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力科技半年营收5.77亿!豪分红2707万!

2025-10-31Shopify

Image

在广东中山,有一家企业,它深耕家居收纳这片看似寻常却充满无限潜力的天地,不仅在今年5月成功登陆创业板,更被誉为跨境电商领域的“家居收纳第一股”。这家企业,就是太力科技。近日,新媒网跨境获悉,公司发布了令人振奋的半年报,并宣布预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高达人民币2707万元(含税),这无疑是对投资者,也是对市场信心的有力回馈。

太力科技,这个名字可能对很多消费者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在亚马逊和沃尔玛等国际知名平台上,它的收纳产品常常是热销榜上的常客。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空收纳袋,到巧妙利用垂直空间的墙壁置物架,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却凝聚着太力科技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

回望2025年上半年,太力科技展现出了稳健的发展态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实现了6.21%的增长,这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显得尤为不易。虽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40亿元,较去年同期略有减少21.86%,但这背后也可能反映了公司在市场拓展、技术研发以及品牌建设上的持续投入,是为了未来更长远的发展而蓄力。毕竟,投入是为了更好的产出,眼前的些许波动,并不能掩盖其长期向好的发展潜力。这家来自中山的创新企业,正用自己的方式,在国际舞台上书写着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新篇章。

家居,是每个人生活的港湾,而收纳,则是提升生活品质的关键。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全球家居用品市场正呈现出蓬勃生机。根据权威数据,从2017年到2020年,全球家居用品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12%,2020年市场总额已突破6772.78亿美元。更令人期待的是,展望202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飙升至8519.84亿美元,可见其巨大的发展空间。

细观全球版图,家居用品市场的主要阵地集中在欧洲、美国、中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区域。其中,欧洲市场以其深厚的消费底蕴,在2020年贡献了高达2127.65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位居全球之首。紧随其后的是广阔的美国市场,同年家居用品消费额达到1800.54亿美元,展现出强大的购买力。

回溯收纳行业的发展脉络,它最早起源于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上世纪80年代,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家居收纳服务便应运而生。然而,真正将收纳文化推向极致并使其成为一种生活哲学的,却是亚洲邻国日本。进入90年代,日本民众的消费观念逐渐转向简约、实用至上,加之国土面积有限,住房空间相对狭小,这些因素共同催生了整理收纳行业的蓬勃发展,并使其逐渐融入到日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如今,这种对空间利用和生活美学的追求,已成为全球趋势。在欧美及亚洲的许多发达国家,专业的收纳协会,例如美国的NAPO协会、韩国的KAPO协会以及日本的HouseKeeping协会等,纷纷建立,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标准和指导,也标志着收纳不再是简单的家务,而是一门专业的技术和艺术。

聚焦到具体的收纳用品领域,市场前景同样一片光明。根据外媒的统计数据,2018年美国收纳用品市场规模已达到105亿美元,并预计在2023年增长至127亿美元,这背后是消费者对整洁、高效生活的持续向往。而将视野放大到整个家具行业,其增长潜力更是惊人。外媒数据显示,到2027年,全球家具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507亿美元,与2020年相比,增幅高达27.64%,新增市场容量超过140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电商渠道在这场家居消费升级浪潮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媒网跨境认为,数字化浪潮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预计在2025年,美国市场的家具用品电商渠道收入将达到612.12亿美元,而欧洲市场也将紧随其后,电商渠道收入预计达到519.64亿美元。这清晰地表明,线上销售模式已经成为全球家居用品市场新的增长极,为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那些能够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深耕线上渠道的企业,无疑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太力科技的成长之路,可以说是一部充满奋斗与创新的史诗。2003年4月,它的前身——中山市太力家庭用品制造有限公司,在广东中山的一间小厂房里悄然成立,注册资本仅有50万元。从那时起,这支团队就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家居收纳产品以及相关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立志要用科技和创意,让居家生活变得更美好。

截止到2024年12月31日,太力科技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153名员工的现代化企业,其中管理人员和市场人员的占比超过65%,这足以看出其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把握。纵观太力科技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关键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探索与突破:

初创探索与积淀(2003年-2007年)

公司创始人凭借在家居用品行业丰富的生产、研发和销售经验,从公司成立之初就将自主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放在了核心位置。他们从保温袋、压缩袋等核心产品入手,最初通过线下的经销模式进行市场拓展。2004年,太力科技便敏锐地察觉到海外市场的潜力,迅速成立了外贸销售部门,初步搭建起了海外分销网络,将中国制造的优质产品带向世界。到了2007年,公司更是战略性地将销售重心转向商超模式,积极开发立体式压缩袋、真空压缩箱、静电吸膜挂钩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并成功入驻家乐福、沃尔玛等国内外主流连锁零售巨头,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不仅是产品线的丰富,更是销售渠道的升级,是太力科技走向规模化的重要一步。

研发核心驱动与多渠道拓展(2007年-2017年)

进入2008年,太力科技开启了以研发为核心驱动的十年黄金发展期。他们正式组建了专业的研发团队,并建立了产品研发实验室,这意味着公司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生产,而是要走上技术引领的道路。通过对市场需求的深入洞察,他们不断完善产品品类,陆续推出了电动抽气压缩袋、垂直墙壁置物系列等创新产品,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2016年,研发团队得到进一步壮大,汇聚了材料研究、结构设计、工业设计、模具设计乃至智能控制等多领域的人才,构建了一套完善的产品开发体系,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这一阶段,太力科技在真空技术和垂直空间应用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他们推出的免抽气压缩袋和采用TPE弹性体材料的按压吸盘,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便捷性,迅速获得了市场认可,销售额实现快速增长。特别是像真空收纳袋这样的主力产品,其研发迭代周期仅需9到12个月,而TPE弹性体等功能材料的研发更是保持在3到4年的前沿水平,这足以彰显其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海外市场,随着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太力科技的产品开始频频亮相国际展会,并成功与欧洲客户建立了B2B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宽了国际化道路。

多渠道、多品类与全球化发展(2018年至今)

进入2018年,太力科技乘势而上,迈入了多渠道、多品类、全球化发展的快车道。公司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发挥其在真空收纳、功能材料研发和设计制造工艺上的独特优势,持续推出引领市场潮流的产品,如市场首创的吊挂压缩袋、侧封口压缩袋以及新材料吸盘等,每一次创新都精准击中了消费者的痛点。

与此同时,太力科技敏锐捕捉到智能化浪潮的趋势,将重点放在了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上,相继对现有产品进行了智能化升级。智能封口机、智能真空米桶、智能抽气泵、二维码智能收纳袋等一系列智能产品的问世,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也让家居收纳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体现了其对未来生活方式的积极探索。

在渠道建设方面,太力科技更是展现出超前的战略眼光。当国内电商平台崛起时,公司迅速入驻淘宝、京东,并积极投入资源。尤其值得称道的是,2020年,随着抖音等兴趣电商平台的兴起,太力科技迅速布局,抓住了直播电商的风口,使得2021年在抖音平台的销售额实现了惊人的10余倍增长,堪称电商运营的典范。

在海外市场,2019年起,太力科技更是大力拓展跨境电商B2C业务,成功把握住了亚马逊平台跨越式增长的商业机遇,实现了跨境电商销售收入的翻倍增长,成为中国品牌出海的又一成功范例。在传统的B2B业务上,公司也通过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持续的创新,成为了沃尔玛、宜家家居、利德尔等国际知名品牌的长期核心供应商和战略合作伙伴,将高品质的家居收纳用品输送到全球千家万户,让更多人享受到中国智造带来的便利与美好。

太力科技的业务范围广泛,主营业务涵盖了真空收纳、壁挂置物、气调保鲜、户外装备、安全防护等多个品类的家居收纳用品,同时也在相关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上持续发力。公司始终坚信,差异化才是制胜之道,因此在产品设计和改良上投入了大量心血,力求在功能、美学和用户体验上超越市面上的主流产品。

在销售模式上,太力科技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坚持以自有品牌经营为主,深耕品牌价值;另一方面,也为宜家、沃尔玛等海内外知名零售巨头提供专业的ODM/OEM服务,通过合作共赢,将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制造能力输出到全球。

自有品牌方面,太力科技旗下拥有“太力”、“LEVERLOC”、“宜尚”等多个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这些品牌在国际电商平台上的表现尤为抢眼。例如,在亚马逊平台上,“Taili”和“Leverloc”旗下的产品曾多次斩获“畅销产品(Best Seller)”、“亚马逊之选(Amazon’s Choice)”以及“新品榜第一名(#1 New Release)”等荣誉。许多热门单品每月销量轻松突破千件,足见其受追捧程度。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根据太力科技的数据,其核心产品真空收纳袋在亚马逊平台的市场占有率竟然高达6.03%,这无疑是品牌实力的最佳证明。当然,在早期为了构建品牌和产品矩阵,公司也曾设立过一些第三方店铺,但随着战略调整和业务聚焦,这些店铺目前均已关闭,展现了公司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不断规范和优化的管理决心。从亚马逊平台的下单时间来看,订单高峰通常集中在境外当地时间的上下午时段,这为公司优化物流和客服响应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参考。

在ODM(原始设计制造商)业务方面,太力科技的创新能力同样令人称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自主研发并改良的TPE弹性体新型高分子材料,在真空吸盘产品上展现出卓越的性能。这种材料不仅具备超高的承重性和强劲的吸附力,还能够适用于多种基材,并且支持反复使用,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实用性和环保性。凭借这项核心技术,太力科技更是成为了瑞典知名家居品牌宜家家居在TPE弹性体材料方面的唯一供应商,这不仅是对其技术实力的认可,更是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提升的有力证明。

从产品收入结构来看,太力科技的主打产品优势明显。2024年,真空收纳袋贡献了3.66亿元的收入,占据总收入的36.37%;紧随其后的是垂直墙壁置物产品,收入达到3.61亿元,占比35.87%。这两大核心产品在过去三年中,合计收入占比都超过了70%,稳固支撑了公司的业绩增长。在国内电商平台天猫上,太力科技的产品复购客户数量约占总数的20%,这充分说明了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高度忠诚度和信赖。

跨境电商的浪潮,是太力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手。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公司精准把握住了亚马逊平台的快速成长机遇。2024年,来自亚马逊平台的收入高达2.06亿元,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据了28.83%的份额,仅次于国内电商平台天猫,成为其第二大收入来源。这部分亚马逊业务的成功运营,主要得益于其位于深圳的子公司深圳太力和深圳欣涛的专业团队。

公司在早期跨境电商业务培育阶段,曾为了快速打开市场、进行多账号测试,采取了行业内较为常见的,以员工及其近亲属名义注册多个店铺公司并在亚马逊平台经营多店铺的模式。这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是一种探索性的尝试。但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的日渐成熟,为了符合更严格的规范要求,并实现品牌运营的标准化,公司已对这一模式进行了全面优化。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所有相关的早期店铺公司均已注销,对应的亚马逊平台店铺也已全部关闭,展现了公司规范化运营的坚定决心和负责任的企业形象。这不仅是管理上的进步,更是品牌走向国际化、正规化的必经之路。

回顾太力科技近年来的财务表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稳健而充满活力的增长曲线。从2020年到202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一路攀升,实现了从5.46亿元到10.20亿元的跨越式增长,年营收突破10亿元大关,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尽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不同年份有所波动,但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达到了8495.77万元和8763.89万元,显示出公司强大的盈利能力和健康的财务体质。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7亿元,同比增长6.21%,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虽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40亿元,同比有所下降,但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依然保持在0.66亿元的良好水平,这表明太力科技拥有充裕的现金流,能够有效支撑其日常运营和未来的战略发展。利润的短期波动,有时正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的表现,是为长远发展蓄能。

新媒网跨境认为,太力科技的故事,正是无数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缩影。它不仅展示了“小产品”蕴藏的“大市场”,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从最初的中山小厂房,到如今的跨境“家居收纳第一股”,太力科技用二十年的光阴,书写了一部扎根实业、放眼全球的奋斗史。

展望未来,家居收纳产品线在全球范围内无疑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仍有广阔的蓝海等待我们去探索。而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贸易,其细分类目更是孕育着众多的商业机会,等待着有眼光、有魄力的人们去发掘和把握。太力科技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只要坚持创新驱动,深耕用户需求,勇于拥抱变化,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中国企业就一定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构建美好生活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能涌现出更多像太力科技这样,让世界为之侧目的中国品牌!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taili-tech-h1-rev-577m-div-27m.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中山企业太力科技,家居收纳产品制造商,5月成功登陆创业板,被称为跨境电商“家居收纳第一股”。2025年上半年营收5.77亿元,同比增长6.21%。主营真空收纳袋、壁挂置物等产品,在亚马逊等平台畅销。预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2707万元。
发布于 2025-10-31
查看人数 139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