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狂飙50%,食物要涨上天!
近日,全球贸易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在现任美国总统推行的一系列贸易政策影响下,不少行业正积极寻求应对之道。其中,美国的食品行业组织也加入了争取关税豁免的行列,他们的呼声引起了广泛关注。
新媒网跨境获悉,这些行业组织指出,食品行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许多关键食材在美国国内无法以可承受的成本大规模生产,因此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较高。同时,他们也强调,食品产品在美国的整体贸易逆差中,所占份额相对较小。
现任美国总统于本月对多个贸易伙伴征收全面关税,这一举动使得美国的实际关税税率达到了近几十年的最高水平,无疑在全球贸易秩序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在此背景下,美国食品行业组织正积极争取从这些关税中获得豁免,他们提出的理由是,包括各类海鲜和新鲜蔬果在内的多种农产品,在美国本土无法以经济高效的方式进行生产。
这些行业组织普遍担忧,食品行业对关税的敏感性尤其高,因为某些必需的食材,其生长环境和生产条件在受影响的国家具有天然优势,几乎无法在美国境内大规模复制。然而,他们在游说过程中,并未采取全面抨击关税政策的强硬立场,而是倾向于通过零打碎敲、有针对性的方式,恳请获得具体产品的豁免。
美国海鲜产品行业协会——国家渔业研究所的首席战略官加文•吉本斯先生坦言:“现在有太多不同的声音,太多不同的产品都在强调,‘我们的情况特殊,因此我们需要获得豁免’。” 这句话道出了当前行业面临的复杂局面和普遍心态。
从宏观数据来看,尽管美国拥有庞大的农业部门,其国内生产的食品供应量巨大,但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大约有五分之一的食品仍然需要依赖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这说明,进口食品在美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吉本斯先生进一步解释说,海鲜与其他的食品种类在根本上存在差异。例如,美国消费的海鲜中,高达85%的部分都依赖于进口。他指出,美国水域的捕捞量已经达到了其可持续产量的上限,而严格的监管规定也使得美国国内的水产养殖业难以实现大规模扩张。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22年美国在海鲜贸易方面就产生了高达240亿美元的逆差。这一数字清晰地反映了美国市场对进口海鲜的巨大需求和高度依赖。
在众多海鲜产品中,虾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吉本斯先生介绍,进口虾占据了美国虾供应量的约90%,其中来自南亚国家印度的进口量更是超过了三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现任美国总统计划从本周三起,将美国对印度征收的关税提高至50%,此举旨在回应印度从俄罗斯购买石油的行为。面对这一挑战,吉本斯先生明确表达了行业的心声:“我们希望所有海鲜产品都能获得关税豁免。”
再看新鲜农产品领域,据国际新鲜农产品协会(IFPA)的数据统计,美国新鲜水果和蔬菜的进口总额高达360亿美元。在众多供应国中,北美国家墨西哥是美国新鲜果蔬的最大供应国,紧随其后的是南美国家秘鲁(主要供应水果)和北美国家加拿大(主要供应蔬菜)。
国际新鲜农产品协会政府关系副总裁丽贝卡•阿德科克女士表示:“我们正在积极请求将新鲜水果和蔬菜排除在关税讨论范围之外。” 这体现了行业对于保障基本民生商品供应稳定性的强烈愿望。
然而,获得关税豁免并非易事。美国商泰隆国际贸易律师事务所的管理负责人妮科尔•比文斯•柯林森女士指出,鉴于目前尚未建立一套明确的关税减免申请程序,食品关税的豁免过程可能会变得异常复杂和充满挑战。
上月底,全美餐馆协会在致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先生的信中发出警告,如果对美国国内只能季节性种植的新鲜食材征收关税,势必会导致餐馆菜单价格的大幅飙升。这将直接影响到普通民众的餐饮消费,给餐饮业带来巨大压力。
该协会执行副总裁肖恩•肯尼迪先生在信中表达了他们的立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确实应该更加平衡,我们对此表示认同。但鉴于食品和饮料产品对这些逆差的贡献并不大,我们真诚希望这些产品能够获得豁免。” 这一表态既肯定了贸易平衡的重要性,又强调了食品产品的特殊性。
新媒网跨境认为,在复杂的贸易博弈中,为某些食品产品争取关税豁免并非没有先例。例如,现任美国总统此前与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达成的贸易框架中,就包含了一项针对在美国不可获得的自然资源的条款。这意味着对于那些美国本土无法生产或难以大规模生产的自然资源,存在获得特殊对待的可能性。
类似的条款也出现在美国与欧洲联盟达成的贸易协议文本中,尽管该协议并未详细列出哪些商品可能符合条件。此外,现任美国总统在本月宣布对南美国家巴西征收50%的关税时,橙汁和巴西坚果等产品被剔除在征税范围之外,但咖啡却未能获得豁免。这表明,即使在类似的贸易协议和政策调整中,不同商品的待遇也可能有所不同,体现了政策制定者在权衡各方利益时的精细考量。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这三个北美国家之间的食品贸易,目前面临着较低的关税壁垒。现任美国总统已经明确表示,对符合2020年《美墨加协定》(USMCA)条款的加拿大和墨西哥输美商品,暂缓征收更高的关税。这一政策为北美地区的食品供应链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也反映了区域贸易协定在维护成员国经济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先生在上月曾暗示,美国本身不生产的自然资源,如咖啡、芒果和菠萝等,有望获得现任美国总统关税的豁免。这一信号无疑给相关的进口商和消费者带来了一丝希望,也预示着未来的贸易政策可能会更加注重对不可替代商品的区别对待。
生鲜食品行业组织——美国食品工业协会(FMI)的副总裁安迪•哈里格先生指出,如果无法获得关税豁免,美国的食品价格将显著上涨。他强调:“关税的设计宗旨就是抬高价格。有些关税的税率相当高,它们肯定会非常显著地推高价格。” 这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也可能影响到食品零售商如沃尔玛和艾伯森等协会成员的运营成本。
美国食品工业协会近期进行的一项分析,以黄瓜为例生动地阐述了这一问题。数据显示,在美国黄瓜的供应中,进口所占的比例已经从1990年的35%大幅上升至目前的近90%。哈里格先生解释说,如果要在美国国内种植90%的黄瓜,就意味着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需要在温室大棚中进行种植,这将大大推高生产成本,最终导致市场价格飙升。这不仅考验了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凸显了在全球化分工下,某些农产品在国内实现大规模自给自足的经济性挑战。
哈里格先生进一步指出,行业内普遍仍抱有希望,通过申请豁免,将这些关税转化为一种更加有针对性、更聚焦于目标的措施。他认为,这样的调整将能够更好地支持生产回流美国,同时也能有效支持美国国内就业。这反映了行业在当前贸易政策下,寻求平衡国家经济目标与消费者利益的务实态度。
然而,对于当前的贸易环境,也有不同的声音。美国消费者品牌协会(Consumer Brands Association)——代表百事可乐和斯味可等包装商品公司——的供应链韧性副总裁汤姆•马德雷基先生表示,尽管面临关税带来的额外成本,但仅仅呼吁完全恢复上世纪90年代的自由贸易模式,既不明智也可能误导。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从哲学和政治视角看,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番话深刻地揭示了当前全球贸易格局的复杂性和不可逆转的趋势,也预示着未来的贸易政策将更加注重国家利益与全球供应链的平衡。
新媒网跨境预测,全球食品供应链的韧性与适应能力在未来将面临更多考验。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时,需要在保障国内产业和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全球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如何在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找到最符合自身长远发展的路径,将是摆在各国面前的重要课题。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