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钢铁新蓝海:拉脱维亚出口暴涨214%!

2025-11-03海外动态

Image

欧洲,这片古老的土地,不仅是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也是许多产业的晴雨表。对于身处中国跨境行业的我们而言,欧洲市场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可能蕴含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今天,咱们就来深入聊聊欧盟的钢铁与生铁市场,看看这个基础工业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未来趋势,这对于我们理解全球供应链、把握出海方向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期,一些市场研究数据揭示了欧盟钢铁与生铁行业的走向。从数据来看,这个市场正经历着平稳但持续的增长,预计未来十年将保持一定的扩张态势。对于我们中国的相关企业来说,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产业链上下游、技术迭代、绿色转型等多种因素交织的复杂图景。


欧盟钢铁生铁市场:稳中求进的十年展望

展望未来,欧盟的粗钢和生铁市场预计将迈入一个稳定的增长期。根据最新的市场预测,到2035年,市场总量有望达到9900万吨。这意味着,从2024年到2035年,其交易量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0.8%。

如果从市场价值来看,增长趋势更为明显。预计到2035年,整个市场价值将攀升至561亿美元,而其在2024年约为44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可达2.1%。这表明,虽然实体量的增长相对平稳,但产品价值和市场活跃度可能随技术进步、产品升级或成本结构变化而提升。
Market Value (billion USD, nominal wholesale prices)

在欧盟内部,德国无疑是这个市场的核心。在2024年,德国的粗钢和生铁消费量高达2700万吨,占据了欧盟总量的30%。同时,德国的产量也达到了2700万吨,贡献了欧盟总产量的31%,彰显了其在欧洲钢铁工业中的龙头地位。紧随其后的是法国和意大利,它们同样是欧盟钢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在粗钢和生铁贸易方面是净进口方。这意味着其内部需求超过了本地供应,需要从外部市场获取补充。意大利是欧盟最大的进口国,去年进口了170万吨,占据了欧盟总进口量的48%。其中,生铁和镜铁构成了其进口的绝大部分,约占88%。而在出口方面,荷兰则表现突出,以33万吨的出口量位居首位,占欧盟总出口量的31%。


消费格局:核心区域与新兴力量

在2024年,欧盟粗钢和生铁的消费总量略有下降,达到9100万吨,这是继连续两年增长后的第二次小幅回落。整体而言,过去几年欧盟市场的消费量呈现出相对平稳的态势,其峰值出现在2019年的9200万吨,但自2020年以来,消费量一直维持在一个略低的水平。

从价值上看,2024年欧盟粗钢和生铁市场的总收入估计为446亿美元,与前一年大致持平。这其中包含了生产商和进口商的收入,但不包括物流、零售等环节的成本。回顾过去,市场收入的最高点出现在2022年,达到了536亿美元,但从2023年到2024年,收入有所回落。

欧盟主要国家粗钢和生铁消费量(2024年)

国家 消费量 (百万吨) 占欧盟总消费量比例 (%) 2013-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量) 2013-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值)
德国 27 30 相对平稳 相对平稳
法国 11 12 +0.6% +0.7%
意大利 6.4 7 -2.5% -2.4%
其他国家 46.6 51
欧盟总计 91 100

德国以其雄厚的工业基础,如汽车制造和机械工业,成为欧盟最大的粗钢和生铁消费国,占据了总消费量的近三分之一。其消费量甚至比排名第二的法国高出一倍以上。而意大利虽然消费量有所下降,但仍然是重要的市场参与者。

在人均消费方面,2024年斯洛伐克表现突出,人均消费量达到911公斤,远超欧盟平均水平,这可能与其特定的产业结构,例如汽车生产或金属加工业有关。奥地利和比利时的人均消费量也较高。斯洛伐克的人均消费量在过去十一年间(2013-2024年)增长最快,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9%,显示出其钢铁需求的强劲增长势头。


生产动态:德国领跑,整体承压

2024年,欧盟的粗钢和生铁产量略有下降,降至8900万吨,与2023年基本持平。总体而言,过去几年欧盟的生产趋势呈现出相对平缓的态势。回顾过去,产量峰值出现在2019年,同样为8900万吨,但自2020年以来,产量一直维持在一个略低的水平。

从生产价值来看,2024年欧盟粗钢和生铁的生产总值显著上升至765亿美元(按出口价格估算)。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2.1%,但其中不乏显著的波动。2017年的增长最为迅猛,增幅达到了24%。生产价值的最高点出现在2022年,为808亿美元,但在2023年到2024年间,生产势头未能恢复到此前的高位。

欧盟主要国家粗钢和生铁生产量(2024年)

国家 生产量 (百万吨) 占欧盟总生产量比例 (%) 2013-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量)
德国 27 31 相对平稳
法国 11 12 +0.7%
荷兰 6.2 7 +0.8%
其他国家 44.8 50
欧盟总计 89 100

德国依旧是欧盟最大的粗钢和生铁生产国,其产量在2024年达到2700万吨,占据了欧盟总产量的31%。这一数字也远超法国,后者以1100万吨的产量位居第二。荷兰以620万吨的产量位居第三,在欧盟钢铁生产中占据一席之地。

从趋势上看,德国的生产量在过去十一年间(2013-2024年)保持相对稳定。而法国和荷兰的产量则呈现出小幅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0.7%和0.8%。这反映出欧盟内部钢铁生产格局的相对固化,但也预示着一些国家在产能优化和效率提升方面的努力。


进口市场:意大利需求旺盛,拉脱维亚异军突起

2024年,欧盟的粗钢和生铁进口量有所下降,同比减少了2.8%,至350万吨。这是继连续两年增长后的第二次年度回落。总体来看,欧盟的进口量在过去几年间呈现出相对平稳的趋势。进口量峰值出现在2015年的400万吨,但自2016年以来,进口量一直维持在一个略低的水平。

从价值上看,2024年欧盟的粗钢和生铁进口总额降至18亿美元。尽管有所下降,但总体进口价值在过去几年间仍保持相对平稳。2021年,进口价值的增长最为迅猛,同比增幅高达95%。然而,进口价值的最高点出现在2022年,为26亿美元,但在2023年到2024年间,进口势头未能恢复到此前的水平。

欧盟主要国家粗钢和生铁进口量(2024年)

国家 进口量 (百万吨) 占欧盟总进口量比例 (%) 2013-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量) 2013-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值)
意大利 1.7 48 相对平稳 +2.3%
荷兰 0.443 13 +5.4% +6.0%
西班牙 0.306 9 +2.5% +3.6%
德国 0.277 8 -6.1%
波兰 0.166 5 相对平稳
拉脱维亚 0.155 4 +42.6% +169.1% (出口)
法国 0.140 4 -2.9%
其他国家 0.313 9
欧盟总计 3.5 100

意大利以170万吨的进口量,占据了欧盟总进口量的48%,成为最大的粗钢和生铁进口国。这表明意大利的钢铁产业可能对外部原材料有较强的依赖。荷兰、西班牙、德国和波兰也位列主要进口国之列。

值得关注的是拉脱维亚,其在2013年至2024年间,进口量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2.6%,显示出极强的增长活力,成为欧盟增长最快的进口国。荷兰和西班牙的进口量也呈现积极增长。相对而言,德国和法国的进口量则有所下降。从进口类型来看,生铁和镜铁占据了绝大部分,约占总进口量的88%,这反映了欧盟对初级钢铁材料的需求。

从进口价格看,2024年欧盟的粗钢和生铁进口均价为每吨528美元,同比下降了6.7%。在过去几年中,进口价格整体呈现相对平稳的趋势。其中,2021年进口价格增幅最大,达到52%。价格峰值出现在2022年,为每吨683美元,但在2023年到2024年间,进口价格有所回落。在不同产品类型中,铁和非合金钢锭的进口价格最高,达到每吨888美元,而生铁和镜铁的价格相对较低,为每吨480美元。


出口趋势:荷兰领跑,拉脱维亚潜力巨大

2024年,欧盟的粗钢和生铁出口量连续第三年下降,同比减少了6.9%,降至110万吨。尽管近几年有所回落,但从2013年到2024年,欧盟的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1.8%,整体呈现温和的增长态势。2017年出口增长最为显著,同比增幅达18%。出口量峰值出现在2021年,为130万吨,但自2022年以来,出口量有所下降。

从价值上看,2024年欧盟粗钢和生铁的出口总额降至7.1亿美元。在过去几年中,出口价值总体呈现温和增长。2021年的增长最为强劲,增幅达57%。出口价值的最高点出现在2022年,为9.38亿美元,但在2023年到2024年间,出口势头未能恢复到此前的高位。

欧盟主要国家粗钢和生铁出口量(2024年)

国家 出口量 (千吨) 占欧盟总出口量比例 (%) 2013-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量)
荷兰 330 31 +7.4%
拉脱维亚 158 15 +214.0%
德国 142 13 -1.1%
瑞典 118 11 +3.4%
法国 90 8 +5.2%
波兰 61 6 -1.9%
意大利 56 5 相对平稳
其他国家 114 11
欧盟总计 1100 100

荷兰在欧盟粗钢和生铁出口中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出口量达到33万吨,约占总出口量的31%。拉脱维亚位居第二,出口量达15.8万吨,紧随其后的是德国、瑞典、法国、波兰和意大利。

拉脱维亚的出口增长尤为迅猛,在2013年至2024年间,其出口量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4.0%,成为欧盟增长最快的出口国。荷兰、法国和瑞典的出口量也呈现积极增长。相对而言,德国和波兰的出口量则有所下降。从出口类型来看,生铁和镜铁是主要的出口产品,占据了总出口量的81%,这表明欧盟在这一领域具有较强的出口能力。

从出口价格看,2024年欧盟的粗钢和生铁出口均价为每吨665美元,同比下降了5.3%。在过去几年中,出口价格整体呈现相对平稳的趋势。2021年出口价格增幅最大,达到35%。价格峰值出现在2022年,为每吨813美元,但在2023年到2024年间,出口价格有所回落。在不同产品类型中,生铁和镜铁的出口价格最高,达到每吨670美元,而铁和非合金钢锭的价格相对较低,为每吨644美元。


中国视角下的机遇与挑战

对于中国的跨境从业人员来说,欧盟的粗钢和生铁市场动态蕴含着多重考量。

首先,欧盟作为该产品的净进口方,且未来十年消费量和价值都将稳步增长,这意味着其对外部供应仍有持续的需求。特别是生铁和镜铁在进口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可能为中国的相关生产商和贸易商提供出口机会。如果中国企业能在成本、质量或环保标准上具备优势,欧盟市场有望成为重要的增长点。

其次,欧盟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的差异也值得关注。德国作为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其市场规模巨大,但竞争也可能更为激烈。而拉脱维亚等新兴市场在进口和出口两端都展现出惊人的增长速度,这可能预示着这些国家内部工业结构的变化或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对于有能力快速响应和适应新市场需求的中国企业来说,这里或许存在着“蓝海”机会。深入研究这些高增长国家的具体需求和贸易政策,将有助于精准锁定目标市场。

再者,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钢铁行业作为高耗能、高排放的传统产业,在欧盟内部面临着严格的绿色转型压力。这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出口到欧盟的产品可能需要满足更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和环保要求;机遇则在于,如果中国企业能在绿色钢铁生产、节能技术或循环利用方面有所突破,并提供符合欧盟“绿色新政”要求的产品或解决方案,便能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

此外,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和供应链的调整也会影响欧盟钢铁市场的走向。在2025年下半年这个时间点,全球贸易格局不断演变,各国对关键原材料的战略储备和供应链韧性建设愈发重视。欧盟的钢铁供需变化,也将部分反映其在原材料供应多样化和本地化生产上的努力。中国企业在布局对欧贸易时,不仅要看价格和数量,更要关注欧盟的长期产业政策和战略布局。

最后,从市场价格的波动来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能源成本以及物流运输效率都将对进出口价格产生影响。中国企业在制定贸易策略时,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外部因素,合理规避风险。


建议与展望

综合来看,欧盟粗钢和生铁市场是一个充满活力且结构复杂的领域。对于中国的跨境从业人员而言,持续关注其市场变化,深挖各成员国的特定需求,并在绿色转型和供应链韧性方面提升自身竞争力,是抓住未来机遇的关键。

建议国内相关从业人员:

  • 持续关注: 密切跟踪欧盟市场发布的季度或年度报告,尤其是针对不同产品类型和不同国家的细分数据。
  • 深度分析: 不仅要看数据,更要分析数据背后的驱动因素,例如某个国家工业政策的变化、大型基建项目的启动、或新的环保法规出台等。
  • 差异化策略: 针对欧盟不同国家和不同产品类型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市场进入和营销策略,避免“一刀切”。
  • 绿色先行: 提前布局绿色生产和碳足迹管理,确保产品符合欧盟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以绿色竞争力赢得市场。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new-eu-steel-blue-ocean-latvia-214-exports.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2025年下半年快讯:欧盟钢铁与生铁市场稳步增长,预计未来十年市场总量达9900万吨,价值561亿美元。德国为核心消费和生产国,意大利进口需求旺盛,拉脱维亚增长迅速。中国企业需关注环保标准和供应链变化,把握出口机遇。
发布于 2025-11-03
查看人数 178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