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滑板年销5000万刀!品牌授权创富揭秘
在日新月异的全球消费市场中,创新和商业洞察力始终是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对于中国跨境从业者而言,深入了解国际市场的动态和经典案例,能够为我们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提供有益的借鉴。今天,我们将回顾一个发生在美国玩具行业的成功故事——Tech Deck微型滑板的崛起,它不仅展现了如何将一个简单的创意转化为现象级产品,更揭示了在小众市场中培育品牌、进行战略布局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始于一个寻常的爱好。当一些孩子在闲暇时涂鸦玩乐,美国一位名叫史蒂文·艾舍尔(Steven Asher)的中学生,却用废纸片制作出了精巧的微型滑板。这个指尖大小的创意,在他的父亲彼得·艾舍尔(Peter Asher)这位经验丰富的行业人士手中,最终蜕变成了一个蓬勃发展的玩具系列,曾创下5000万美元的年销售额佳绩。
创意萌芽与行业背景的融合
史蒂文的父亲彼得·艾舍尔,拥有深厚的玩具行业背景,这无疑为Tech Deck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彼得·艾舍尔(当时50岁)曾是销售代表,年轻时甚至出现在Wham-O公司的广告中。他与合作伙伴汤姆·戴维森(Tom Davidson)共同经营着位于美国埃斯孔迪多的玩具分销与展示公司。凭借着史蒂文(当时12岁)的灵感指导,彼得和汤姆设计出了迷你而逼真的木质与压铸金属滑板。这个产品就是后来的Tech Deck。
到2000年,也就是在产品推出约两年后,Tech Deck微型滑板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可玩性迅速走红,不仅引发了市场上一系列模仿产品的出现,更催生了Tech Deck品牌的T恤、贴纸和文具等周边产品的不断扩展。
Tech Deck的成功,远不止是“倾听孩子声音”这一简单理念的实践。在商业领域,那些受孩子启发但最终失败的案例并不罕见。例如,早在2000年6月,一家名为EParties的在线服务平台就曾被美国在线玩具零售商EToys收购,该平台最初由互联网企业家杰克·温鲍姆(Jake Winebaum)9岁的女儿构想,但最终未能获得预期的市场反响。这表明,一个好的创意,还需要精准的商业运作和市场策略来支撑。
深思熟虑的品牌合作与市场策略
Tech Deck成功的背后,是彼得·艾舍尔和汤姆·戴维森与各大滑板品牌达成的一系列精明授权协议。他们与World Industries、Birdhouse Projects(著名滑板明星托尼·霍克(Tony Hawk)的另一品牌)等顶级滑板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这种策略迫使大多数竞争对手只能寻求次一级的授权,或者仅能生产通用款式的玩具。
“他们已经锁定了滑板市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卡尔斯巴德的体育经纪人史蒂夫·阿斯特芬(Steve Astephen)指出,他代理着许多极限运动选手。
起初,达成这些授权协议并非易事。在当时封闭的滑板行业中,Tech Deck作为“局外人”,多次尝试沟通都未获回应。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彼得·艾舍尔和汤姆·戴维森才得以见到极具影响力的World Industries品牌拥有者。这次会面是由职业滑板手切特·托马斯(Chet Thomas)促成的。巧合的是,切特·托马斯曾是彼得·艾舍尔行政助理的同学,并且他当时正是World Industries旗下姐妹公司赞助的滑板手。
彼得·艾舍尔正是通过这种机缘巧合,才得知自己与World Industries之间存在着这一层关系。当他在办公室看到史蒂文拥有的那款带有切特·托马斯签名的滑板时,他的助理才提及了这位老同学。彼得·艾舍尔曾感叹道:“这真是命中注定。”
与World Industries的合作协议,为Tech Deck后续与其他知名滑板品牌的合作铺平了道路。当时,Tech Deck获得了19个顶级滑板品牌的授权,平均每个授权期为五年。作为回报,这些滑板公司会从销售额中获得一笔未公开的特许权使用费。根据彼得·艾舍尔的说法,他的儿子史蒂文也从中获得了相应的分成。
竞争格局与市场洞察
尽管Tech Deck在微型滑板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他玩具公司也开始涉足极限运动玩具市场。例如,总部位于美国马里布的Jakks Pacific公司计划通过一系列通用型滑板玩具来完善其极限运动产品线。该公司新业务发展总监史黛西·保利(Stacey Pauly)曾表示:“我不得不佩服他们,Tech Deck的执行力非常出色。”
然而,Tech Deck的成功也面临一些外部因素的挑战。例如,滑板运动本身的流行度下降可能会对其品牌造成冲击。一些行业专家认为,针对更年轻儿童的仿制品可能会削弱Tech Deck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吸引力。外媒《Playthings》杂志的执行主编比尔·詹森(Bill Jensen)当时评论道:“当产品开始面向更低龄的群体时,可能会扼杀其在青少年中的热度。”
但彼得·艾舍尔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他表示,2000年麦当劳随开心乐园餐附赠的通用款微型滑板,反而似乎有助于Tech Deck的销售增长。他认为:“孩子们拿到麦当劳的赠品后,就会想要拥有真正的产品。”
从零开始:深入了解市场需求
尽管彼得·艾舍尔和汤姆·戴维森在玩具行业拥有多年的经验,但在1998年初期创立Tech Deck之前,他们对滑板业务知之甚少。优质的滑板主要通过专业的滑板店和体育用品店销售,而非主流的玩具渠道。
彼得·艾舍尔的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都在担任销售代表,曾服务于Toy Biz、Playmates以及当时已解散的Marshon等公司。而汤姆·戴维森(当时53岁)则是位于美国圣马科斯的PlayCo Toys连锁店的联合创始人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史蒂文和当地的滑板店主成为了他们的重要信息来源,帮助他们识别出当时流行的品牌。在父亲的鼓励下,史蒂文还亲笔撰写了一份两页的备忘录,详细阐述了他对这款玩具的设想。
史蒂文在备忘录中写道,这款玩具应该拥有“金属的支架、顶部的真砂纸和底部逼真的图案”。由于它能放进口袋,孩子们可以在“学校、和朋友在家玩,甚至在飞机或汽车上使用”。备忘录清晰地表达了同龄男孩会玩这款玩具的原因:“无聊时。”
彼得·艾舍尔和汤姆·戴维森也积极听取授权方的意见。根据滑板公司负责人的建议,他们调整了滑板轮子的位置和滑板的形状。与真正的滑板一样,Tech Deck的配件和轮子也是可拆卸的。孩子们可以用手指来模仿“ollie”(腾空)、“grind”(磨杆)等各种滑板特技。
Tech Deck这个名字则是由当时27岁的职业滑板手切特·托马斯所提出。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凭借多年的市场营销经验,彼得·艾舍尔和汤姆·戴维森精心设计了Tech Deck的包装外观。对于一家广告预算有限的公司而言,包装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推广工具。他们审查了19种不同的方块字母标志变体,并就背景应采用哪种蓝色调进行了反复讨论。
尽管没有公开宣传,但彼得·艾舍尔和汤姆·戴维森会持续更新和淘汰旧的滑板设计,以增强这些玩具的收藏价值。当时,他们即将推出第五代Tech Deck滑板。
不过,这种策略并未引发类似“豆豆娃”(Beanie Babies)那样的竞价热潮。在EBay上,Tech Deck玩具的售价通常与其约7美元的零售价相近。汤姆·戴维森表示,他和合作伙伴希望避免产品短缺;在1999年春季,他们曾因产品出货量过大而面临库存压力。他强调:“我们希望在应该售罄的时候售罄。”
通过他们的公司X-Concepts,彼得·艾舍尔和汤姆·戴维森希望将Tech Deck打造成像火柴盒(Matchbox)或风火轮(Hot Wheels)一样家喻户晓的品牌。他们与总部位于美国圣莫尼卡的Activision公司签订了授权协议,开发Tech Deck主题的视频游戏。同时,他们也在将产品线扩展到微型尾波板(水上滑雪板)、小轮车和冲浪板等其他极限运动领域。
彼得·艾舍尔曾预测,Tech Deck在2000年的销售额有望达到8000万美元,高于1999年的5000万美元。汤姆·戴维森也表示,公司当时已实现盈利。
随着Tech Deck的业务扩张,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例如,Jakks Pacific公司凭借其Road Champs系列在微型自行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到了2001年,美国美泰公司(Mattel Inc.)也计划在其风火轮品牌下推出由托尼·霍克和其他顶级滑板手代言的微型滑板系列。
此外,一些职业滑板手也开始与其他玩具公司合作,推出自己的微型玩具产品线。体育经纪人阿斯特芬指出,这是因为Tech Deck并未将滑板手纳入其授权协议中。然而,一些授权商,如World Industries,会将其从微型签名滑板销售中获得的特许权使用费的一部分,分配给相关的滑板手。
更大的疑问是,微型滑板是否会像20世纪90年代中期短暂流行的收藏卡片POGs一样,最终走向衰落。当时,在美国一家KB Toys玩具店,许多Tech Deck滑板被降价至4美元出售。外媒《Playthings》杂志编辑詹森曾指出:“18岁以下消费群体是善变的用户,很少有热门玩具能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
然而,也有人从未预料到Tech Deck能发展到如此规模。当时15岁、即将升入高中的史蒂文曾说:“这并非我所设想。我从未意识到它会如此受欢迎。我想,爸爸在公司经营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对中国跨境从业者的启示
Tech Deck的成功案例,即使放在2025年来看,依然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宝贵启示:
- 挖掘小众市场潜力: 史蒂文的微型滑板创意源于他对自身兴趣的深入理解。这提醒我们,在跨境出海过程中,应关注那些看似小众但拥有特定用户群和消费热情的细分市场,通过精准定位和满足个性化需求,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 创新驱动与产品力: Tech Deck的成功在于其产品的真实感和可玩性。对于中国跨境企业而言,在产品设计和功能上持续创新,追求品质和细节,是构建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抄袭或简单的低价策略难以在长期竞争中取胜。
- 知识产权与品牌授权: Tech Deck通过与顶级滑板品牌合作,获得了强大的品牌背书和市场壁垒。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布局和保护,并积极探索与国际知名品牌、IP进行授权合作的可能性,这有助于快速提升品牌影响力,并形成差异化优势。
- 用户洞察与快速响应: 彼得·艾舍尔父子不仅从史蒂文的兴趣出发,还积极听取授权商和用户(孩子们)的反馈,不断优化产品。这表明,以用户为中心,持续进行产品迭代和市场反馈的快速响应,是保持市场活力的关键。
- 整合营销与品牌故事: 尽管广告预算有限,Tech Deck依然通过精心设计的包装和对收藏价值的强调,有效地进行了品牌推广。中国跨境企业在面对全球消费者时,应善于讲述品牌故事,通过视觉、文化等多元方式触达目标用户,而非仅仅依靠价格竞争。
- 战略前瞻与多维度布局: Tech Deck在巩固核心产品线的同时,积极拓展视频游戏、其他极限运动微型玩具等产品边界,展现了其在品牌建设上的长远考量。这鼓励中国跨境企业在取得初步成功后,要思考如何围绕核心优势进行生态拓展和多品类布局,以应对未来市场的变化。
回顾这个发生在过去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成功的要素跨越了时代和地域。在当前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全球市场中,中国跨境从业者若能从这些经典案例中汲取养分,坚持创新、注重品质、善用策略,必将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niche-skate-50m-sales-brand-auth-secret.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