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蜂蜜品质升级!超250农户受益,女性占1/3

2025-10-03Shopify

Image

在遥远的非洲大陆东部,肯尼亚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吸引着世界目光。然而,这片土地也承载着复杂的社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大量难民的安置与融入问题。位于肯尼亚西北部的图尔卡纳郡,以其干燥偏远的环境著称,这里居住着近30万的难民群体,构成了全球最大的难民人口聚居地之一。

为了在这片独特的土地上,为当地社区居民和难民群体开辟新的生计途径,肯尼亚政府积极倡导通过小微企业发展实现经济赋能。在众多潜在产业中,养蜂业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市场潜力,被当地视为极具前景的发展方向。然而,要将这份大自然的馈赠转化为稳定的收入,挑战并非易事。当地的养蜂农户,面临着如何提升蜂蜜品质以获取更高市场价格的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中心(ITC)发起的培训项目,为当地农户带来了新的希望。

“我们的挑战不在于蜂蜜的产量,”项目参与者之一,克里斯汀·阿伦(Christine Areng)女士曾这样坦率地指出,“关键在于我们对市场需求的理解,以及如何将我们的产品提升到符合市场期望的水平。” 这句话精准地道出了当地养蜂业发展的核心瓶颈——市场准入与品质标准。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当地蜂蜜的竞争力,国际贸易中心(ITC)在韩国国际合作机构(KOICA)资助的项目支持下,于2025年9月11日,在图尔卡纳郡成功举办了一期蜂蜜品质提升培训。经过系统而专业的学习,共有25位骨干农户顺利毕业,成为当地推广蜂蜜品质标准的先行者。这项名为“促进难民和收容社区可持续社会经济发展和创造基于市场的生计机会(THRIVE)”的项目,旨在通过对手工艺、养蜂和数字价值链的技能开发,赋能小微企业,创造收入,并推动包容性地方发展。

培训课程内容丰富,结合了理论知识与大量的实践操作。农户们沉浸在动手实践的课堂中,学习如何有效预防蜂蜜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品质问题,掌握卫生的操作流程,并改进蜂蜜的储存、包装和分级技术。这些细致入微的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并执行更高的生产标准。对于参训学员马克·图凯(Mark Tukei)先生而言,这次课程的意义远不止于技术层面的提升,他表示:“我们现在相信自己有能力进入外部市场,而且我们并非孤军奋战。” 这份信念的建立,正是此类能力建设培训最宝贵的成果之一。

此次蜂蜜品质标准专业培训的实施,不仅响应了当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迫切需求,更在无形中促进了难民与当地社区之间的和谐共处。通过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共同发展,不同背景的人们找到了连接彼此的桥梁,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蜂蜜之所以被选定为优先发展的价值链,在于其在本地和出口市场上的巨大潜力。图尔卡纳郡的自然环境,为养蜂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丰富的蜜源植物和适宜的气候,意味着当地具备生产优质蜂蜜的基础。而随着品质标准的显著提升,本地生产者将能够为他们的产品设定更高的价格,从而直接增加农户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投资养蜂业为农户提供了超越传统畜牧业的收入多元化选择,降低了单一经济来源的风险,为家庭经济带来更强的韧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新培训的农户中,女性学员的比例达到了三分之一。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国际贸易中心(ITC)和韩国国际合作机构(KOICA)致力于推动女性经济赋权的承诺,也体现了项目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所做的努力。这些毕业的骨干农户,将不再仅仅是受益者,他们即将转型成为培训师,通过“同伴学习”的模式,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传递给更多的人。据预测,这种多层次的技能传播模式,有望直接惠及来自难民和当地社区的超过250名农户。这不仅能有效提升他们的收入水平,更能在推广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社区间的融合与团结。

通过技能建设和市场准入的改善,这项倡议有力地支持了肯尼亚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它与肯尼亚的“希里卡计划”(Shirika Plan)以及“卡洛贝耶综合社会经济发展计划”(Kalobeyei Integrate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简称KISEDP)的目标高度契合,这两项计划的核心都是促进包容性增长和共享繁荣。同时,该项目也与图尔卡纳郡在2023年至2027年期间实施的《综合发展计划三》(Integrated Development Plan III)保持一致,该计划明确将农业综合企业和企业发展列为优先事项。这表明,此次养蜂业的升级行动,不仅是地方性的实践,更是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落地生根的具体体现。
Group of trainees with trainers and project staff after quality honey training in Lodwar, Kenya.
Christine explaining a point on quality of honey during the training session
Trainer showing a sample of packaged honey during a beekeeping session in Lodwar, Kenya.

从中国跨境行业的视角来看,肯尼亚图尔卡纳郡的这个养蜂项目,提供了一个鲜活且具有借鉴意义的案例。它不仅展示了通过精准的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能够有效提升欠发达地区特定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揭示了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如何通过经济发展促进社区融合的路径。

对于国内关注“一带一路”倡议下非洲市场,或有意布局农业跨境电商、特色农产品进口的从业者而言,这个案例有几点值得深思:

首先,品质标准是进入全球市场的通行证。肯尼亚农户通过培训认识到并掌握了更高标准的生产技术,是其产品从本地市场走向更广阔外部市场的关键。这对于我国跨境企业在选择和开发海外供应链时,尤其是在非洲等新兴市场,如何帮助当地供应商达到国际或特定进口国标准,是确保产品稳定性和竞争力的核心。与其盲目追求低成本,不如注重源头品质的提升和标准化建设。

其次,可持续发展与社区赋能的深度结合。THRIVE项目不仅仅是传授养蜂技术,更是通过技能转移、女性赋权和同伴学习模式,实现社区内部的自我造血能力。这种模式对于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或开展贸易时,如何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提供了范本。通过与当地社区共建共享,而非简单的商品买卖,能够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和品牌认可度。例如,中国企业可以考虑在当地推广适合的技术,或者投资于与自身业务相关的产业,并通过培训、就业等方式赋能当地居民。

再者,细分市场与价值链的挖掘。蜂蜜作为一个具有独特地域特色和健康属性的农产品,其价值链的开发潜力巨大。对于中国的跨境电商平台和品牌方而言,深入挖掘海外市场的特色农产品,通过品牌化、定制化和溯源体系,将其推向国内或国际市场,不失为一条差异化竞争的路径。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流量,更要注重产品的源头价值、文化内涵和品质保障。图尔卡纳的蜂蜜,在品质提升后,便可能成为具有独特卖点的“非洲特色农产品”。

最后,国际合作与多方参与的重要性。国际贸易中心(ITC)和韩国国际合作机构(KOICA)的介入,以及肯尼亚政府与地方计划的紧密结合,构成了项目成功的基石。这提醒我们,在复杂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中,跨境企业可以积极寻求与国际组织、当地政府以及其他非政府机构的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共享发展机遇。这种多边合作往往能有效化解风险,并为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支持。

总而言之,肯尼亚图尔卡纳郡的蜂蜜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养蜂技术提升和收入增加的个案,它更是一个关于如何在发展中市场,通过聚焦品质、赋能社区、深化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对于我们国内相关从业人员而言,关注此类动态,从中汲取经验与启示,无疑能为我们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稳健前行,提供宝贵的思考方向。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kenya-honey-quality-boost-250-farmers-women-13.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肯尼亚图尔卡纳郡通过国际合作,开展蜂蜜品质提升培训,赋能当地社区居民和难民群体,促进经济发展和社区融合。该项目聚焦品质标准、可持续发展和社区赋能,为中国跨境企业在非洲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发布于 2025-10-03
查看人数 172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