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创业:资产“亏空”!5家机构仍砸500万美金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国创业者投身于跨境出海的浪潮之中。无论是深耕技术研发的硬科技领域,还是聚焦消费升级的新业态,创业的道路总是充满挑战与机遇。今天,我们聚焦一个海外的创业案例,它或许能为身处类似境地的国内跨境从业者带来一些启示。这个故事围绕着一位名为冈纳斯·瓦尔基尔斯(Gunnars Valkirs)的美国生物科技领域的创业者展开,他所经历的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化的艰辛历程,以及在资本博弈中的坚持,展现了创业者普遍面临的挑战与智慧。
早在1988年,在美国圣迭戈,瓦尔基尔斯先生就作为第二代生物科技领域的创业者崭露头角。他曾在美国生物科技公司Hybritech担任科学家,亲身见证了一家本土公司如何为创始人带来回报。这种经验激发了他内心的创业热情。因此,他与另外三位伙伴毅然决定离开Hybritech,共同创立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瓦尔基尔斯曾表示,创业就像是接受一项挑战,一旦获得成功,那种由衷的喜悦和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为了追逐这份创业梦想,瓦尔基尔斯付出了实实在在的代价。1988年,他放弃了在Hybritech公司价值7.5万美元的股票期权,与其他创始人共同创办了Biosite公司。他们的目标是开发更高效的药物筛选测试技术。尽管瓦尔基尔斯和他的团队深知,在产品正式面世前,必须进行大量的科学研发工作,但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很快发现自己还需要扮演一个此前并不那么熟悉的商业角色——一名企业家。这意味着他必须学会如何为公司筹集资金、管理运营,并将科学愿景转化为商业现实。
要实现创业梦想,资金是不可或缺的。Biosite的创始团队投入了他们的时间和才华,但初期并未投入个人资金。公司最初获得了Biovest公司60万美元的资助。Biovest是由泰德·格林(Ted Greene)和蒂姆·沃拉格尔(Tim Wollaeger)共同组建的一家风险投资合伙企业。瓦尔基尔斯回忆说,这笔资金虽然数额不大,但足以启动公司的基本技术开发,使其能够向未来的投资者展示其潜力,并支付创始团队的薪水——这些薪水略低于他们在Hybritech时期的收入。这笔启动资金为Biosite的初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随着公司逐步发展,所需的资金也呈几何级数增长。接下来,Biosite面临着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寻找数百万美元的投资以维持公司的运营。瓦尔基尔斯将这段经历描述为“一个真正充满创伤的时期”。他通过打网球、排球,游泳、骑自行车和举重等方式来缓解压力,这足以说明当时的局面何等紧张。
瓦尔基尔斯坦言,在某个阶段,Biosite的资产甚至一度出现负值,公司陷入了“亏空”的境地。为了度过难关,他们不得不依靠“过桥贷款”——这类银行贷款是基于公司未来能够获得风险投资的假设而发放的。这种模式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高风险。他进一步解释说,当一个创业公司花钱的速度快于其赚钱的速度(甚至根本没有营收)时,就出现了所谓的“烧钱率”(burn rate)。风险投资者深知创业公司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他们往往将此视为以最低投资获取公司最大股权的绝佳机会。
风险投资者通常很有耐心,他们愿意“等待”。瓦尔基尔斯描述道,当创业公司濒临绝境、饥不择食,愿意接受任何条件时,风投机构便会适时介入,提出他们的投资条款。他指出,这便是创业公司与资本方之间谈判过程的常态。资本方愿意投资,但前提是价格合适。当创业公司资金耗尽,别无选择时,这个“价格”便会迅速变得“合适”。彼时,摆在创业者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关闭公司,要么接受资本方的条件。瓦尔基尔斯将这种博弈形容为“相当无情”。这种描述生动地揭示了创业初期资本市场的残酷与现实,也警示着所有怀揣创业梦想的人,必须对资金链和融资策略有清醒的认识和周密的计划。
然而,凭借着创始团队的坚韧不拔和对科学的执着,Biosite最终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截至当前(2025年),Biosite已经成功将其首批产品推向市场,并逐步建立了稳固的市场地位。回溯过往,瓦尔基尔斯和妻子乔琳(JoRene)生活在美国埃斯孔迪多(Escondido),对于公司的发展感到欣慰。据他透露,至今为止,共有五家投资机构为Biosite注入了介于500万美元至1000万美元之间的资金。尽管瓦尔基尔斯不愿透露更具体的数字,但他坦言,公司未来所获得的大部分利润,都将归属于这些早期投入资金的风险投资方。这既是资本逐利的体现,也是对早期风险承担者的合理回报。
当被问及这段充满压力与挑战的创业旅程是否值得时,瓦尔基尔斯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哦,是的。如果再来一次,我依然会选择这么做。”这简短而有力的回答,凝聚了无数创业者共同的心声。它不仅仅是对个人选择的肯定,更是对创业精神的最高礼赞——那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对创造价值的执着,以及在重重困难面前永不言弃的勇气。
瓦尔基尔斯的故事,跨越了地域和行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创业样本。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在生物科技这样高度专业的领域,还是在当下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跨境电商等新兴赛道,创业的本质挑战始终未变:资金的获取、市场开拓的艰辛、人才的汇聚以及对风险的驾驭。尤其是对于中国跨境出海的企业而言,除了面临这些普遍的挑战,还需要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差异、政策法规、文化壁垒以及地缘政治等复杂因素。成功的出海,往往意味着比本土创业更严苛的考验和更精密的战略布局。
从瓦尔基尔斯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汲取多方面的经验。首先,清晰的愿景和坚定的信念是创业成功的基石,它支撑着创业者熬过最艰难的时刻。其次,对资金链的精准管理和对融资过程的深刻理解至关重要。创业者需要学会如何在资本市场中保护自身利益,同时也要理解资本的运作逻辑。第三,拥抱挑战,持续创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唯有不断推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后,构建强大的团队,聚合各方资源,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无论是技术研发、市场营销还是融资谈判,都需要专业人才的协同合作。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跨境企业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瓦尔基尔斯先生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大洋彼岸,但其所蕴含的创业精神和市场智慧,无疑对正在摸索出海路径的国内企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应持续关注全球范围内的商业动态,从不同行业的成功与失败案例中学习,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稳健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overseas-startup-in-red-still-gets-5m.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