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厂生死劫:关税风暴下的移民工人挣扎

2025-05-20Walmart

Image

米歇尔·范伯格在纽约布鲁克林创立个人防护装备工厂时,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她的员工团队里既有华埠社区的移民女性,也有来自收容所的拉丁裔工人,而非依赖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

作为纽约刺绣工作室创始人,53岁的范伯格用300人的团队撑起了联邦政府订单:从医用隔离服到海军制服,这家企业近90%的营收来自政府合同。尽管特朗普近期将中国输美商品关税提高至145%,让她的工厂突然接到大量私营客户咨询,但她坦言:"我们像走钢丝一样,随时可能失去平衡。"

生产线上的工人

政策波动下的生存困境
康奈尔大学贸易政策专家埃斯瓦尔·普拉萨德指出:"制造业需要稳定的关税体系、可预期的采购政策,以及持续性的移民劳动力支持——而当前美国在这三方面都充满变数。"这种不确定性正体现在范伯格的经营中:

  • 劳动力困局:工厂73%的员工是不会英语的华裔女性,每小时工资比中国同行高5倍
  • 移民政策风险:27名来自收容所的拉美移民明年计划扩招至150人,但特朗普严控非法移民可能切断用工渠道
  • 订单依赖症:1亿美元政府合同将在2027年到期,商业市场拓展举步维艰

"在收容所住了半年的委内瑞拉单亲妈妈波琳娜,现在是我们最好的绣花机操作员。"工厂经理迈克·萨克森说。这位时薪16.5美元(纽约最低工资标准)的移民工人直言:"这份工作让我第一次感觉在纽约站稳了脚跟。"

关税双刃剑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史上最大规模关税战重振制造业,但现实远比设想复杂:

  1. 价格竞争力缺失:即使关税涨至145%,中国PPE仍比美国产品便宜40%
  2. 投资犹豫期:企业不敢扩建生产线,担心政策突变导致设备闲置
  3. 供应链断层:美国缺乏完整的PPE产业生态,从原料到物流均依赖进口

"上周客户还在问能否签三年供货协议,这周就说要等大选结果。"芝加哥旗帜制造商卡尔·波特的抱怨道出行业心声,"政策像过山车,我们连下个月的定价都不敢确定。"

移民工人在车间工作

生死倒计时
行业分析师桑吉夫·巴斯卡预测:"要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PPE产业链,美国至少需要十年持续投入。"但对于纽约刺绣工作室来说,时间窗口正在快速关闭——

  • 2024年:需完成150名收容所工人的培训计划
  • 2025年:必须拿下首个商业领域大客户
  • 2027年:政府合同到期进入倒计时

范伯格站在堆满海军制服的车间里苦笑:"我们的优势仅仅是'美国制造'标签,但这能维持多久?"随着大选临近,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将决定无数美国中小制造企业的命运。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文章讲述了米歇尔·范伯格在纽约布鲁克林创立个人防护装备工厂的独特经营模式,面临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移民劳动力不稳定及政府合同依赖等挑战,揭示了美国制造业在政策波动下的生存困境。
发布于 2025-05-20
查看人数 809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