平台重新构建甚至强化其风险控制体系,比如像亚马逊这样的大型平台,就需要协调其境内外的主体,将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对于一些中小平台来说,高昂的合规成本甚至可能让他们选择退出市场。
从整个行业层面来看,这项新规无疑将加速跨境电商行业的“洗牌”。那些一直以来坚持合规经营的卖家,凭借透明的经营数据,在资源获取、银行融资、合作伙伴选择等方面,将更具优势和竞争力。相反,那些企图依赖“税收洼地”或搞灰色操作的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最终很可能被市场淘汰。新媒网跨境获悉,这一趋势与全球跨境电商监管日趋严格的大背景不谋而合——放眼全球,许多国家都在取消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欧盟也在加强数字服务税的征收。可以说,中国推出的这种穿透式监管,正是我们国家积极应对国际税收竞争、维护国家税收主权的重要举措。
新媒网跨境预测,随着平台“交账”机制的全面落地,整个跨境电商行业将正式迈入“数据即合规”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合规不再是企业可有可无的“额外成本”,而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修课”和“安全带”。只有那些真正重视合规、积极拥抱监管的企业,才能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广阔市场中行稳致远,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对企业自身的负责,更是对整个行业生态,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份贡献。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temu-fined-14m-china-tax-oct-no-escape.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