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巨头214亿营收!狂砍9.8%包裹,跨境新变局

2025-11-04Shein

Image

当前已步入2025年下半年,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着持续的深度调整,跨境贸易与物流行业也随之展现出新的趋势与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领先的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其运营状况与战略调整,无疑为我们洞察国际供应链的脉动提供了重要窗口。近期,一家全球知名的物流巨头发布了其2025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尽管面临宏观经济与市场结构变化的压力,其业绩表现依然超出了市场预期。

这份财务数据,对于每一个身处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而言,都值得细致品读。它不仅揭示了全球物流巨头在应对复杂市场环境时的策略选择,更可能预示着未来国际物流服务和成本的走向,从而为中国企业的出海之路提供宝贵的参考。

稳中求进:财务亮点与市场表现

根据这份海外报告,这家物流巨头在2025年第三季度取得了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的营收和利润。这得益于公司在客户及产品组合上的主动调整,以及持续推进的成本控制措施。

以下是该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的主要财务数据:

指标 实际值 同比变化 分析师预期
营收 214.2亿美元 -3.7% 208.9亿美元
调整后每股收益 1.74美元 - 1.31美元
调整后EBITDA 30.6亿美元 - 24.9亿美元
EBITDA利润率 14.3% - -
营业利润率 8.4% 与去年同期持平 -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营收同比略有下降,但214.2亿美元的数字仍超越了市场普遍预测。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调整后的每股收益和调整后的EBITDA均大幅超出预期,这反映出公司在盈利能力上的韧性。其营业利润率在市场波动的背景下,依然保持了与2024年第三季度相同的8.4%,显示了其运营效率的稳定性。截至这份报告发布时,该公司的市值约为797.5亿美元。

策略转型:主动调整与效率提升

公司首席执行官卡罗尔·托梅(Carol Tomé)指出,美国国内包裹量同比下降9.8%,主要原因是“有计划地削减了亚马逊平台的业务量,并有针对性地减少了低收益的电商包裹业务”。这一战略选择,体现了公司在追求高质量增长上的决心,即不再单纯追求包裹量的增长,而是更注重包裹的利润贡献。

为了应对包裹量下降带来的挑战,该公司通过持续的自动化技术投资和严格的费用控制,有效地抵消了低运量和新贸易政策带来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其销售量在2025年第三季度下降了9.8%,而2024年同期则下降了7.1%。这表明尽管整体包裹市场仍有压力,但公司通过内部优化,实现了财务指标上的逆势上扬。

对于2025年第四季度,该公司给出的营收指引中点为240亿美元,这与分析师的预期大致相符,也显示出公司对未来短期业绩的审慎乐观。

行业洞察:分析师提问与未来展望

在随后的业绩电话会议上,多位分析师就公司的未来发展路径向管理层提出了尖锐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为我们理解全球物流的未来走向提供了多维度视角。

1. 国内市场利润率的演变

富国银行的克里斯蒂安·韦瑟比(Christian Wetherbee)询问,在逐步减少亚马逊业务量之后,美国国内市场的利润率将如何演变。首席财务官布莱恩·戴克斯(Brian Dykes)表示,未来几个季度会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但他强调公司将持续致力于成本削减和利润率提升。

中国跨境从业者思考: 这表明,在成熟市场中,即便面对最大的电商平台,物流巨头也在寻求更健康的合作模式。对于中国卖家而言,这意味着过度依赖单一渠道或低利润包裹可能会面临更高的物流成本或服务限制。寻求多元化物流渠道和提升产品附加值,将是必然趋势。

2. 单件成本优化与合作效应

伯恩斯坦的戴维·弗农(David Vernon)关注了单件包裹的成本效率以及与美国邮政服务(USPS)合作的影响。戴克斯和首席执行官卡罗尔·托梅解释说,自动化投资和自愿退休计划带来了成本优化。同时,与美国邮政的合作协议预计将在2026年有助于提升利润率。

中国跨境从业者思考: 自动化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这也为国内物流企业和跨境电商卖家提供了借鉴。通过技术投入优化仓储、分拣、运输等环节,是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提升服务时效的有效途径。此外,与当地邮政机构的合作,也为跨境物流“最后一公里”的优化提供了思路。

3. 中小企业业务量与贸易政策影响

瑞银的托马斯·瓦德维茨(Thomas Wadewitz)询问,在“小额豁免”(de minimis exemption)政策调整后,中小企业的业务量是否保持稳定。托梅女士指出,尽管公司在此细分市场表现优于大盘,但由于关税等因素,中小企业在2026年仍面临持续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中国跨境从业者思考: 这一部分直接关系到大量中国跨境中小卖家。美国“小额豁免”政策的变化,以及2025年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可能进一步调整关税政策的预期,都对中国中小企业的成本和竞争力构成直接影响。卖家需密切关注政策动向,提前规划,例如通过海外仓布局、优化产品结构或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来规避风险。

4. 国际贸易流向与国际市场利润

高盛的乔丹·阿利格(Jordan Alliger)询问,在政策调整后,国际贸易流向是否已趋于正常化,以及国际业务利润的可持续性。戴克斯和国际业务负责人讨论了在亚洲的运营调整和投资,但也谨慎地表示,部分贸易结构性变化可能是持久的。

中国跨境从业者思考: 这点对中国出口企业尤为重要。国际贸易环境的“新常态”意味着过去依赖的某些贸易链路可能不再有效。公司在亚洲的投资和运营调整,可能预示着未来亚洲地区跨境物流服务和网络会更加完善,但也可能伴随着服务模式或价格的调整。中国企业需要适应这些持久性的贸易变迁,例如重新审视供应链韧性,探索新兴市场,或更灵活地运用多边贸易协定。

5. 成本削减潜力与关税听证会

美国银行的肯·霍克斯特(Ken Hoexter)询问,成本削减的效益是否能进一步加速,以及最高法院关税听证会的潜在影响。戴克斯描述了公司持续推进自动化和效率提升的计划。而托梅女士则表示,对于关税诉讼的结果,公司不便猜测。

中国跨境从业者思考: 自动化和效率提升将是未来物流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这对于降低中国产品出口的物流成本至关重要。同时,关于最高法院关税听证会,虽然结果未知,但它提醒了所有跨境从业者,政策和法律层面的不确定性始终存在。在2025年下半年,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政策走向,将是全球贸易关注的焦点。中国企业需要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多元化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或政策调整。

总结与启示

从这家全球物流巨头的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和管理层与分析师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几点对中国跨境行业的重要启示:

  • 高质量增长是主旋律: 告别盲目追求量的扩张,转向利润和效率优先,是全球物流巨头正在践行的策略。中国跨境企业也应审视自身,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 技术创新是核心驱动: 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投入,是应对成本压力、提升服务效率的必然选择。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应重视技术赋能,优化供应链管理。
  • 政策风险不容忽视: 国际贸易政策,特别是来自主要贸易伙伴(如美国)的关税和法规变化,对跨境业务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密切关注政策动向,构建灵活的应对机制至关重要。
  • 供应链韧性与多元化: 地缘政治和贸易政策可能导致贸易流向和模式的结构性变化。中国跨境企业需要打造更具韧性的供应链,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市场和物流渠道。
  • 合作共赢: 与当地合作伙伴(如邮政系统)的深度合作,能够有效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

总而言之,全球物流巨头的策略调整与业绩表现,是全球贸易环境变化的一面镜子。对于中国的跨境从业人员来说,它不仅是观察行业风向的窗口,更是激发我们思考如何优化自身运营、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参考。面对充满变数的2025年及未来,唯有不断学习、适应和创新,方能行稳致远。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logistics-giant-214b-rev-cuts-98-new-era.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2025年下半年,特朗普总统执政期间,全球物流巨头发布Q3财报,业绩超预期。报告分析了宏观经济、市场变化及贸易政策对跨境物流的影响,尤其关注美国国内包裹量下降、单件成本优化、中小企业业务量及国际贸易流向等问题,并对中国跨境从业者提出高质量增长、技术创新、政策风险应对等建议。
发布于 2025-11-04
查看人数 57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