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跨境巨变!智利19%增值税,5000万包裹受冲击!
各位跨境电商的朋友们,大家好!
近些年来,中国商品以其卓越的性价比和日益提升的品质,在海外市场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新兴市场,比如充满活力的拉丁美洲,更是吸引了无数中国卖家的目光。过去,不少国家为了鼓励贸易、便利消费者,对跨境包裹实行了一定的免税政策,这无疑为许多卖家提供了“黄金机遇”。然而,新媒网跨境获悉,随着市场逐步成熟、贸易规模日益扩大,曾经的“免税黄金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政策的调整,就像大海退潮,那些隐匿在水下的礁石,也逐渐浮出水面,提醒着我们,合规与可持续发展才是长久之道。
我们首先把目光投向南美洲的明珠——智利。本周,智利税务部门(SII)宣布了一项重要变革,这无疑给当地的跨境电商生态带来了新的气象。根据其《税收合规法》的规定,从今年10月25日开始,原本针对价值41美元以下进口商品的增值税豁免政策将被取消。这意味着,所有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境外商品,都将需要缴纳19%的增值税。这笔税款,从某种程度上讲,扮演着类似进口关税的角色,直接影响到商品的最终价格。
不仅如此,此次税收改革的覆盖范围也进一步扩大。那些价值在500美元以下的进口商品,也统一适用这项19%的增值税新规。而对于那些价值超过500美元的商品,则在增值税的基础上,还需要额外支付6%的关税。这显示出智利政府在税收管理上更细致、更全面的考量。
当然,政策调整并非一刀切地增加税负。对于一部分商品而言,税负反而有所减轻。在此之前,价值在41美元至500美元之间的进口包裹,往往需要同时缴纳增值税和进口关税。新规实施后,这类商品将只需缴纳增值税,而无需再支付额外的进口关税。这对于特定品类和价格区间的商品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有助于其在智利市场保持竞争力。
新媒网跨境认为,智利此次税收政策的调整,其背后有着多重深远的考量。外媒的分析普遍指出,这三大目标尤为突出:首先是有效打击跨境贸易中可能存在的逃税行为,确保税收公平;其次是为智利本土企业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健康的竞争环境,支持本国产业发展;最后则是通过优化税收流程,进一步简化海关手续,提升整体贸易效率。
我们不妨深入了解一下这些政策目标背后的数据。根据智利海关总署去年的统计,通过快递服务和智利邮政进入该国的跨境包裹中,价值不超过41美元的商品数量竟然接近5000万件,这几乎占到了全年接收包裹总量的94%!如此庞大的免税包裹数量,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消费,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由于免税优势,这些低价商品对智利本土零售商构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甚至可能影响到当地就业和经济生态。同时,大量免税包裹的涌入,也可能滋生非法贸易,给海关的监管工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挑战。因此,此次新规的出台,也是智利政府在平衡各方利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努力。
为了配合新的税收政策,智利也在征税流程上进行了相应调整,力求实现效率与合规的双赢。如果增值税能够在商品抵达智利之前,也就是在销售过程中,由卖家或电商平台先行代收代缴,那么商品在清关时就不再需要缴纳任何其他费用,也不必额外准备繁琐的手续。在这种情况下,智利海关将可以迅速放行包裹,大大缩短物流时间,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反之,如果消费者是在未注册的平台或商家处进行跨境购买,那么增值税就需要在清关环节才完成缴纳,这不仅可能延长海关放行的时间,也可能给消费者带来额外的操作不便。这样的设计,显然旨在引导更多跨境卖家和平台走向规范化、透明化的运营模式。
面对智利市场的新变化,一些主流的电商平台已经迅速行动起来。例如,我们熟悉的Shopee平台就已发出通知,明确表示将对所有购买订单代收增值税,这笔税费将由买家承担,在平台的前台结算页面上,买家将清晰地看到新增的增值税支付项。这种前端预缴的模式,无疑将大大简化清关流程,确保包裹的快速通关。而另一大平台速卖通,在宣布平台代缴增值税的同时,更强调将在接下来的“双11”购物节和“黑色星期五”大促期间,加大对智利市场的投入。这意味着,速卖通将积极与卖家协作,共同应对新政策带来的挑战,尽可能减少其对卖家经营的影响,或许会在物流、营销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帮助卖家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抓住智利市场的长期发展机遇。
从智利市场过去一年半的表现来看,其跨境电商的活力可见一斑。据金融机构的统计记录显示,从2023年1月到2024年6月期间,在智利市场,跨境交易额最高的平台是速卖通,交易额轻松突破了3.4亿美元大关,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影响力。紧随其后的分别是亚马逊、eBay、Shein、Alibaba和沃尔玛等国际知名平台,它们的交易额分别为6900万美元、4770万美元、3220万美元、930万美元和800万美元。这些数据足以证明智利跨境电商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消费者旺盛的购买力。
智利税收政策的修改,并非孤立的市场行为。事实上,在整个拉丁美洲地区,监管收紧的趋势正日益广泛地传开,这标志着拉美跨境电商市场正在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合规化发展阶段迈进。这对于希望长期深耕拉美市场的中国卖家来说,无疑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区域性大趋势。
我们再来看拉美地区最大的电商市场——巴西。目前,巴西对进口商品实行的税负水平相当之高,甚至可以达到商品价值的50%,这让许多卖家望而却步。而就在去年8月,巴西也取消了对50美元以下进口商品的免税政策,并开始征收20%的关税。更为复杂的是,商品在进入巴西的各个州时,还需要额外缴纳州税。今年4月,包括阿克雷州、巴伊亚州、米纳斯吉拉斯州等在内的10个州政府,就进一步上调了跨境商品和服务流通税率(ICMS),将税率从原来的17%提高到了20%。这些层层叠加的税费,无疑增加了跨境商品的成本,对卖家的运营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在下半年,巴西也曾有官员提出取消对进口低价商品征税,再次实行跨境免税政策的倡议。这项提议如果能够落地,无疑将对跨境电商市场带来重磅利好。然而,截至目前,该提议仍停留在讨论层面,实际的利好政策尚未正式落地。这反映出巴西政府在税收改革和贸易政策调整上的审慎态度,既要考虑国家财政收入,又要兼顾消费者利益和本土产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巴西还将在明年迎来一次“世纪税改”。这次改革的目标,是希望能简化目前层层叠加的复杂征税机制,从而大幅减轻跨境商品的税收负担。听起来这似乎是跨境卖家们的福音,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即便税改成功,整体税率仍可能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此外,“消费地纳税”等新规的引入,也意味着卖家可能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各州的具体税收规定,并进行相应的税务合规调整。因此,即便改革带来利好,卖家们所要面临的实际挑战可能依然不轻,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巴西之后,拉美地区的第二大电商市场——墨西哥,也对跨境税收的门槛进行了“加固”。今年8月15日起,墨西哥对来自非自由贸易协定国家(包括中国商品在内)的商品加征进口关税。特别是对于价值低于2500美元的进口商品,关税从原来的19%大幅上调至33.5%。这对于那些主要销售中低价位商品的卖家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此外,从今年开始,墨西哥对所有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产品的外国企业,征收16%的增值税。更为严格的是,如果卖家没有在墨西哥注册联邦纳税人识别号(RFC),还将面临额外20%的所得税。这意味着,一个未注册RFC的外国卖家在墨西哥销售商品,综合税负最高可达36%!这样的高额税负,无疑将促使更多的跨境卖家考虑在墨西哥进行合规注册,或寻求与当地有资质的合作伙伴进行深度合作,以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拉丁美洲市场,日益提高的跨境税收负担,正成为卖家们不得不直面的一大挑战。对于那些主要依靠低价策略来获取竞争优势的卖家而言,这可能会显著削弱其市场竞争力,甚至导致损失一部分潜在客户。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这样的市场环境也向那些追求长期发展的卖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确保全面合规的前提下,通过深耕产品品质、提升品牌价值、优化物流体验、提供本地化服务,或许将成为未来在拉美市场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毫无疑问,作为全球新兴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拉丁美洲地区依然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日益增长的互联网普及率、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以及对优质商品的需求,都为中国卖家提供了广阔的业务增长空间和全球化布局的战略机遇。然而,机遇背后,挑战也如影随形。面对日益趋严的税收和监管政策,入局拉美市场不再是简单的“铺货”模式,而是需要更加精细化、本土化和合规化的运营策略。在没有充分把握和准备直面这些挑战之前,每一位希望进入这片热土的卖家,都还需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周密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实现稳健长远的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latam-tax-hike-chile-19-vat-hits-50m-parcels.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